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历史轨迹 37
第一章 社会主义学说:从空想到科学 37
第一节 近代空想社会主义 37
第二节 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 44
第三节 社会主义革命为何在19世纪没有胜利? 57
第二章 社会主义道路:从理论到现实 68
第一节 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开辟 68
第二节 “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 77
第三节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探索 89
第一节 传统模式的形成与推广 97
第三章 社会主义传统模式:从形成到终结 97
第二节 传统模式在历史上的积极作用 107
第三节 传统模式的终结 115
第四章 超越传统模式的改革:一次新的革命 121
第一节 改革的必然性和紧迫性 12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二次革命 132
第三节 判断改革实践的基本标准 140
下篇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之路 153
第五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 153
第一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前提 153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62
第三节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170
第一节 发展战略类型选择的必要条件 180
第六章 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战略 180
第二节 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191
第三节 发展战略实施中的几个关系 201
第七章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 209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与经济形式 209
第二节 改革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216
第三节 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 228
第八章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 238
第一节 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一般特点 238
第二节 我国政治发展中的政治体制改革 247
第三节 改革、现代化与政治稳定 258
第一节 文化建设在现代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267
第九章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267
第二节 文化建设的原则与方针 276
第三节 文化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285
第十章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矛盾 293
第一节 社会结构:阶级、社会阶层与政党 293
第二节 社会矛盾:类型与特点 305
第三节 正确处理社会矛盾的原则和对策 315
第十一章 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对外关系 320
第一节 对外关系的特点和目标 320
第二节 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 326
第三节 对外关系的基本任务 331
结束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展望 340
后记 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