第一章 检测的基本方法 1
一、直接按照物理定律进行检测 1
目录 1
二、探查型检测法 3
三、比较型检测法 4
四、信息处理型检测法 6
第二章 检测系统 8
第一节 检测系统的基本功能 8
一、变换功能 8
二、选择功能 9
三、传输功能 9
一、重复(串联)结构 10
四、显示功能 10
第二节 检测系统的基本结构 10
二、反馈结构 11
三、差动结构 13
四、扫描结构 14
五、多次测量操作结构 14
第三节 检测系统的特性 14
一、检测系统的数学模型 15
二、检测系统的静特性 18
三、检测系统的动特性 25
二、误差的定义 34
一、研究误差的意义 34
第一节 误差的概念 34
第三章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34
三、误差的表示方法 36
四、误差分类 40
五、误差的来源 42
六、误差与精度评定 43
第二节 系统误差 45
一、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 45
二、系统误差的特点 46
三、发现系统误差的方法 47
四、消除或减小系统误差的方法 52
五、系统误差的消除准则 55
二、随机误差的特点 56
第三节 随机误差 56
一、随机误差产生的原因 56
三、随机误差的工程计算 58
第四节 粗大误差 66
一、粗大误差产生的原因 66
二、防止与消除粗大误差的方法 67
三、判断粗大误差的准则 67
第五节 测量结果的数据整理 70
一、测量结果的数据整理规程 70
二、举例 71
第六节 间接测量中的误差传递 74
一、系统误差的传递 75
二、随机误差的传递 76
第七节 误差的合成与分配 78
一、误差的合成 78
二、误差分配 81
第八节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85
一、有效数字 85
二、有效数字的化整规则 86
三、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86
第九节 回归分析 87
一、概述 87
二、直线拟合——一元线性回归 88
三、多元线性回归 95
第十节 测量数据的图解分析 96
一、图解分析的意义 96
二、作图的一般知识 97
三、修匀曲线及直线的工程方法 98
第十一节 动态测量误差分析 103
一、具有典型特性的检测系统的误差分析 104
二、一般检测系统的动态误差分析 108
第四章 过程参数检测原理和方法 115
第一节 温度的检测方法 115
一、热电偶 117
二、热电阻 122
三、半导体热敏电阻(简称热敏电阻) 128
四、p-n结测温仪 129
五、膨胀式测温仪 130
六、辐射式温度计 132
七、温度标准传递 136
第二节 流量检测方法 138
一、容积法测量 138
二、节流差压法测量 140
三、涡轮式流量计 141
四、电磁流量计 143
五、激光式流量计 144
六、智能化流量仪 145
第三节 物位和相界面检测方法 146
一、液位的检测方法 147
二、料位的检测方法 153
三、相界面的检测方法 155
第四节 力的检测方法 158
一、利用电阻应变效应检测力 158
二、利用压磁效应检测力 165
三、利用压电效应检测力 166
四、电磁感应法检测扭矩 168
五、压阻法检测流体压力 168
六、利用差动电容检测差压(微压) 171
七、利用弹性元件变形直接检测流体压力 171
第五节 位移的检测方法 172
一、利用电容式传感器检测位移 173
二、利用差动电感式传感器检测位移 176
三、利用差动变压器检测位移 178
四、利用电涡流式传感器检测位移 179
五、利用光电脉冲法检测位移 181
六、利用磁电转换法检测位移 186
七、利用多模光纤位移传感器检测位移 189
第六节 速度的检测方法 190
一、角速度检测方法 190
二、线速度检测方法 195
第七节 厚度的检测方法 198
一、射线式厚度检测 198
二、微波式厚度检测 200
三、激光厚度检测 201
四、电涡流法厚度检测 205
第八节 湿度的检测方法 206
一、自动干湿球湿度检测 207
二、光电式露点湿度检测 208
三、氯化锂露点湿度检测 210
四、碳膜湿度检测 211
五、多孔氧化铝湿度检测 212
六、陶瓷湿度检测 213
七、红外线湿度检测 215
八、中子测水 216
一、温度变化对检测仪表的影响 217
第五章 检测仪表的抗温度干扰技术 217
第一节 概述 217
二、检测仪表的抗温度干扰设计原则 219
三、冷却方式的选择 220
第二节 电子仪表的自然散热 228
一、机壳的热设计 229
二、仪表内部电子元器件的散热 230
第三节 强迫通风和液体冷却 232
一、强迫通风冷却 232
二、液体冷却 233
一、概述 235
第四节 电子测量仪表的温度补偿 235
二、温度补偿原理 236
三、并联式温度补偿 237
四、反馈式温度补偿 240
第六章 电子装置的抗电磁干扰技术 245
第一节 概述 245
一、干扰与噪声 245
二、电磁干扰的分类 246
三、噪声电压的迭加 253
四、噪声形成干扰的三要素 254
第二节 噪声的耦合方式 254
一、电容性耦合 254
三、共阻抗耦合 256
二、互感耦合 256
四、漏电耦合 259
五、传导耦合 259
六、辐射电磁场耦合 259
第三节 抑制干扰的基本方法 260
一、消除或抑制噪声源 260
二、破坏干扰传递途径 261
三、削弱接收电路对干扰的敏感性 261
四、采用软件抑制干扰 261
第四节 抑制电磁干扰的基本措施 262
一、屏蔽 262
二、接地 268
三、浮置 275
四、对称电路 277
五、隔离技术 279
六、滤波 283
七、脉冲电路的噪声抑制 308
第五节 抗干扰措施应用举例 309
一、传输线引入干扰的抑制 309
二、印刷电路板的抗干扰 318
三、A/D和D/A转换中的抗干扰对策 323
四、电子测量仪表的抗干扰措施 330
五、微型计算机的抗干扰措施 344
六、负载干扰的抑制 349
七、电源所致干扰的抑制 365
八、测量仪表的自动校准 374
第七章 信号的变换和处理 377
第一节 直流-交流-直流变换 378
一、微弱信号的直流-交流变换 379
二、调制器 382
三、直流-交流电源变换器 391
四、交流-直流的变换 395
五、实际应用举例 399
第二节 电压-电流变换 410
一、浮动负载的电压-电流变换器 411
二、负载接地的电压-电流变换器 413
三、实用电路举例 420
第三节 电压-频率、频率-电压变换 427
一、简单的电压-频率变换器 429
二、精密电压-频率变换器 438
三、频率-电压变换器 440
第四节 模-数、数-模变换 446
一、数-模转换器(D/A转换器) 447
二、模-数转换器(A/D转换器) 461
第五节 非线性特性的线性化 495
一、线性化器特性的求取 496
二、模拟量非线性的补偿 502
三、数字量非线性的补偿 511
参考文献 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