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绪论 1
第一章 建国后十七年的文艺运动与文艺思想斗争 28
第一节 文艺界的大会师与建国初期的文艺战线 28
第二节 对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文艺思想的批判及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41
第三节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与文艺界的新气象 61
第四节 文艺界的“反右派”斗争及其深刻的教训 74
第五节 “大跃进”时期的文艺运动与“左”的倾向 81
第六节 周恩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与党的文艺政策的调整 96
第七节 八届十中全会后的文艺运动与“左”的倾向的发展 106
第二章 十七年的小说(上) 115
第一节 概述 115
第二节 梁斌及其《红旗谱》 130
第三节 杜鹏程及其《保卫延安》 138
第四节 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和杨沫的《青春之歌》 147
第五节 吴强的《红日》和曲波的《林海雪原》 157
第六节 艾芜的《百炼成钢》和周而复的《上海的早晨》 169
第七节 欧阳山的《三家巷》和高云览的《小城春秋》 181
第八节 浩然的《艳阳天》和陈登科的《风雷》 192
第九节 李乔的《欢笑的金沙江》和玛拉沁夫的《在茫茫的草原上》 202
第三章 十七年的小说(下) 212
第一节 孙犁的小说 212
第二节 李准的小说 219
第三节 马烽的小说 228
第四节 茹志鹃的小说 235
第五节 峻青、王愿坚的小说 241
第六节 王汶石、刘澍德的小说 251
第七节 沙汀、康濯的小说 261
第八节 王蒙等的小说 270
第四章 赵树理 279
第一节 坚持为工农大众创作的一生 279
第二节 《三里湾》等长篇小说 282
第三节 短篇小说创作的新成就 290
第四节 赵树理小说的艺术特色 295
第一节 生平和创作道路 300
第五章 柳青 300
第二节 《铜墙铁壁》和《狠透铁》 304
第三节 长篇小说《创业史》 308
第四节 柳青创作的艺术特色 315
第六章 周立波 319
第一节 建国后的创作进展 319
第二节 《山乡巨变》 321
第三节 《山那面人家》等短篇小说 327
第四节 周立波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 331
第七章 十七年的诗歌 335
第一节 概述 335
第二节 李季的诗歌 348
第三节 闻捷的诗歌 356
第四节 李瑛的诗歌 366
第五节 臧克家、严辰的诗歌 374
第六节 张志民、阮章竞的诗歌 384
第七节 《阿诗玛》等少数民族叙事长诗 392
第八节 新民歌 400
第八章 郭小川 409
第一节 生平和创作道路 409
第二节 抒情诗 414
第三节 叙事诗 420
第四节 郭小川诗歌的艺术特色 424
第九章 贺敬之 429
第一节 生平和创作道路 429
第二节 长诗《雷锋之歌》 435
第三节 贺敬之诗歌的艺术特色 439
第十章 毛泽东诗词 444
第一节 概述 444
第二节 毛泽东诗词的思想内容 446
第三节 毛泽东诗词的艺术特点 456
第十一章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诗词 463
第一节 概述 463
第二节 周恩来、董必武、朱德等的诗词 465
第三节 陈毅的诗词 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