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目录 1
第一编 马克思、恩格斯的伦理思想 16
第一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伦理思想 16
第一节 激进民主主义的道德观 16
一、人应当选择最能为人类谋福利的职业 17
二、伦理学应建立在自然哲学基础上 20
第二节 伦理思想从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 28
一、马克思对封建专制主义伦理道德的批判 28
二、“人永远是一切社会组织的本质” 32
三、恩格斯从批判资本主义现实完成其道德转变 37
一、“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 47
第三节 伦理思想转变的代表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47
二、共产主义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人的复归 50
第二章 伦理思想完成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 67
第一节 接近用唯物史观说明道德现象 67
一、“‘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 68
二、对《巴黎的秘密》的伪善道德的批判 70
三、对英国、法国唯物主义的伦理思想的评价 73
第二节 对英国资产阶级的起诉书 81
一、资本主义制度是工人道德堕落的根源 81
二、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存在根本对立的道德原则 85
一、人的本质的现实基础——生产力和社会交往形式的总和 90
第三节 道德理论建立在科学世界观基础上 90
二、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取决于社会存在 96
三、集体主义和利己主义的对立 102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112
第一节 对小资产阶级伦理思想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批判 112
一、“真正的”社会主义的“人”等于小资产者 113
二、共产主义决不归结为爱 116
三、不能从历史领域逃到道德领域 119
第二节 批判普鲁东把一切社会经济关系归结为道德关系的小资产阶级的观点 122
一、历史无非是人性的不断改变 122
二、批判蒲鲁东把辩证运动归结为除恶扬善 125
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不同道德 127
第三节 共产主义革命要最坚决地打破传统道德观念 127
二、共产党人的道德观 130
三、对反动的社会主义、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道德观的批判 134
第四节 批判资产阶级道德,总结工人阶级道德 138
一、批判资产阶级博爱、人道主义 138
二、道德感和历史观相统一 140
三、在革命斗争中的无产阶级的崇高品质 145
第五节 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的伟大道德意义 148
一、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道德意义 148
二、对机会主义道德论的批判 150
三、巴黎工人阶级的崇高品德 156
第四章 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科学研究基础上,分析资本主义社会道德及其发展趋势 159
第一节 伦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60
一、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论 160
二、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 165
第二节 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道德及其发展趋势 172
一、人只是经济范畴人格化 173
二、商品拜物教与道德意识 182
三、资产阶级道德和无产阶级道德 184
第三节 批判庸俗经济学家思想的卑鄙和道德的卑鄙 193
一、批判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关于资产阶级世界是最美好世界的谬论 193
二、批判马尔萨斯的思想的卑鄙和科学上的卑鄙 197
第五章 系统论述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原理和规范 201
第一节 道德归根到底是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 201
一、真正人的本性 202
二、道德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205
三、道德的历史性和平等 212
第二节 道德的重要规范 214
一、善和恶 214
二、自由和必然 218
三、动机和效果 221
四、幸福和良心 226
一、爱情道德 230
第三节 论爱情婚姻家庭道德 230
二、婚姻道德 237
三、家庭道德 245
第四节 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品德 248
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必须掌握无产阶级世界观和具备 249
无产阶级能够解放自己的信念 249
二、无私的献身精神 250
三、目标始终如一 252
四、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254
五、反对个人崇拜 256
第六章 梅林、考茨基和拉法格的伦理思想 260
一、伦理学和历史唯物主义 261
第一节 一个善于当马克思主义者的人——梅林 261
二、道德和阶级斗争 264
三、康德的伦理学绝不能成为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267
第二节 建立马克思主义伦理体系的尝试 271
一、对伦理思想发展的动力和规律的探索 272
二、道德起源的二元论观点 275
三、关于道德发展的规律和道德的理想性 278
四、对康德伦理思想的批判 281
第三节 揭示道德观念的起源和发展 286
一、批判唯心史观的道德论 287
二、正义和善的观念的起源 290
三、批判托拉斯资本主义道德 294
第一章 在反对俄国民粹派和经济派的斗争中,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301
第二编 列宁、斯大林的伦理思想 301
第一节 批判民粹派的主观主义道德论,捍卫马克思主义决定论的道德原则 302
一、决定论和道德相统一 302
二、现实的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实际的社会关系 308
第二节 批判伦理空想主义和自发论,坚持伦理学的观点归结为阶级斗争 311
一、道德服从阶级斗争 311
二、道德为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服务 318
第二章 总结革命斗争的道德实践,发展马克思主义道德观 324
第一节 批判机会主义、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人道、博爱 324
一、自觉同“博爱”、“人道”学说彻底决裂 325
二、批判宗教道德,争取人间的美好生活 333
第二节 1905年和十月革命的伟大道德意义及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品质 338
一、工人阶级在革命斗争中直接受到道德教育 338
二、在革命斗争中无产阶级革命家应具备的品质 341
第三章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348
第一节 肃清私有制以来旧道德、旧习惯传统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348
一、努力消灭“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这个应诅咒的恶习 349
二、必须肃清资产阶级自由观和平等观的遗毒 356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道德问题 361
一、“个人利益原则” 362
二、竞赛和加强纪律的道德意义 367
三、社会主义的爱情婚姻道德 373
第一节 共产主义道德的产生和基础 384
第四章 共产主义道德的基础和基本原则 384
一、共产主义道德吸收和改造了人类道德的一切优秀成果 385
二、共产主义道德的基础 389
第二节 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和教育 392
一、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大家为一人,一人为大家” 393
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和培养一代新人 398
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共产党员的品质 402
第五章 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的贡献 407
第一节 人性和道德的本质 407
一、人性是永远改变着的历史运动的结果 408
二、社会关系创造道德 412
三、作为社会意识的道德的特殊性 416
第二节 资产阶级功利主义和无产阶级功利主义 421
一、资产阶级功利主义的内容及其内在矛盾 422
二、道德的基础是对整体的幸福的追求 425
第六章 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实践中丰富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 431
第一节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和其他道德规范 431
一、集体主义 432
二、社会主义道德的规范 437
三、论列宁的崇高品质 443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和卫国战争中苏联人民的英雄主义 446
一、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伟大道德意义 446
二、卫国战争中苏联人民的美德 449
第三节 加里宁关于共产主义道德要素的理论 451
一、共产主义道德要素 452
二、培养社会主义新人 455
第三编 毛泽东的伦理思想 463
第一章 毛泽东早期伦理思想 463
第一节 人的性质和人的价值 464
一、人的性质 464
二、实现自我的价值观 466
第二节 关于伦理学的对象和规范 469
一、伦理学规定人生目的及达到人生目的的方法 470
二、主观道德律和善恶论、义务论 471
三、毛泽东伦理思想的转变 475
第一节 用革命手段冲破封建道德传统 478
第二章 用暴烈的革命行动、革命战争打破旧道德 478
一、中国社会各阶级的道德 479
二、农民运动的伟大道德意义 481
第二节 在革命战争中肃清小生产者道德的影响 486
一、肃清红军党内的非无产阶级道德观念 486
二、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 489
第三章 一心为人民服务,俯首甘为孺子牛 492
第一节 关于人性理论和革命战争的道德观 492
一、只有具体的人性没有抽象的人性 493
二、革命战争的道德观 501
第二节 为人民服务 506
一、反对自由主义和宗派主义 507
二、为人民服务 510
三、共产党人的品质 517
第三节 无产阶级的革命功利主义和道德的批判继承 522
一、无产阶级的革命功利主义 522
二、弃其糟粕,取其精华 527
第四章 发扬革命热情和拚命精神 535
第一节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535
一、培养社会主义新人 536
二、共产党员要有一股革命热情和拚命精神 540
第二节 国家、集体和个人三兼顾的集体主义原则,善恶等道德规范 545
一、国家、集体、个人三兼顾 546
二、自由和必然、善和恶 550
第一节 加强道德修养,发扬共产主义道德 555
第五章 刘少奇、邓小平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理论的重大发展 555
一、系统论述共产主义道德 556
二、无产阶级道德修养的意义、内容和方法 559
三、集体主义 566
第二节 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重大发展 570
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571
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共同富裕的功利主义 576
三、教育全党发扬共产主义道德,优化社会风气 583
简短结束语 587
主要原著参考书目 589
后记 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