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导言 1
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经验的反思 2
理论地把握当代中国的国情 5
当代中国以经济变革为基础的社会整体运动 14
当代中国社会整体性运动的基本规律性 22
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 34
简短的结论 41
第一篇 当代中国社会状况 42
第一章 当代中国社会的经济 42
第一节 当代中国社会的商品经济 43
一、中国商品经济的历史发展 43
二、当代中国商品经济的基本性质与特点 51
一、当代中国社会生产力的状况 56
第二节 当代中国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56
二、当代中国社会生产关系的结构 60
三、当代中国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特殊性 62
第三节 对当代中国经济的哲学思考 64
一、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 64
二、认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性质是研究当代中国社会的出发点 69
第二章 当代中国社会的政治 72
第一节 中国政治的历史考察 72
一、中国历史上的封建专制传统 73
二、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对近代中国政治的影响 76
三、近代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演变 81
第二节 当代中国政治的基本状况 84
一、当代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 84
二、中国无产阶级专政的特殊形式 88
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及其意义 91
一、当代中国政治生活的民主化是社会主义社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93
第三节 对当代中国政治的哲学思考 93
二、当代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健全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96
三、民主和法制建设是一个决定于整个社会发展水平的长期的历史过程 100
第三章 当代中国社会的文化 103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考察 103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 104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特点 107
三、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民族精神 116
第二节 当代中国文化的性质和发展前景 121
一、从传统文化到当代文化的转变 121
二、当代中国文化的基本性质 124
三、当代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融会通 129
第三节 对当代中国文化的哲学思考 131
一、中国经济的振兴与中国文化的繁荣 131
二、中国文化的认同与适应 135
三、中国民族精神的扬弃 140
第四章 当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145
第一节 中国科学技术的历史发展 145
一、中国传统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梗概 146
二、中国没有产生自己的近代科学技术的原因 149
三、近代以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曲折历程 154
第二节 当代中国科学技术的特点 158
一、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状况 159
二、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特殊社会条件 162
三、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特殊道路 166
第三节 对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哲学思考 172
一、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172
二、当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民族振兴的特殊意义 176
第二篇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国际环境 179
第五章 国际经济政治及其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79
第一节 当代世界经济的基本特点 179
一、世界经济生活趋于国际化 180
二、世界经济形势趋向多元化 184
三、世界经济在调整中发展 188
第二节 当代国际政治的基本特点 192
一、国际政治的多极化 193
二、不同社会制度的共处和对话 197
三、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 200
第三节 国际经济政治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02
一、开放性国际经济环境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 202
二、相对稳定和平的国际政治环境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的有利条件 206
第六章 世界科学技术革命及其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09
第一节 当代世界范围内的科学技术革命 209
一、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 210
二、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实质和特征 214
三、当代科学技术革命发展的趋势 219
一、当代科学技术革命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222
第二节 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社会意义 222
二、当代科学技术革命和“全球问题” 229
三、当代科学技术革命和共产主义运动 234
第三节 当代科学技术革命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37
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潮流与当代世界历史潮流的同向性 238
二、新科技革命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是一种“挑战” 241
三、新科技革命为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245
第七章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49
第一节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 249
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提出的问题 250
二、现代西方经济发展提出的问题 252
三、现代西方社会政治格局的变化所产生的结果 254
第二节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特点 258
一、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概况 258
二、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主要特点 265
第三节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69
一、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促使中国社会意识的更新 270
二、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 274
三、西方思维方式的影响 277
第三篇 当代中国以经济变革为基础的 281
社会整体运动 281
第八章 发展生产力是当代中国社会的根本 281
历史任务 281
第一节 现代化的生产力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基础 282
一、社会化大生产是社会主义制度赖以建立的物质基础 282
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和生产的现代化 285
三、发展社会化的生产力和当代中国社会关系的全面改造 287
第二节 当代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动力 289
一、商品经济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条件 290
二、生产力的内部矛盾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292
三、科技、管理、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 295
四、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对发展生产力的保证作用和促进作用 297
一、现代生产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299
第三节 当代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趋势 299
二、当代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特殊途径 302
第九章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305
第一节 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 305
一、精神文明是社会文明的基本组成部分 305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308
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311
第二节 当代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313
一、当代中国精神文明建设以人类文明成果为基础 313
二、当代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客 316
三、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是当代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319
第三节 当代中国精神文明发展的条件和途径 323
一、精神文明发展的一般过程 323
二、精神文明建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326
三、当代中国精神文明发展的基本途径 330
第一节 民主化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333
第十章 高度民主化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政治保证 333
一、民主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334
二、民主化与科学文化的发展 336
三、民主化与人才的迅速成长 338
四、民主化和当代中国社会的全面改造 340
第二节 当代中国民主化的实质 344
一、当代中国民主化的历史前提 344
二、当代中国民主化的根本内容是全面确立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 346
三、社会主义民主和资产阶级民主的区别 348
第三节 当代中国民主化的进程 351
一、民主化是一个历史过程 351
二、人民群众民主意识的培养 353
三、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健全 355
第十一章 体制改革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链条 358
的关键环节 358
一、历史经验的借鉴 359
第一节 体制改革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359
二、中国原有体制的主要弊端 364
三、中国社会必须在改革中前进 365
第二节 体制改革的内容和实质 368
一、体制改革是涉及各主要社会生活领域的全面改革 369
二、体制改革是当代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 372
三、体制改革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374
第三节 体制改革的方向和途径 376
一、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增强当代中国社会自我更新的活力 376
二、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78
三、体制改革必然在冲破重重阻力中实现 380
第四篇 当代中国社会整体运动的规律性 384
第十二章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384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阶段论 385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分阶段发展的理论 385
二、对于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性问题的新认识 388
第二节 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性 392
一、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392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现实起点 395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 398
第三节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400
一、社会主义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 400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403
三、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05
第十三章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统一性和 408
多样性 408
第一节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统一性 408
一、社会运动是社会有机体的整体运动 409
二、集中统一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411
三、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得以保持的根本条件 414
一、社会运动中的多样性根源于社会有机体及其活动条件的复杂性 417
第二节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多样性 417
二、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活力体现在它的日益丰富的多样性 420
三、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得以丰富的根本条件 423
第三节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426
一、社会主义的统一性和封建主义大一统的根本区别 427
二、发展社会主义的多样性和资本主义自由发展的根本区别 431
三、当代中国社会在“一”和“多”的辩证统一中发展 433
第一节 当代中国社会的结构方式及其变化 437
第十四章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宏观和微观 437
一、中国旧的社会结构方式 438
二、当代中国社会结构方式变化的趋势 440
三、当代中国社会的结构方式决定着宏观和微观联结的特殊方式 442
第二节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宏观整体性 445
一、当代中国社会宏观整体性的基础 446
二、宏观整体性是确定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 448
三、当代中国社会实现宏观控制的可能和条件 451
一、宏观和微观的内在统一性 453
第三节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宏观和微观的统一 453
二、微观对宏观的影响 455
三、宏观对微观的制约 459
第十五章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协调和竞争 462
第一节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协调 462
一、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462
二、协调发展规律的作用及其表现 465
三、协调发展规律在当代中国社会借以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 469
第二节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竞争 471
一、当代中国社会中竞争存在的客观根据 471
二、竞争对于推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作用 474
三、社会主义竞争和资本主义竞争的区别 477
第三节 当代中国社会中协调和竞争的辩证关系 479
一、社会主义条件下协调和竞争的不可分割性 479
二、当代中国社会在协调和竞争的辩证统一中发展 484
第十六章 社会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 487
第五篇 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 487
第一节 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必然突出人的问题 488
一、现代化的基本目的是人民的共同富裕 488
二、现代化的最终指向是人的全面发展 491
三、现代化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事业 493
第二节 社会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一致 495
一、人与社会的一般关系 495
二、社会的现代化要求人的现代化 498
三、在社会的现代化过程中实现人的现代化 500
第三节 人的现代化和人的社会化 503
一、人的社会化是一个历史的概念 503
二、人的现代化以人的高度社会化为条件 507
三、人的社会化程度是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程度的基本标志 509
第十七章 当代中国社会中个人的地位 512
第一节 当代中国社会对个性的尊重 512
一、普通个人的历史作用问题 513
二、尊重个性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种历史要求 517
三、当代中国社会中个性获得尊重的现实基础 521
第二节 当代中国社会中个性的发展 523
一、个体自主性的发展 523
二、个体能动性的发展 526
三、个体丰富性的发展 529
第三节 当代中国社会中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532
一、个性发展的一般方式 532
二、社会发展对个性发展的制约 535
三、在发展个性中保证社会的发展 539
第十八章 当代中国社会中人的价值 542
第一节 当代中国社会中人的价值的目标 542
一、人的价值的科学含义 542
二、人的价值的目标是不断提高人的主体地位 545
第二节 当代中国社会中人的价值的实现 547
一、潜在的价值和实现的价值 548
二、人的价值实现的条件和途径 550
第十九章 当代中国社会中人的自由 555
第一节 关于自由问题的历史考察 555
一、“自由”范畴的辨析 555
二、人类自由的历史发展 558
三、人类“自由王国”的实现 561
第二节 当代中国社会实现人的自由的途径 565
一、个人自由和社会自由 565
二、自由和责任 569
三、自由追求的理想和现实 572
第三节 当代中国社会实现人的自由的条件 574
一、经济条件 574
二、政治条件 577
三、精神条件 579
后记 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