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1
因队制宜建立各种生产责任制——山东省高密县农村调查(1980年9月) 1
一 全县实行各种生产责任制的概况 1
二 “联产计酬”的生产责任制是劳动管理的较好形式 2
三 关于其他几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 5
四 关于“明组暗队”问题和分配问题 6
五 农业生产必须建立严格的责任制 7
关于土地收益与土地承包、转让问题探讨(1983年2月) 9
一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土地收益 9
二 土地的“三位一体”与土地收益分配 11
三 土地的自发转包与有偿转包 13
四 延长土地承包期限是提高土地生产力的重要保证 14
灿烂的希望就在眼前——从胶东半岛一批富队的崛起看中国农村的发展趋向(1984年1月) 17
走城乡共同繁荣之路(1985年1月) 26
老支书 新经理(1985年3月) 30
“出山第一脚” 30
“人才吸收器” 31
“三步改革三重天” 33
“赔本的买卖”? 34
进入深圳 走向世界 35
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35
关于粮食生产和粮食合同定购的几个问题(1985年6月) 37
一 实行粮食合同定购政策是否为时过早? 37
二 粮食合同定购中的问题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38
三 签订粮食定购合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0
四 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的对策 43
一九八五年的粮食为什么减产(1985年10月) 46
“三西”地区的脱贫之计(1985年10月) 49
人口合理流动迁移是脱贫的重要途径(1986年6月) 53
一 我国人口流动迁移历史的简要回顾 53
二 建国后的人口迁移活动及思考 55
三 “三西”地区移民的具体作法和经验 57
四 人口流动迁移展望 59
后劲四题(1988年3月) 63
低价、议价和提价 63
旧房、新房和空房 64
分户、合作与服务 65
多元化与千家万户 66
农业问题要从体制上找原因、改革中找出路(1988年4月) 68
关于增加农业投入的思考(1988年10月) 72
振奋·担忧·提醒——1988年全国农村工作会议札记(1988年11月) 76
“部门作梗”不能重演 77
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记 79
乡镇企业不能“随行就市” 80
为农业丰收办实事(1989年1月) 83
伪劣种子透视录(1989年1月) 86
五花八门 众马争槽 86
私繁滥倒 不择手段 87
利欲熏心 玷污科学 88
治理“多、乱、杂、假”刻不容缓 88
是否也可“专营” 89
认识改革 坚持改革(1989年3月) 91
内在的冲动 96
北国一枝报春花 ——内蒙古卓资县综合改革采访散记(1989年5月) 96
产权与市场配套的改革观 97
从挤“官场”到奔“市场” 99
25岁的林业站长;“逼迫”改革战略 100
全国第一个没有小汽车的“县衙门” 102
能人有了机会,懒人有了压力,社会有了效率,民主科学有了生长的土壤 103
怎样处理好科技兴农的三个关系(1989年7月) 105
当前农业发展的关键(1989年8月) 110
党的农村经济政策没有变,也不能变(1989年9月) 115
刚性:粮食需求的增长不可逆转;粮食人均占有量保400公斤还是保375公斤 119
农业丰收:形势依然严峻(1989年9月) 119
颤音:不惜牺牲农业先把基础工业搞上去,“农业萎缩不可避免论” 120
升温:初升的太阳有希望,但要日到中天还有一个并非轻松的过程 121
弹性:强化农业基础时紧时松,现在非使弹性变刚性不可了,许多工作等着我们去做 123
九十年代的希望和挑战(1990年1月) 125
二十五亿斤菜是怎样行销全国的——寿光县孕育、组织、调控蔬菜市场纪实(1990年4月) 128
“江北第一家”和它引出的故事 128
流通打开蔬菜生产新天地 131
科技给蔬菜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133
呼声大,热度高,关键是变虚为实 135
乡间随感录(1990年4月) 135
稳与变,安与危,问题在对改革的评价 136
卖粮难,伤元气,结论是稳定市场才能稳定生产 137
条条与块块,县长怕科长?要害在地方政府难以总揽全局 138
论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制(1990年6月) 140
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的思考(1990年7月) 147
道路已经开通——全国农村经济工作回顾展望散记(1991年3月) 155
丰收后的反思 155
改革的重点 156
农随水兴 158
比翼齐飞 159
各级党政领导要转变作风 161
“蛟龙”八百起诸城(1991年5月) 163
外贸公司放飞第一条“龙” 164
农业部门昂起“龙头”,摆响“龙尾” 166
乡村“龙卷风” 168
龙门阵前“舞龙人” 169
一九九一:洪灾过后的反思(1991年9月) 172
从“麻”“呆”中醒来(1992年4月) 178
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1992年4月) 180
我国农业怎样走高产优质高效之路(1992年6月) 183
一 重大的战略决策 183
二 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拉力 184
三 抓住农业科技进步这个关键 186
四 靠改革开放开创农业新天地 187
市场取向:十四年农村改革的主线(1992年10月) 190
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改革(1992年10月) 194
对农业的问题宁可看得重些(1992年12月) 197
再造农村新的集体经济组织形式 ——莱阳市农村全面实行股份合作纪实(1993年5月) 202
一 农村改革的重大举措 202
二 农业大舞台上的丰姿 205
三 利益与风险共担:能人控股 209
省政府:要有新面孔,抓住产业化,坚定不移地干下去 213
轻舟正过万重山——山东各级领导抓住产业化带领农民闯市场思路考(1993年10月) 213
德州:欠发达地区要把发展多种经营喊得响响的,大搞人缘经济、能人经济、一品带动战略 215
潍坊: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牵动、推动、带动、发动、鼓动农民闯市场;抓住产业化和股份合作制这两件发展与改革的大事 218
烟台:洋技术改造老农业,田头连着洋码头;农业“大高外”,企业领着农民闯国内外市场 220
加强调控保护农业——1994年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侧记(1994年1月) 225
调控:转向以经济手段为主,把应由市场调节的职能还给市场 225
粮食:价格波动与有效供给关系密切,稳定的基础是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227
棉花:调控引导迫在眉睫,改革流通体制势在必行 228
欠发达地区如何赶上来?——山东省德州地委书记张惠来访谈录(1994年2月) 231
理清思路把握规律 231
找到过河的桥和船 233
抓住改革核心 234
急起直追还要靠点精神——发展改革看台州(1994年5月) 236
冲出山峦是海洋 236
老百姓苦闯市场 241
先行一步的探索 245
一条农民走向国际市场的金桥——山东省莱阳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纪实(1994年8月) 248
“金字塔”尖上的“龙头” 248
“太空时代”的绿色产业 250
人才在成长 251
池老板,池老师?——记浙江利民皮鞋总厂厂长、党委书记池幼章(1994年10月) 253
领政府特殊津贴的“土专家” 261
胶东腹地的脚步声——胶东乡镇企业发展散记(1996年1月) 261
老板是位研究生 262
曲轴怎样贵起来? 263
铸造有什么稀奇 263
五湖四海天达人 264
80%的厂长是外来的 265
柳暗花明的糠醛厂 265
逆流而上的阿里山 266
代理商金允植 267
大商社的贵客 268
市委书记的“六个数”(1996年1月) 270
“罗汉”闹新区——灵宝市建设涧东乡镇工业小区的前前后后(1996年3月) 272
议“罗汉” 273
建“罗汉” 275
卖“罗汉” 277
社区政府在乡镇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1996年11月) 281
一 问题的提出 281
二 实践的描绘 282
三 理性的认识 285
四 现实的演变 288
五 基本的结论 292
丰收之后稳中求进决不放松粮食生产 294
仓廪实仍要重农事——1996年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侧记(1996年12月) 294
农业增产潜力仍大关键在于科技含量 296
推动农业两头延伸基础产业强筋壮骨 297
瞩目桑麻之间 运筹经济之道——199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侧记(1997年1月) 299
热中要冷:客观判断粮食形势 299
中央决心已定:现行粮食流通体制非改不可 301
农业产业化:要切实加快进程 302
党的庄严承诺:减轻农民负担的决定要以极其严肃的政治态度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 304
卖余粮,不要卖“过头粮”(1997年7月) 307
回旋余地增大 粮食并不算多——谈谈中国粮食形势(1997年7月) 309
井冈山下绿正浓——江西省各级领导发展现代农业思路考(1997年8月) 312
发展特色农业不跟在别人后面 313
田里抓提高,山上抓再造,水里抓推广,栏里抓规模 314
在“常规农业上水平,特色农业上规模”的策略指导下 314
开发利用农业后备资源是乡镇企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根本出路 316
多彩农业的点与面——从各级领导的驾驭艺术看聊城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1997年11月) 318
新实践·新思路·新趋势——山东省农业产业化采访札记(1997年11月) 325
实践篇:绿树春风 325
思路篇:蓝天雁鸣 330
趋势篇:碧海浩荡 334
初级阶段更应重视农业(1998年1月) 341
四大创造与中国农村发展之路(1998年5月) 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