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贤者狎而敬之 1
晋献公杀世子申生 3
鲁庄公及宋人战于乘丘 6
曾子易箦 8
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 11
君子不家于丧 14
有子之言似夫子 16
成子高寝疾 20
公子重耳对秦客 22
太宰嚭使于师 26
杜蒉扬觯 29
公叔文子卒 33
陈子亢止殉葬 35
卫献公出奔 37
战于郎 39
苛政猛于虎 41
鲁人有周丰者 43
不食嗟来之食 46
晋献文子成室 48
尽饰之道,斯其行者远矣 50
阳门之介夫死 52
赵文子与叔誉观乎九原 54
孔子论“大同”、“小康”之治 57
昔者先王未有宫室 62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65
玉不琢,不成器 67
教学相长 69
大学之道 71
大学始教 74
不学操缦,不能安弦 77
今之教者 79
大学之法 81
学者有四失 84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86
择师不可不慎 88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 90
进学之道 92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94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 96
古之学者比物丑类 98
大德不官 100
凡音之起 102
乐者,音之所由生也 104
礼乐刑政,其极一也 106
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108
乐者,通伦理者也 110
礼节民心,乐和民声 113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 115
乐由中出,礼自外作 117
乐者,异文合爱者也 119
乐者,天地之和也 122
王者功成作乐 124
观其舞知其德 126
教者,民之寒暑也 128
乐可以善民心 130
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 131
土敝则草木不长 133
乐行而民乡方 135
唯乐不可以为伪 140
德成而上,艺成而下 142
君子听音 144
礼乐不可斯须去身 147
先王立乐之方 150
师乙论乐 154
君子有三患五耻 158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160
入其国,其教可知也 161
天子者,与天地参 164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167
礼之教化也微 170
政者,正也 172
何谓敬身 174
率性之谓道 176
舜其大知也与 179
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181
行远自迩,登高自卑 184
好学、力行、知耻 186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 188
博学之,审问之 192
今夫天,斯昭昭之多 194
君子之道 196
君子隐而显 200
君子不失足于人 202
君子不自尚其功 203
君子不以辞尽人 205
为上易事 209
好贤如《缁衣》 211
夫民教之以德 213
上之所好恶不可不慎也 215
王言如丝,其出如纶 217
君子道人以言 219
为上可望而知也 221
上不可以亵刑而轻爵 224
民以君为心 226
唯君子能好其匹 228
君子寡言而行 230
鲁哀公问于孔子 232
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 235
儒有衣冠中 237
儒有居处齐难 239
儒有不宝金玉 241
见利不亏其义 243
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 245
儒有忠信以为甲胄 247
儒有一亩之宫 249
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 251
儒有博学而不穷 253
儒有内称不辟亲 255
儒有闻善以相告也 257
儒有澡身而浴德 259
儒有上不臣天子 261
儒有合志同方 263
温良者,仁之本也 265
儒有不陨获于贫贱 267
孔子至舍 269
君子必诚其意 271
修身在正其心 274
齐其家在修其身 276
治国必先齐其家 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