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部分 1
壹 总类 1
一 考古学通论 1
二 考古方法与技术 2
三 文物与博物馆工作 2
四 外国人在中国的考古 4
五 金石学 5
(一)总论 5
(二)集录与考释 5
(三)目录、字书 8
(四)传记 9
(五)题跋、杂著 10
六 其他 12
贰 考古学分论 13
一 原始社会 13
二 夏商周时代 14
三 秦汉及以后各代 15
叁 田野发掘报告 16
肆 考古学专论 18
一 殷墟甲骨卜辞 18
(一)总论 18
(二)集录与考释 18
附:文字学 21
(三)目录、字书、义例 21
二 铜器及铭文 22
(一)总论 22
(二)集录与考释 22
(三)目录、字书 26
(四)题跋、杂著 27
三 简牍、写本 28
四 石刻 29
(一)总类 29
(二)集录、考释与研究 30
1 秦刻石 30
2 石经 31
3 碑 33
4 墓志 34
5 杂刻 35
(三)目录、字书 、义例 35
(四)题跋、杂著 37
五 货币与度量衡 38
(一)货币 38
1 总论 38
2 集录与考释 39
3 目录、字书 40
4 杂著 40
(二)度量衡 40
1 玺印 41
六 玺印与封泥 41
(一)集录、考释与研究 41
2 封泥 43
(二)目录、字书 43
附:符牌 44
伍 美术考古 44
一 通论 44
二 雕塑 45
四 古代建筑 46
(一)总类 46
三 石窟寺 46
附:明器 46
(二)专题研究 47
1 宫殿、园林 47
2 寺、塔 48
3 陵寝、宗庙 48
4 长城 49
5 砖瓦 49
6 其他 50
五 绘画与书法 50
(一)总录 50
(二)绘画 52
1 总论 52
2 画史画家 53
3 画论画法 54
4 画录画目、画谱 58
5 绘画作品 59
(三)书法 64
1 总论 64
2 书史书家、书论 65
3 碑志、法书墨迹 67
(四)题跋 73
六 陶瓷与窑址 75
(一)综述 75
(二)集录、考释与研究 75
(一)玉器 76
七 工艺美术 76
(二)铜镜 77
(三)刺绣 78
(四)文房四宝 78
(五)其他 80
陆 古代科学技术 81
柒 古代文化生活 82
捌 历史地理、名胜古迹与游记 83
一 综述 83
二 华北、东北地区 84
三 华东地区 85
四 中南、西南地区 87
玖 民族史与民族志 88
一 综论 88
五 西北地区 88
一 考古学通论 90
二 古代少数民族 90
三 近代、现代少数民族 91
拾 中外文化交流与外国考古 93
一 综述 93
二 亚洲 96
三 欧洲 97
四 非洲 98
报刊资料部分 99
壹 总类 99
二 考古方法与技术 101
三 文物考古与博物馆工作 102
(一)文物保护与政策法令 102
(二)考古机构、团体及其工作 103
附:国际考古工作会议 105
(三)博物馆工作 105
1 综论 105
2 工作动态 106
3 文物展览 109
1 博物馆工作 111
(四)国外文博通讯 111
2 中国文物出国展览 112
3 流失国外的中国文物 113
四 金石学家、考古学家传记 113
五 外国人在中国的考古 116
(一)西北地区 116
(二)华北、东北地区 117
(三)其他 118
附:外国考古学家传记 118
六 金石目录 119
七 金石题跋及杂著 120
八 评介序跋 121
贰 考古学分论 124
一 原始社会 124
(一)综论 124
(二)旧石器时代 126
(三)新石器时代 128
(四)人类学研究 129
二 夏商周时代 130
(一)综论 130
(二)夏 131
(三)商 131
(四)周 132
三 秦汉时代 133
四 三国两晋南北朝 134
五 隋唐及以后各代 135
(一)隋唐 135
(二)宋辽金 135
(三)元明清 136
六 杂著 136
七 评介序跋 137
叁 田野考古资料 139
一 综述 139
二 北京市 140
四 山西省 141
三 河北省 141
五 内蒙古自治区 142
六 辽宁省 142
七 吉林省 143
八 黑龙江省 143
九 江苏省 143
一○ 浙江省 144
一一 安徽省 144
一二 福建省 145
一三 江西省 145
一四 山东省 146
一五 河南省 147
一七 广东省 149
一六 湖南省 149
一八 广西壮族自治区 150
一九 四川省 150
二○ 云南省 151
二一 陕西省 152
二二 甘肃省 153
二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53
肆 考古学专论 154
一 古文字学 154
(一)综论 154
(二)六书 157
1 总论 158
(三)说文解字 158
2 考释与研究 159
3 目录 163
4 方法 163
5 传记 163
6 杂著 164
7 评介序跋 164
二 殷墟甲骨卜辞 165
(一)发现及著录 165
(二)综论 166
(三)考释与研究 167
1 文字 167
2 文法、文例 170
3 社会、文化 171
4 经济 172
5 历史、地理 172
6 世系 173
7 礼制 174
8 宗教 174
9 天文、历法 175
(四)方法 176
(五)目录 177
(六)杂著 177
(七)评介序跋 177
(一)综论 180
三 铜器及铭文 180
(二)考释与研究 182
1 文字 182
2 文法 188
3 文化、经济 188
4 历史、地理 188
5 礼制 189
6 天文、历法 190
7 铜器纹饰 191
(三)题跋 191
(五)目录 192
(四)方法 192
(六)杂著 193
(七)评介序跋 193
四 简牍、写本 197
(一)发现与论述 197
(二)考释与研究 198
(三)杂著 199
(四)评介序跋 199
五 石刻 200
(一)发现与论述 200
1 秦刻石 201
(二)考释与研究 201
2 石经 202
3 碑 204
4 经幢 212
5 墓志 213
6 杂刻 216
(三)方法 218
(四)目录 219
(五)传记 220
(六)杂著 220
(七)评介序跋 222
1 总论 224
(一)货币 224
六 货币与度量衡 224
(八)伪刻 224
2 考释与研究 226
3 著录 231
4 字书 238
5 方法 239
6 目录 239
7 传记 239
8 杂著 239
9 评介序跋 241
(二)度量衡 243
(一)概论 244
七 玺印与封泥 244
(二)考释与研究 245
1 释字 245
2 释图象 245
3 器物研究 245
(三)方法 247
(四)目录 247
(五)杂著 248
(六)评介序跋 248
附:符牌 249
伍 美术考古 249
一 通论 249
1画像石 252
(二)专题研究 252
二 雕塑 252
(一)总论 252
2石造像 253
3陵墓雕刻 254
附:明器 254
4 泥塑 255
5 其他 256
(三)目录 256
(四)杂著 256
(五)评介序跋 257
1 河北、内蒙古、山西 258
(一)调查与论述 258
三 石窟寺 258
2 江苏、河南 259
3 四川、云南 260
4 陕西、甘肃 260
(二)杂著 261
四 古代建筑 261
(一)总类 261
(二)专题研究 263
1 寺、观、坛、殿 263
2 都市 264
5 塔 265
3 长城 265
4 桥梁 265
6 园林 266
7 陵墓 266
8 砖瓦 266
(三)方法 268
(四)目录 268
(五)传记 269
(六)杂著 269
(七)评介序跋 270
1 发现 272
2 总论 272
(一)绘画 272
五 绘画与书法 272
3 各代分论及画家 273
4 画论 276
5 方法 279
6 目录 282
7 著录 282
8 题跋 282
9 传记 282
10 杂著 283
11 评介序跋 284
(二)壁画 285
(三)书法 286
(四)书画 287
六 陶瓷与窑址 289
(一)综述 289
(二)考释与研究 290
(三)目录、传记 291
(四)杂著 291
(五)评介序跋 291
七 工艺美术 292
(一)玉器 292
(二)铜镜 294
(三)漆器 295
(四)琉璃 296
(五)刺绣 296
(六)文房四宝 297
附:金银器 298
陆 古代科学技术 298
一 概述 298
二 铜及其他有色金属的冶炼 298
三 铁器的使用及研究 299
四 指南针、指南车、造纸、火药 300
柒 古代文化生活 301
一 音乐 301
五 杂著 301
二 舞蹈 302
三 杂著 303
捌 历史地理、名胜古迹与游记 304
一 综述 304
二 北京 304
三 河北、山西、内蒙古 305
四 辽宁、吉林、黑龙江 307
五 江苏、浙江 307
六 安徽、福建 309
七 江西、山东 309
八 河南 310
九 湖北、湖南 311
一○ 广东、广西 311
一一 四川、云南 312
一二 陕西、甘肃、新疆 313
一三 评介序跋 315
玖 民族史与民族志 315
一 综述 315
二 古代少数民族 318
(一)总论 318
(二)夏商周时代 319
(三)秦汉一隋唐时代 319
(四)五代一元明时代 321
三 近代、现代少数民族 322
(一)内蒙古、东北地区 322
(二)中南、东南地区 323
(三)西南地区 330
(四)西北地区 340
四 民族语言与文字 342
五 目录 345
六 传记、杂著 346
七 评介序跋 346
八 世界民族 349
一 综述 350
拾 中外文化交流与外国考古 350
二 亚洲 351
(一)朝鲜、越南 351
(二)日本 351
(三)印度 352
(四)其他 352
三 欧洲 353
四 非洲 353
五 评介序跋 353
引用丛书、报刊一览表 355
(一)丛书130种 355
(二)报刊398种 360
编后记 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