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商鞅、韩非的战时经济思想与秦王朝的急政 1
一、对所处时代的认识 1
自序:寻找突破口和结合点 1
第一章 秦朝骤灭与汉初“无为而治”的经济政策 1
第一节 秦因剥削无度而骤灭 1
没能享有“天年” 1
征调徭设多而急 2
二、关于《垦令》的内容 3
“始皇不灭,天理难容” 4
第二节 汉人对亡秦评议的哲理性 5
“度”’——富足以示贵,贫足以养生 5
三、商鞅变法的作用:游牧业为主的综合经济改造为单一的农业经济 6
超“度”——“肆意极欲” 7
四、过分突出农业的重要性,实际上是给农业发展设置重重障碍 7
第三节 剥削有度思想的实践 8
“度”的数量界限在哪里 8
五、法家经济思想:“要农抑商”加反“仁政” 10
一篇值得剖析的诏令 10
六、秦王朝没有扬弃反“仁政”思想 13
算一笔剥削帐,看剥削率围绕着什么跳动 19
第四节 “无为而治”政策的本质及其具体内容 22
本质:“按制度征调” 22
具体内容 23
第五节 所谓“轻摇薄赋”的实质及其效益 30
与“让步政策”并非同义语 30
受益最大的是哪一阶层 31
充实了府库 32
繁荣了社会经济 33
第二章 适应对匈奴作战的需要,调整经济政策 36
第一节 对匈奴长期作战引起的财政困难 36
游牧民族与农业民族的矛盾 36
权宜之计:消极防御,和亲修好 38
战略进攻的准备 41
对作战的认识:“当世之务,后世之利也。” 43
第二节 解决财政困难的经济政策 68
兵马一动,就有困难 68
保护农业,另辟财源 69
得以奏效的条件 98
第三节 政策的理论依据 99
既不激化矛盾又能增加收入的良策何在 99
农业搞不好,是农民起义的根源 100
不征农业税,“唯官山海” 101
对商业资本的认识:“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 102
贵五谷,使农“不得不使” 104
运用国家商业资本聚集社会财富 106
关于“见子之形,不见夺之理” 107
从国家商业资本经营的具体内容看予与夺 108
经济集权;“予之在君,夺之在君,贫之在君,富之在君 110
第一节 对商品经济的种种议论 112
文景诏令——重农抑商思想典型化 112
第三章 商品经济思想的演变与歧异 112
陆贾认为:商品经济发展,道德风尚倒退 114
贾谊的思想逻辑 116
同龄人——晁错与贾谊的异同 118
董仲舒上承陆、贾、晁,下启贤良文学 120
司马迁独树一帜,自成一体 122
第二节 对重农抑商思想的剖析 130
“以粮为纲”引出了“以农为本” 130
不能作出正确回答 132
重农抑商派要求农业经济固守四个不变 134
突破的“突破” 139
第一节 盐铁会议的召开 141
托孤大臣的为人及其内部矛盾 141
第四章 经济思想的大辩论 141
四千秋为何“当轴处中,括囊不言” 144
第二节 辩论的主题 147
从对匈奴作战谈起 147
是“守而统之则强”,还是“因权势以求利” 150
“相妨之富”是在“山海”,还是在“朝廷” 152
是“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还是“利于彼必耗于此” 154
第三节 本末之辩 156
双方都要抢抓旗帜 156
旗帜掩盖下的分歧 158
争论的交叉点何在 161
为什么称国家商业资本派 162
第四节 生产与消费之辩 163
“箕子之讥,始在天子,今在匹夫” 163
禁欲主义:一口气连说八个“蠹” 172
突破传统的看法 174
奇妙的《侈靡篇》 176
第五节 盐铁会议之后 178
让历史评判 178
以政见不合遭迫害 179
思想被窒息,制度被保留 181
第一节 面临的新问题 184
谁发了战争财 184
第五章 传统的经济政策与经济思想的回潮 184
战争损害了谁的利益 186
回归汉初 188
“中兴”的强心针——代田法、区田法 192
回旋余地殆尽 199
第二节 统治集团的分崩离析 203
宣帝背后条条裙带 203
压倒一切外戚的外成——魏郡王氏 206
大势已去 209
第三节 补“天”无术 212
“黄金满籝,不如一经” 212
能揭露问题,不能解决问题 215
横加干扰的儒相 222
杨挥之死 225
隐遁的疏广 231
第一节 新莽政权的建立 234
王家第二代掌权人物 234
第六章 经济政策与经济思想的杂拌 234
爬第四步骤的七级台阶 235
一生的真与伪 240
第二节 关于“王田”与“私属” 241
所见略同 241
“王田”的实质 243
大势不可违 244
限田的条件 245
与土地相关连的奴婢问题 246
为什么自相矛盾 250
第三节 关于“五均赊贷”、“六筦”和币制改革 251
非编卢齐民所能家作 251
平准法的发展 252
不在于制度本身 253
频繁地改铸钱币 254
饮鸩止渴,促使经济崩溃 259
一个怪胎 260
第一节 东汉王朝的过渡性 262
地主阶级的当权派——豪强地主 262
第七章 传统的经济政策与经济思想再次回潮并渐趋稳定 262
关于退功臣进文吏 266
政权形式与经济形态的冲突 268
第二节 解放奴婢,赈济流民,经营盐铁,管理山泽等经济政策 271
改善地位比释放更有意义 271
“中土未垦”的原因何在 274
不是赋税徭役苛重,而是地方官吏从中盘剥 276
赈济流民的措施 278
盐铁——先官营后私营 285
从“禁民二业”到“资渔采以助口实” 288
第三节 适应回归的经济思想 316
充满矛盾的豪强地主经济观 316
“禁人二业”——商不得官、官不得商 320
“非其力不食”——耻取财于流通 322
“不致盈余”——非等价交换 325
本末“新”解——“末”分有用与无用 328
结束语:对自然经济论的认识人 331
一、传统农业与自然经济论 331
二、自然经济论的特征、逻辑、结构 339
战争态势与财政状况 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