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渊源初探 1
一、对始创于宋、元之说的异议 2
二、从曲牌、曲本的渊源说起 4
三、兰州鼓子产生与成型的梗概 23
四、对兰州鼓子发展前景的臆断 28
第二章 曲本唱词 31
第一节 词式 31
一、对联体 31
二、民歌体 32
三、绝句体 32
四、律诗体 33
一、正格句式 37
第二节 句式 38
二、变格句式 39
1. 浪头 39
2. 折口 42
3. 衬句 45
第三节 声韵 47
一、平仄 47
二、韵辙 49
第四节 演进 51
一、唱词结构的演进 51
二、唱词语言的演进 53
三、表现形式的演进 55
第一节 衔接与伴奏 58
一、曲牌的联套程序 58
第三章 曲牌音乐 58
二、伴奏 61
第二节 曲牌的结构特征与表现性能 66
一、节拍节奏 67
1. 节拍的形式与表现意义 68
2. 节奏的形式与表现意义 73
二、旋律特征 76
1. 五声唱调的旋律特征与表现性能 76
2. 徵调七声唱调的旋律特征与表现性能 81
三、调式转调 85
1. 调式 85
2. 转调 95
四、曲式结构 100
1. 上下正格腔句加上下从属腔句的扩充单乐段 101
2. 三个正格腔句加一个从属腔句的扩充单乐段 102
3. 四个正格腔句加若干从属腔句的扩充单乐段 104
4. 重复、贯串、发展正格腔句的扩充单乐段 104
5. 添加从属腔句、发展正格腔句的扩充单乐段 104
6. 二部曲式结构的扩充单乐段 106
7. 三部曲式结构的扩充单乐段 106
五、演唱要求 107
1. 柔口唱法 107
2. 刚口唱法 108
第三节 曲牌音乐的演进 109
一、当地方言字调对曲牌音乐的影响 110
二、当地民歌音调对曲牌音乐的影响 117
三、当地戏曲唱调对曲牌音乐的影响 127
一、鼓子腔系曲牌 130
鼓子头 130
第四章 曲牌分析 130
银纽丝 140
坡儿下 147
赋唱 152
石榴花 157
剪靛花 164
诗篇 170
吹唱 178
边关 183
皂罗袍 186
太平年 188
刮地风 195
正沥津 200
反沥津 205
扬州歌儿 207
扬州词儿 212
切调 215
柳青 217
打枣杆 221
罗江怨 224
倒推船 229
应书 234
混江龙 238
叨叨令 241
依儿哟 245
三朵花 249
软夺子 250
芙蓉调 253
官调 254
硬夺子 256
两头忙 267
鼓子尾 272
二、越调腔系曲牌 278
越调 278
慢诉 281
叠断桥 285
金钱 291
闪断桥 293
摩掌 295
马坡 297
紧诉 300
一点油 302
摔截子 305
两条弦 309
倒搬桨 311
悲调 313
倒秧歌 331
东调 333
越尾 334
第五章 唱段精选 337
拷红 张立忠演唱 338
燕青打擂 宋录堂演唱 370
悟空探路 张麟玉演唱 406
附录 424
一、一百五十年兰州鼓子艺人师承关系一览表 424
二、建国前论述兰州鼓子有关文章、条目索引 429
三、曲谱中特殊符号说明 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