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生知识精华》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蔚松,仲煊维主编
  • 出 版 社: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216020820
  • 页数:632 页
图书介绍:

一 重己贵生 1

受形 1

父精母血,以无为有 1

形养术 1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 2

人说 2

万物莫贵于人 3

四大 3

五福六极 3

天地之大德者曰生 4

天地父母之恩 4

长生之诀贵于千金 4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5

重己 5

贵生 5

善待自家身与心 6

人生只有一次 6

二 人身小天地 6

人为物中之灵者 6

吾身天地同流 6

人身与天地运行同规律 7

人与天地相类 7

阳气若天与日 7

腑为天地之气 8

人身如屋 8

以肢体为国,以精气为民 9

养神有道 9

一人之身,一国之象 9

衰病犹弱国 9

治身如治国 9

人以形为舍,心为主 10

绥之则寿,挠之则散 10

十二脏各司其职则寿 10

三 形神合一 11

精神与形骸 11

形者,载身之车 14

形神合同 14

形体是气的聚合 14

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毙 14

形神相亲,表里俱济 15

生者神之本,形者神之具 15

四 形体与寿夭 16

生育 16

天年 17

不同种属,不同寿命 19

形气寿夭 19

气与寿 20

太平盛世,人多长寿 22

相法 22

观人之面色可以知其病之虚实浅深 23

五官方大者长寿 23

貌寿 23

天道自然 24

人道自己 25

龟虽寿 25

五 不治巳病治未病 26

摄养于无疾之先 26

早服重积 26

勿感其心,勿劳其形 27

日日有生,时时有死 27

勿以小损而不防,勿以小益而不为 28

以养寿为先,以却病为急 28

不知慎众险于未兆 29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0

养精血 31

养生先养形 31

六 养生全形 31

养形以养精血为先 32

调阴阳 32

阴阳二气 32

内外调和 32

阴阳之要,阳密乃固 32

根固叶茂,源深流长 33

五脏 33

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 33

五劳所伤 34

五液 34

五脏生机之外荣 34

心脏 35

十一脏取决于胆 35

肺脏 36

肺为五脏之华盖 36

肺为呼吸之器官 37

养肺说 37

肝脏 38

养肝说 38

肾脏 39

养肾说 39

脾脏 39

养睥说 40

脾土衰生百病 40

胃 40

补肾不如补脾 41

胃气 41

脾胃为水谷之海 41

五脏安宁 42

人身三宝——精气神 42

内三宝,外三宝 42

营卫 43

调荣卫 43

服天气而通神明 44

调三关 44

丹田 44

神仙口诀,重在胎息 45

平人之脉 45

七窍六余 46

毛发 46

十二经脉 46

分体 46

五伤四损 47

眼者身之镜,耳者体之牖 47

目 48

五脏精华聚于目 48

养目法 49

目久视伤血 49

目疾 49

目力下降的原因 50

养目六法 50

桑叶洗目 51

泪者肝之液 51

运睛除目暗 51

泪目伤肝 52

鼻 52

鼻为肺之窍 52

鼻气通于天 52

耳 53

轻轻按捺耳窍可防耳疾 53

以手摩耳轮可防耳聋 53

坚齿之道 53

早晚叩齿三百下 54

叩齿三十六遍 54

冷水漱口 54

晨漱不如夜漱 54

津液 55

发、齿、爪 55

咽喉口舌 55

益龄单 55

“活”字解 56

神养术 57

一 清心寡欲 57

何谓真人(一) 57

何谓真人(二) 57

虚其欲,洁其宫 58

修身正形 59

保全天性 60

养气之术 61

善养生者 61

精神内守 62

治身养性 63

养生之本 63

清虚静泰 64

养生五难 65

安于淡薄 65

安身延年 66

寡欲修身 67

虚则无为 67

祸莫大于不知足 68

内修其本 69

一心修德 69

与物共生 70

保养为本 71

二 摄养调护 71

善养形神 71

求果腹不求饱眼 72

随物而化 73

常随自然而变化 73

全德之人 74

静心 74

三戒三乐 75

无欲无求 75

中和之道 76

慎守神形气 76

养护心神 77

回复天性 77

静养中气 78

自慎以忧畏为本 78

三 开朗乐观 79

平静愉快 79

知足常足 79

平气顺心 80

心安神逸 80

舒畅情怀 80

慈俭和静 81

长寿十要 82

四 顺应四时阴阳 83

积精全神 83

万物之根本 83

依四时摄养 84

虚静 85

收藏于内 85

五 恬淡虚静 85

平正 86

恬愉 86

智止于恬,性足于和 87

虚极守静 88

清静为天下正 88

恬淡无为 89

抱神守一 89

修心静音 90

静则得道 90

诀在于志 91

神静心和 91

静中妙理(二) 92

静中妙理(一) 92

常清常静 93

收敛心神 93

节五欲,去二凶 94

宽而不慢 94

六 养性养德 95

无思无虑 95

养性养德 95

养生大法 96

实义养生 96

养性秉中和 97

道林养性 98

养吾浩然之气 99

神虑不邪思 99

摄生尚玄 100

养生养德并重 100

药护术 102

一 方药治病,病愈既止 102

服食药物,轻身益气 102

服药需慎重 102

慎用人参 103

不宜照搬药书 103

以方药治未病,不若以起居饮食调摄于未病 103

老人惟当谨守烬余 104

选择适宜方法 104

攻中有补,补中有攻 105

防病与治病相结合 105

二 治病健身药物 106

辛凉解表药 106

菊花 106

清热解毒药 106

金银花 106

连翘 107

利水渗湿药 107

茯苓 107

薏苡仁 108

活血药 109

牛膝 109

丹参 109

龙骨 110

红花 110

安神药 110

平肝熄风药 111

天麻 111

珍珠 112

芳香开窍药 112

菖蒲 112

麝香 113

补气药 113

人参 113

大枣 114

甘草 115

党参 115

黄芪 116

白术 117

灵芝 118

补阳药 118

菟丝子 118

肉苁蓉 119

胡桃肉 119

冬虫夏草 119

蛇床子 120

补血药 120

当归 120

芍药 121

龙眼肉 121

首乌 122

地黄 123

阿胶 124

补阴药 125

黄精 125

天门冬 125

麦门冬 126

桑椹 126

枸杞 127

沙参 127

三 治病健身方 128

加减升麻和气饮一治疥疮 128

四时用药方 128

茱萸 128

温里药 128

易老九味羌活汤—治春温病 129

良方神术散—治夏季飧泄 129

清暑益气汤—治夏日中暑 129

补中益气汤—大补中气 129

加味小承气汤—截痢疾 130

参苏饮—祛冬季咳嗽 130

延年益寿方 130

八仙长寿丸 130

八仙丹 130

八味丸 131

九转长生神鼎玉液膏 131

大菟丝子丸 132

干地黄散 132

干地黄丸 132

人参地黄丸 132

山蓣丸 133

五味子丸 133

五子丸 134

长人广嗣丸 134

长春不老仙丹 134

王子丸 135

长春至宝丹 135

百合 136

巴戟丸 136

右归丸 136

加味坎离丸 137

玉霜丸 137

地黄煎丸 138

老奴丸 138

延身护宝丹 139

延龄固本丹 139

扶寿草还丹 139

龟鹿二仙胶 140

固真丹 140

萤火丸 140

补髓丹(十珍丸) 140

何首乌丸 141

育神夜光丸 141

坚齿固齿方 141

益气化痰丸 142

羊肾肉苁蓉方 142

滋阴大补丸 142

不老仙方 142

却老乌须健阳丹 143

久服长生耐老方 143

琥珀散 143

附子丸 144

彭祖补阳固蒂长生延寿丹 144

不老丹(一) 144

不老丹(二) 145

七珍至宝丹 145

宣补大黄丸 145

延寿丹 146

草还丹 146

补益方 146

思仙续断丸 147

菟丝子丸 147

鹿角胶丸 147

萃仙丸 148

男女科病方 148

妙应丸—固涩去脱 148

金锁秘精丸—治遗精方 149

螽斯丸—孕育后代 149

壮阳丹—治男子阳痿 149

巴戟丸—孕育 150

九子丸—强阴补肾 150

神仙六子丸—治男子肾亏 151

乌鸡丸—女子不育良药 151

定志丸 152

养血安神方 152

调经丸—月经不调方 152

固精丸—治肾虚自泄 152

酸枣饮 153

天王补心丹 153

消化系疾病方 153

中满肿胀方 153

膈噎方 153

化谷丸 153

大建中汤 154

永寿丸 154

地黄四仁丸 154

保和丸 155

参苓白术散 155

苏麻粥 155

人参固本丸 156

大茯苓丸 156

神仙饵茯苓延年不老方 156

仙术汤 156

资生丸 156

八珍糕 157

加味二陈汤 157

三黄枳术丸 157

治咳嗽方 157

三子养亲汤—老年咳嗽多痰 157

加味紫菀散—治虚痨咳嗽 157

治嗽熏法 158

七星散—治久咳不愈 158

保救丹—治老人秋季咳嗽 158

大阿胶丸—咳血者方 158

枳实化痰丸—脾虚咳嗽 158

肢节痛病方 159

七圣散—治老人腰膝痛 159

羌活丸—壮老人筋骨 159

外科病方 159

真人活命散—痈疔之良药 159

消毒丸—风疮之克星 159

杏仁酥 160

地黄酒酥 160

茯苓酥 160

四 酥类 160

造草酥方 161

五 药枕方 161

药枕 161

通草枕 161

枕中置麝 162

慈石末入枕 162

决明子入枕 162

以磁石为盆枕 162

神枕 162

六 洗浴方 162

五香汤沐浴 162

醉乡宝屑 163

神仙醒酒汤 163

葛花醒酒汤 163

七 解酒方 163

食饮术 164

一 谨和五味 164

五味 164

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 164

精气皆资于米 165

味有所藏,以养五气 165

五味与五脏 165

五谷入胃 166

五宜 166

饮食应循自然之道 167

五禁 167

五入与五禁 167

君子之食 168

甘口充饥,苦口延年 169

热食,养生之要法 169

不可极饥而食 169

饮食之患,过于声色 170

以六味调气 170

五味入胃,各归所喜 170

食能排邪而安脏腑 170

人因五味而生,因五味而消 170

二 饮食有节 171

食能以时,身必无灾 171

饮食要诀 172

茹淡者安,啖厚者危 172

口快一时,贪久必害 172

食不厌细嚼 172

酌量五味,约省酒食 173

眠食要自如 173

薄滋味以养气 173

生冷勿食 173

食饱不宜 174

不知冷热不食 174

淡餐少食 175

食诫过饱,饱诫过多 175

饮食六要 176

滋味欲淡而和,食时当谨其度 176

按摩消食 177

朝不空腹,暮不饱食 177

饮食旨要 177

食后将息法 178

善养生者养内 178

饮食宜忌 178

啜菽 179

三 杂食长生 179

菜羹 179

饮食之人有三种 179

注意饮食调养多与少的关系 179

雪藕 180

甘荠 180

采杞 180

炊栗 180

土酥 180

绿粉 180

玉版 180

琼珠 180

玉延 180

贻来 180

荐韭 180

爆金煮玉 181

傍林鲜 181

玉糁羹 181

豆粥 181

太守羹 181

青精饭 181

土芝丹 182

柳叶韭 182

紫英菊 182

山家三脆 182

蓬?糕 182

补益虚羸 183

人痿黄瘦 183

四 食疗 183

烦渴 183

烦热 183

东坡豆腐 183

松玉 183

麦门冬煎 183

萝菔面 183

自爱淘 183

感冒 184

咳嗽 184

咳喘 184

痰喘 184

便秘 184

疟疾 184

伤寒 184

五 食补 185

饮食嗜欲,去其甚者 185

安身之本,必须于食 185

牙齿肿痛 185

腮肿 185

鼻血 185

水肿 185

粳米 186

糯米 186

小麦 186

大麦 187

荞麦 187

薏苡仁 188

黑大豆 188

豆腐 189

绿豆 189

藕 189

丝瓜 190

萝卜 190

生姜 190

枣 191

胡桃(核桃) 191

食粥 192

莲肉粥 192

藕粥 192

荷鼻粥 192

芡实粥 192

薏苡粥 192

扁豆粥 192

桑芽粥 193

胡麻粥 193

杏仁粥 193

胡桃粥 193

丝瓜叶粥 193

香稻叶粥 193

姜粥 193

御米粥 193

松仁粥 194

菊苗粥 194

菊花粥 194

梅花粥 194

佛手柑粥 194

百合粥 194

砂仁粥 194

五加芽粥 194

霍香粥 195

薄荷粥 195

苏子粥 195

松叶粥 195

枇杷叶粥 195

茗粥 195

枸杞叶粥 195

苏叶粥 195

鹿尾粥 196

白茯苓粥 196

燕窝粥 196

山药粥 196

绿豆粥 196

栗粥 196

花椒粥 196

柏叶粥 196

赤小豆粥 197

蚕豆粥 197

天花粉粥 197

面粥 197

腐浆粥 197

龙眼肉粥 197

大枣粥 197

蔗浆粥 197

菱粥 198

小麦粥 198

淡竹叶粥 198

贝母粥 198

枸杞子粥 198

枳椇粥 198

柿饼粥 198

木耳粥 198

竹叶粥 199

竹沥粥 199

牛乳粥 199

鹿肉粥 199

淡菜粥 199

鸡汁粥 199

鸭汁粥 199

海参粥 199

牛蒡根粥 200

榆皮粥 200

大麻仁粥 200

郁李仁粥 200

车前子粥 200

肉苁蓉粥 200

酸枣仁粥 200

白鲞粥 200

桑白皮粥 201

麦门冬粥 201

地黄粥 201

吴茱萸粥 201

常山粥 201

白石英粥 201

紫石英粥 201

慈石粥 201

菠菜粥 202

甜菜粥 202

莱菔子粥 202

秃菜根粥 202

白石脂粥 202

葱白粥 202

滑石粥 202

莱菔粥 202

芥菜粥 203

韭菜粥 203

苋菜粥 203

鹿肾粥 203

羊肾粥 203

猪肚粥 203

猪髓粥 203

羊肉粥 203

鲤鱼粥 204

羊蜜膏 204

生地黄鸡 204

羊脊骨粥 204

麻雀粥 204

犬肉粥 204

羊肝粥 204

羊脏羹 205

羊骨粥 205

羊脊骨羹 205

白羊肾羹 205

猪肾粥 205

枸杞羊肾粥 205

乌鸡汤 206

黑牛髓煎 206

醍醐酒 206

鹿肾羹 206

鹿蹄汤 206

羊肉羹 206

鹿角酒 206

山药饦 207

山药粥 207

酸枣粥 207

生地黄粥 207

椒面羹 207

荜拨粥 207

良姜粥 207

鸡头羹粉 208

鲫鱼羹(一) 208

生地黄粥 208

桃仁粥 208

吴茱萸粥 208

鸡头粥 208

莲子粥 208

牛肉脯 208

黄雌鸡 209

揣肉羹 209

牛妳子煎荜拨法 209

炙黄鸡 209

炒黄面 209

鲫鱼羹(二) 209

乳饼面 209

青鸭羹 210

萝卜粥 210

野鸡羹 210

鹁鸽羹 210

鸡子黄 210

葵菜羹 210

鲤鱼汤 210

马齿菜粥 210

乌鸡酒 211

葛粉羹 211

羊肚羹 211

驴头羹 211

熊肉羹 211

驴肉汤 211

小麦粥 211

荆芥粥 212

麻子粥 212

恶实莱 212

乌驴皮汤 212

羊头脍 212

野猪臛 212

獭肝羹 212

烧酒 213

酒 213

六 饮酒 213

酒的功用和饮酒方 213

愈风酒方 214

喇嘛酒方 214

健步酒方 214

熙春酒方 214

固春酒方 214

定风酒方 214

女贞皮酒 215

薏苡仁酒 215

仙灵脾酒 215

白杨皮酒 215

五加皮酒 215

李时珍酒谱 215

天门冬酒 216

百灵藤酒 216

白石英酒 216

地黄酒 216

牛膝酒 216

当归酒 216

菖蒲酒 216

枸杞酒 216

人参酒 216

蜜酒 217

蓼酒 217

术酒 217

姜酒 217

葱豉酒 217

黄精酒 217

菊花酒 217

茯苓酒 217

薯蓣酒 217

桑椹酒 217

茴香酒 218

缩砂酒 218

莎根酒 218

茵陈酒 218

青蒿酒 218

百部酒 218

海藻酒 218

黄药酒 218

仙茆酒 218

通草酒 218

南藤酒 218

枳茹酒 219

牛蒡酒 219

槐枝酒 219

巨胜酒 219

麻仁酒 219

桃皮酒 219

椒柏酒 219

柏叶酒 219

松节酒 219

松液酒 219

竹叶酒 219

乌蛇酒 220

豆淋酒 220

紫酒 220

蝮蛇酒 220

蚺蛇酒 220

霹雳酒 220

蚕沙酒 220

磁石酒 220

神曲酒 220

红曲酒 220

花蛇酒 220

鹿茸酒 221

胡麻酒 221

羊羔酒 221

戊戌酒 221

鹿头酒 221

麋骨酒 221

虎骨酒 221

饮酒避忌 222

多饮必病 222

过饮招风 222

五戒三务 222

不宜粗速 222

酒后渴,不可饮水及多啜茶 222

饮酒过多,速吐之 222

茶的作用和禁忌 223

七 饮茶 223

醉酒六不可 223

饮茶之方 226

四 时术 228

一 天人相应 228

道法自然 228

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 228

人应该谨慎地遵循自然规律 229

生命源于自然 231

五脏之气要和调 232

适应四时变化 232

制天命而用之 233

二 生活环境 235

地理环境影响人的生理和病理 235

地理气候与寿夭 236

地理环境影响人的健康和性别性格 237

地理环境与人的长相及地方病 238

择佳境而居 238

择土厚水深之地而居 239

房舍与人的身份要相称 239

居室建造与禁忌 240

择居幽静处 241

居室结构与养生 242

三 节令气候 243

四季节令与养生 243

四气调神 244

八风与疾病 246

四季常见疾病 247

日月变化与养生 248

衣食寝处皆要顺时气 249

逐月养生法 250

摄生月令 250

四季养生歌 252

四时宜忌 252

风寒防治 252

十二时辰摄生法 253

四季卫生歌 254

四季服饰养生谚语 255

四 日常起居 256

穿着有讲究 256

食无求饱 257

坐 257

行止应自然 257

食寝少言语 257

保生铭 258

宴处起居 258

小劳之术 259

起居调摄 260

养生十要 260

养生十忌 261

养生十八伤 261

起居 262

闲居养生 263

长生不老诀 263

坐应适地 265

坐必舒展 265

择坐处 265

盛暑乘凉之戒 265

坐姿端正 266

站立与养生 266

旅行与养生 266

枕上三字诀 267

睡味 267

洗脚 267

日光养生之道 268

日光浴 268

生气通天 268

安寝 269

晨兴 269

三适 269

五适 269

昼卧 270

夜坐 270

出门 270

书室 270

书几 270

杖 270

床 271

卧房 271

枕 271

帐 271

带 271

帽 271

衣 271

鞋 271

被 272

褥 272

便器 272

日常养生“四味”方 272

三叟诗 272

梳洗 273

闲散 273

避暑 273

晚食 273

食饮 273

延年箴 274

寿养警句 274

长寿妙诀 274

摄养诗 274

动静相济 275

觅睡方 275

睡眠之法 275

屈膝侧卧 275

速睡法 276

衣着(一) 276

衣着(二) 276

日常生活要适可而止 277

睡眠是治百病的神药 277

养生二十八禁忌 278

男女性发育及性衰竭过程 279

一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 279

房中术 279

性者人之欲 280

欲者人人有 280

强行绝欲折寿 280

生育人之本 280

男女匹配续纲常 280

男女相成,天地相生 280

还精 280

处女膜 282

阴道 282

大小阴唇 282

性器官 282

二 性器官 282

阴蒂 283

女子性器的十二部位 283

女子五种病态性器官 283

子宫颈口 283

输卵管 284

迕孔 284

纂组 284

阴茎 284

阴囊 285

睾丸 285

三 掌握性科学,把握性机会 285

性功能早衰的原因 285

张介宾论养精以延性 286

性功能早衰的预防 286

龚廷贤论惜精 287

龙遵叙论绝欲保精 287

李鹏飞论保精 287

孙思邈论爱精 287

徐春甫论房中养精 287

早婚坏处多 288

婚龄何时好 288

施泄何为度 289

欲不可强忍 289

肾藏精 290

求子之道 291

三气至而交 291

不同的人交合要节度 291

闭而不泄何为乐 291

安心和志,交接之道 292

乐而有节 292

合则交,机有十 293

五欲 295

三至 296

女“五至” 296

交合之道,以和为贵 297

女子“九气” 297

以嬉入手,循序渐进 298

阴阳贵有法 298

适位相交 299

避三忌 299

避七忌 300

三虚四忌 301

择时受孕 301

四 七损八益 301

去七损,用八益 301

善去七损用八益,五病不作 302

八益 302

七损 303

素女“八益”法 304

治“七损”法 304

立伤之候 306

男子“七伤” 306

五 无术致病 307

无术致病 307

男女配合 307

恐慌不交 307

交合适时 307

女子体贴男子 308

怒不交 308

男左转,女右回 308

以静为强 309

二气和合 309

男女欢悦易得子 309

男子清心寡欲,女子平心定意 310

酒后交患血枯 311

酒后交竭精耗真 311

疲惫不交 311

酒后交受孕,影响后代 312

酒后交伤脏损命 312

热病新瘥不交 313

新瘥后交患阴易病 313

忌忍尿交接 313

忌经期产期交接 314

以药助性,损害极大 314

慎用附子、阳起石 314

六 优生优育,事关后代 315

情投则合 315

积气蓄精易孕 315

择时受孕优生 316

排卵期交易孕 316

孕后慎交 317

求子先求母 317

男女旺相时孕易怀男 318

孕男孕女各有因 318

七 不育种种 319

患病不育 319

施泄不当 320

阴阳乖离不孕 320

无子有三因 320

男六病不育,女十病不育 321

男六病 321

女十病 322

六势 323

九状 323

八 性姿态与性体位 323

十修 323

龙翻 324

虎步 324

猿搏 324

蝉附 324

龟腾 324

风翔 324

兔吮毫 325

鱼接鳞 325

鹤交颈 325

“十已” 325

长生久视之道 326

形神抱一,专气致柔 326

一 气功功理篇·道家功类·炼养术 326

气功术 326

真人修道使形神相持 327

以“无为”养身 327

不劳形摇精 328

常导引纳气胎息可得千岁 328

修持要修性保神 328

精气两存,是名保真 329

练功以存神为根本 329

服元气、饮醴泉为延年之本 329

练功要炼养后天,以复先天之本 329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330

炼功在于内心得道 330

真人之息以踵 331

养生经世,抱德终年 331

食气者聪明长寿 332

食元气者可长生 332

保精气得道,得道则长生 332

守一最寿 332

练功要循督脉行气 332

食气者则灵而寿延 333

人以气为道,道以气为生 333

清心源,静气海 333

经脉营卫在于宣通 333

养生大要有十 333

调身调心要求 334

谷神不死 334

吹呴吐纳,熊经鸟申 334

塞其兑,闭其门可以长生久视 335

练功要闭塞耳目口三宝 335

致虚极,守静笃 336

食生吐死,可以长存 336

服气胜于存想 336

胎息 336

调息方法 337

保精裕气养神 337

“凝神调息”即下手功夫 337

心平气和即能凝神调息 338

练功当去物欲 338

练功在理未至之病 338

修道要诀在于精勤不懈 339

修道不可预念效验 339

修真年龄 339

养气以戒忿恚为切 339

练功最重心斋 339

学道要把道当作奇货可居 340

理胜欲则存,欲胜理则亡 340

修道忌嗔忌食非时动气之物 340

入静出静方法 340

养气必须端详闲恭 340

五气之伤 341

食忌(二) 341

食忌(一) 341

练功五忌 341

五劳之伤 341

养生者息力生气 341

二 气功功理篇·佛家功类·禅定术 342

禅定能使智慧水不漏失 342

禅定能使智慧清净 342

一切利益,均因禅定获得 343

断六欲的方法 343

修禅定能得神通 343

散乱之心必由定摄 344

收摄口耳眼可得禅定 344

练功者觉知呼吸之象可得禅定 344

四种禅定具足智慧 345

禅与波罗蜜的关系 345

观身由四大构成可得禅定 345

思十六事可得禅定 345

修禅定十种利益 346

禅定有五种修法 347

四禅总说(一) 348

四禅总说(二) 348

释一禅 349

释二禅 349

释三禅 349

释四禅 349

释禅定(三) 350

释观 350

释止 350

释禅定(二) 350

释禅定(一) 350

释止观(一) 351

释止观(二) 351

释止观(三) 351

释止观(四) 352

三 气功功法篇·道家功·类·炼养术 352

行气法 352

调气法 352

导气法 353

闭气法 353

迎气法 353

胎息法 353

禅观法 353

服气法(一) 354

服气法(二) 354

立禅法 354

服气法(三) 355

服气法(四) 355

服气法(五) 356

服气法(六) 356

用气法 356

常行吐纳法 357

导引法(一) 357

导引法(二) 358

内丹法(一) 358

内丹法(二) 358

内丹法(五) 359

内丹法(三) 359

内丹法(四) 359

打坐须将神抱气,意系住息 360

死心养气,息机纯心 360

内丹下手功夫 360

内丹即调养精神之功夫 361

心斋法 361

坐忘法(一) 362

坐忘法(二) 362

坐忘法(三) 362

守静法(二) 363

清静法 363

守静法(一) 363

内观法 363

存想法 363

守窍说 364

行禅法 365

静坐法 365

睡禅法 365

布气疗病诀 366

行气除病法 366

服气疗病法 366

闭气纳息疗病法 367

存气疗疾法 367

对症疗病法 367

治病六字诀(三) 368

治病六字诀(二) 368

治病六字诀(一) 368

心脏病疗法 369

肺脏病疗法 369

肝脏病疗法 369

脾脏病疗法 369

肾脏病疗法 369

疗身不若疗心 369

四 气功功法篇·佛家功类·禅定术 370

禅定前行法(一) 370

禅定前行法(二) 370

修习禅定资粮 371

坐禅十种准备 371

初入定调身法 372

调睡眠法 372

坐禅调五事 372

调食法 372

初入定调息法 373

初入定调心法 373

入定安身法(一) 374

入定安身法(二) 374

入定加行方便 374

修止法 375

修观法 376

六妙法门 377

数息法 378

出禅定法 379

专心念佛得禅定 379

慈悲观法 379

大势至念佛圆通法 380

观像念佛法(一) 380

观像念佛法(二) 381

禅定五种障碍 381

修定弃五盖 382

对治贪欲盖法 382

对治嗔恚盖法 382

对治睡眠盖法 382

对治掉悔盖法 382

对治疑盖法 383

对治五盖法 383

对治沉掉法(一) 384

失禅定五种障碍(二) 384

失禅定五种障碍(一) 384

对治五盖要先治强者 384

对治沉掉法(二) 385

对治掉举法 385

对治昏沉法 385

对治乱味法 385

运动术 387

一 散步 387

散步应适度 387

散步活筋络 387

散步最是雅事 388

多作经行 388

饭后散步 388

散步可养神 388

二 博弈 389

弈棋忘忧 389

博弈忘怒 389

围棋奥义 389

合战篇 391

虚实篇 392

自知篇 393

审局篇 393

度情篇 394

杂说篇 394

围棋三十二法 396

博弈劳神过甚伤生 399

博弈之乐 400

投壶 400

秋中寄兴 400

饮博投壶 401

双陆 401

三 赏花 402

植赏花木 402

山茶 403

蔷薇 403

月月红 404

玫瑰 405

水仙 405

虎刺 406

四 游戏 407

五禽戏 407

钟离八段锦 408

八段锦 408

吕真人安乐歌 408

曾慥八段锦 411

立式八段锦 412

八段锦歌 412

易筋经十二势 412

五 游览 413

游览 413

游历之道 414

山林泉石可以乐 414

壶丘子论游 414

何不事远游 415

游赤壁之乐 416

游山乐 417

平生三愿 417

乐在身自由 419

看嵩洛有感 419

喜闲 419

君莫厌驰驱 420

一生看尽佳风月,不负湖山不负身 420

看尽吴山看蜀山 421

未了观山债 421

莫向空房求寂寥 421

游山 422

示诸生 422

粤中即事 422

醉翁山水之乐 422

登临岳阳楼之乐 424

王羲之爱山水 426

刘歊爱山水 426

羊祜常登岘山 426

“水仙”陶岘 427

韩持国游西湖 427

三百年无此乐 428

置身图画中 428

湖山雅趣 428

刘祁纵游天下形胜 430

司马光优游洛中 431

逍遥涧谷,傲睨云林 432

王世懋性嗜佳山水 432

会心处不必在远 433

赵瓯北遨游东南 433

卧游 434

健美术 435

一 美发护发 435

外用生发方 435

广济生发方 435

生发膏方(一) 435

生发膏方(二) 435

生发膏方(三) 436

生发膏方(四) 436

生发膏方(五) 436

干金翼生发方 436

令发易长方(一) 437

令发易长方(二) 437

生发附子松脂膏 437

近效生发方 437

蔓荆子膏 438

摩发膏 438

胡麻膏 438

涂香油方 438

须发脱落不生发方 439

葛氏治发令长方 439

发落不生方(一) 439

发落不生方(二) 439

发落不生方(三) 439

洗发菊花散 440

发落不止方 440

发落生发方 440

沐头方 440

秃无发者方 440

小儿发生迟方 441

眉发自落方 441

秃发复生方 441

金主绿云油方 441

生发方(一) 441

生发方(二) 442

生发方(三) 442

生发方(四) 442

常用长发药 442

生发止痒方 442

乌韭方 442

疗秃头方 443

人无发方 443

须发秃落不长方 443

洗发长发方 443

令发不落方(二) 443

令发不落方(一) 443

秃发方 443

发不长方(一) 444

发不长方(二) 444

发不长方(三) 444

发不长方(四) 444

发不长方(五) 444

三圣膏 444

内服生发方 445

病后脱发方 445

南烛草煎 445

生发墙衣散 445

柏枝油 445

香芎油 445

眉发脱落方 446

防风蔓荆子丸 446

苁蓉丸 446

胡麻散 446

蒺藜散 447

发不生长方 447

乌蛇丸 447

神应养真丹 447

补益牛膝丸 448

加味四君子汤 448

发落不生方 448

养真汤 448

石灰酒方 448

外用乌发方 449

黑润毛发方 449

乌发方 449

变黑方 449

妇人涂发令黑方 449

治白发方(一) 449

治白发方(二) 449

乌须方(一) 450

乌须神效方 450

乌须发方 450

泽兰膏方 450

魏文帝用效秘之方 450

紫金油 450

乌须方(二) 451

少年白发方 451

令发黑方(一) 451

令发黑方(二) 451

令发长黑方 451

拔白生黑方 451

令白发不生方(一) 451

令白发不生方(二) 451

乌须秘方 451

乌金散 452

五白玉粉散 452

沐发方 452

拔白毛令黑毛生方 452

千金翼白发令黑方 452

年少发白方 452

诃子散 453

槐实膏 453

一宿乌方 453

丁砂散 453

黑药方 453

掠髭鬓方 453

巨胜丸 454

内服乌发方 454

一醉乌方 454

乌髭方 454

摩顶黑发方 454

酸榴浆方 454

地骨皮丸 455

干地黄丸 455

马齿苋还黑散 455

川椒丸 455

柏子仁丸 455

乌发方(一) 456

乌发方(二) 456

乌发方(三) 456

黄丹乌发方 456

三倍丸 456

生地芦根方 456

黑髭发方 457

秦椒丸 457

胡麻丸 457

干漆丸 457

乌发方(五) 457

乌发方(四) 457

人参丸 458

菟丝子丸 458

天麻丸 458

地黄丸 458

蜀椒丸 458

青云独步丹 459

大麦乌发方 459

长生不饥黑毛发方 459

一醉散 459

神不安方 459

长春丸 459

巨胜七子丸 459

造酒乌发方 460

乌须酒方 460

中山还童酒 460

经验乌须方 460

彭真人还寿丹 460

加味八宝丹 461

瓜子散 461

乌髭鬓大效方 461

根除狐臭 462

腋臭 462

腋臭 462

二 治腋臭秃疮腋臭 462

治腋臭奇方 463

十香丸 463

五香丸 463

秘传奇方 463

狐臭食忌 463

体肤识小录 464

治秃疮方 464

蜈蚣油 464

蛀发癣验方 464

天麻散 464

治头疮及白秃松沥煎方 465

白痂终年不差方 465

八仙散 465

王不留行汤 465

天麻膏 465

决效散 466

桃皮膏 466

涂旱莲草汁方 466

黑豆治秃疮方 466

踯躅花油方 466

秃疮方(一) 466

去粉刺妙方 467

去雀斑粉刺方 467

去雀斑 467

三 去雀斑粉刺美容 467

苦楝膏 467

疗白秃方 467

秃疮方(二) 467

治粉刺方 468

治女人面部黑斑 468

治面疮粉刺方 468

桃花白雪洗面 468

枇杷叶丸 469

玉屑面脂方 469

面膏 469

红玉散 470

玉容散 470

连翘散 470

硫黄膏 470

去黯?方 470

白附子散 470

玉容西施散 471

涂容金面方 471

白矾散 471

治粉刺及鼻?方 471

洗面药方 471

面油摩风膏 471

莹肌如玉散 471

白附丹 472

硫黄散 472

蓖麻子膏 472

灰米膏 472

玉肌散 472

玉容丸 472

连子胡同方 473

四 美容按摩 473

眼眶按摩 473

脸部按摩 473

耳部按摩 473

头面颈部按摩 473

五 健美药物、健美食物 474

桃花 474

鸡子白 474

珍珠 474

侧柏叶 474

萎蕤 474

茉莉花 475

苍术 475

仙茅 475

兰草 476

菊花 476

益母草 476

马蔺子 477

枲耳(苍耳) 477

芭蕉油 477

地黄 478

麦门冬 478

旱莲草(金陵草) 479

蓖麻子 479

菟丝子 480

覆盆子 480

白附子 480

半夏 480

栝楼 481

王瓜(土瓜) 481

天门冬 481

何首乌 481

茜草 483

水萍 483

土马鬃 483

胡麻(芝麻) 483

大豆 484

豌豆(毕豆) 484

大麦 484

芜菁子(蔓菁子) 485

莴苣子 485

蒲公英 485

薯蓣(山药) 485

冬瓜 486

李 487

杏仁 487

桃 488

栗 488

橙核 488

柚花 488

胡桃(核桃) 489

胡桃(核桃)仁 489

银杏(白果) 489

枇杷叶 489

柏叶 490

笃耨香 490

桐叶 490

白杨皮 490

桑根白皮 490

女贞子 491

冬青叶 491

枸杞子 491

茯苓 492

内按三素 493

发宜多栉 493

一 保健按摩 493

按摩术 493

仰和天真俯按山源 494

手按鼻边 495

营治城郭 495

按摩顶项面部 495

常摩面目 496

手朝三元 497

明目之术 498

梳发、啄齿、剪指甲 499

干浴 499

老子按摩法 500

孙真人按摩法 501

天竺国按摩法 501

挽耳引发摩面 501

神仙起居法 502

纯阳子兜肾功 502

真人起居法 503

按摩益口齿三法 503

长生导引歌 504

按摩明目 504

按摩面部 504

按摩周身 505

内壮 505

导引保真法 506

冷谦八法 507

擦涌泉穴 507

按摩养生却病 508

延年却病以按摩导引为先 508

对修常居 509

延年却病 509

捏目四眦 510

擦肾腧穴 510

击探天鼓 511

栉发去风 511

运动水土 511

托踏应轻骨 511

搓涂自美颜 512

太上混元按摩法 512

午前恬养法 513

晨起恬养法 513

午后恬养法 514

晚间恬养法 514

按摩养耳法 515

延年九转法 515

金丹秘诀 516

修天庭 516

按摩通耳 517

十二段运导按摩法 517

面要常洗 518

按摩用具二则 518

按摩十术 519

按穴却病手法论 520

手法秘旨 520

二 医疗按摩(小儿按摩) 520

补泄秘旨歌 521

掐运推拿辨 521

大补泄抑法 522

三关六腑秘旨歌 522

取温凉秘旨 523

取汗吐泻秘旨 523

各穴用法总歌(一) 524

各穴用法总歌(二) 525

各穴用法总歌(三) 526

手法治病歌(一) 527

推肺肾虚实病源治法 528

手法治病歌(二) 528

推心肝脾虚实病源治法 529

按胸腹之一 530

按胸腹之二 531

按胸腹之三 531

按胸腹之四 532

按胸腹之五 533

按胸腹之六 533

按胸腹之七 534

按胸腹之八 534

按胸腹之九 535

按胸腹之十 536

按法(一) 536

按法(三) 537

按法(二) 537

按法(四) 538

摩法 538

三 医疗按摩(成人按摩) 539

按摩导引宜忌 539

健脑驱风术 540

搓摩止遗术 540

按摩治鼻病四法 540

闭目通滞气 540

鼓呵消积聚 541

兜体治伤寒 541

叩齿牙无疾 541

掩耳去头旋 541

擦足心法 542

按摩治耳 542

擦肾法 542

针灸术 544

一 经络 544

针灸术 544

经络的生理功能 545

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545

经络系统 546

手太阴肺经 547

手少阳心经 549

手厥阴心包经 551

手阳明大肠经 551

手太阳小肠经 551

手少阳三焦经 551

足阳明胃经 554

足太阳膀胱经 556

足少阳胆经 556

足太阴脾经 559

足少阴肾经 559

足厥阴肝经 559

任脉 563

督脉 564

二 腧穴 565

腧穴的含义及分类 565

腧穴的作用 565

腧穴的取法 566

头面部保健穴——百会 570

头面部保健穴——风池 571

头面部保健穴——天柱 572

头面部保健穴——太阳 573

头面部保健穴——印堂 573

头面部保健穴——人中 574

头面部保健穴——睛明 574

头面部保健穴——攒竹 575

头面部保健穴——下关 575

头面部保健穴——地仓 576

头面部保健穴——四白 576

头面部保健穴——迎香 576

头面部保健穴——翳风 577

胸腹部保健穴——膻中 578

胸腹部保健穴——中脘 578

胸腹部保健穴——神阙 579

胸腹部保健穴——气海 580

胸腹部保健穴——关元 581

胸腹部保健穴——天枢 581

胸腹部保健穴——归来 582

胸腹部保健穴——中府 583

胸腹部保健穴——期门 583

胸腹部保健穴——日月 583

胸腹部保健穴——章门 584

腰背部保健穴——大椎 585

腰背部保健穴——身柱 585

腰背部保健穴——命门 586

腰背部保健穴——风门 587

腰背部保健穴——心俞 589

腰背部保健穴——肺俞 589

腰背部保健穴——隔俞 590

腰背部保健穴——肝俞 591

腰背部保健穴——胆俞 591

腰背部保健穴——睥俞 592

腰背部保健穴——胃俞 592

腰背部保健穴——肾俞 593

腰背部保健穴——膏肓俞 594

上肢部保健穴——尺泽 594

上肢部保健穴——孔最 595

上肢部保健穴——列缺 596

上肢部保健穴——间使 596

上肢部保健穴——内关 597

上肢部保健穴——劳宫 598

上肢部保健穴——神门 599

上肢部保健穴——肩髃 599

上肢部保健穴——曲池 600

上肢部保健穴——合谷 601

上肢部保健穴——外关 602

上肢部保健穴——肩贞 603

上肢部保健穴——后溪 604

上肢部保健穴——十宣 605

上肢部保健穴——四缝 605

下肢部保健穴——犊鼻 606

下肢部保健穴——足三里 606

下肢部保健穴——丰隆 608

下肢部保健穴——上巨虚 608

下肢部保健穴——环跳 609

下肢部保健穴——阳陵泉 609

下肢部保健穴——光明 610

下肢部保健穴——悬钟(绝骨) 610

下肢部保健穴——丘墟 611

下肢部保健穴——委中 612

下肢部保健穴——承山 612

下肢部保健穴——昆仑 613

下肢部保健穴——至阴 613

下肢部保健穴——阴陵泉 614

下肢部保健穴——三阴交 614

下肢部保健穴——公孙 615

下肢部保健穴——涌泉 616

下肢部保健穴——太溪 616

下肢部保健穴——太冲 617

三 灸法 618

灸法的材料及作用 618

艾炷灸法 618

艾条灸法 619

灸法的适应证 619

施灸的禁忌 620

四 针刺法 620

针刺的作用 620

进针法 621

进针的角度与深度 621

行针与得气 622

留针与出针 623

针刺补泻 623

针刺异常情况 624

针刺注意事项 625

五 针灸保健益寿法 626

灸关元 626

灸足三里 626

灸神阙 627

灸气海 627

灸身柱 628

灸中脘 628

保健灸的运用 628

保健针施针的穴位 629

保健针法的临床运用 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