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制约权力——人治还是法治 17
朱元璋对贪官污吏的严刑峻法 19
彼得大帝如何惩治贪官污吏 21
如何跳出周期率 24
两千个与两千零一个 27
“水门事件”与西方弹劾制度 28
如何走出“老虎虫虫棒棒鸡”之困境 30
法治思想:人类智慧的结晶 32
第二章 法治社会——政府要率先守法 35
我为什么不交税 37
“鞭炮夫妻”——只因买不起结婚证 38
尾巴里的文章 39
谁是假冒伪劣的“保护伞” 40
五张条子飞华夏 41
外商为何也能打“白条” 44
为何不杀“猴”示“鸡” 45
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官员 47
权力,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 48
法治社会的真谛:政府率先守法 50
第三章 政府守法之本——责任行政 53
诸葛亮与马谡 55
韩国断桥与中国的表彰会 56
难道这是优越性 57
一场高尔夫球的代价 59
乌纱帽不是“抵罪牌” 61
柯达公司不卖柯达 62
法治社会,就是责任社会 64
合法与合理:责任行政的基本准则 66
第四章 政府到底应该干什么(上) 71
何必言感谢 73
老百姓不是“百科专家” 74
一件衬衫与三万美元 77
都让人民建,政府干什么 80
政府就是政府,企业就是企业 81
“美国志愿者”与中国的“不许奉献” 82
让“小社会”回归“大社会” 86
政府是怎样产生的 87
第五章 政府到底应该干什么(下) 91
不管就是服务 93
谁来保护国有资产 94
何乐而不为 97
假币的损失谁承担 98
公交调价与市场经济原则 100
市场秩序靠什么维持 102
谁来引导社会走入理性 104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的职能 106
第六章 政府应该如何行为(上) 113
“霸王生意”何时休 115
叫我们到底听谁的 116
“四季图”与“珠兰花事件” 118
把住市场“入口”关 121
只带来“汉堡包”,没带来民主 122
交税,我们马上就要 124
罚出来的文明 126
社会秩序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128
第七章 政府应该如何行为(中) 133
电影《被告山杠爷》的启示 135
三百八十六个章 ,好事泡汤 138
莫把下基层变成吓基层 141
罚款岂可承包 143
农民告县长的后示 145
保安大刑伺候 147
行政行为必须遵守的规则 149
第八章 政府应该如何行为(下) 155
“制度”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157
谎言的破产 160
你知道这是谁的地盘 161
“制服”能代替证件吗 163
有“理”也得让三分 164
公正行政的保障:规范行政程序 166
行政程序法:行政改革的契机与成果 170
第九章 行政救济——权利的保护神 173
一位人大代表被关214天 175
《民主与法制》记者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 177
谁给“秋菊”们以说法 179
磨坊主告倒了国王 180
有权利必有救济 183
有权力必有救济 185
信访、上访救济的局限性 187
走下神坛的国家 190
第十章 政府法治面临的困难(上) 195
再下两个和再上两个的启示 197
“精兵简政”还是“精官简政” 199
企业缘何怕“服务” 200
谁为谁“服务” 204
能否走出怪圈 205
每一块砖头都要中央审批 207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角色定位 209
第十一章 政府法治面临的困难(下) 215
官员为何愿上不愿下 217
世上最容易的是做官 220
官商现象 221
机构改革:一场自我革命 225
政府机构彻底改革条件具不具备 226
放弃特权,突破机构改革的最难点 228
第十二章 公务员制度评析(上) 231
一江春水向“官”流 233
这个县委书记是怎样提拔的 234
死档案治住大活人 238
日本总裁谈“人尽其才” 239
邓小平说:“要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人事制度” 242
人事制度改革:有益的探索 244
公务员制度:我国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 247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 248
第十三章 公务员制度评析(中) 253
世界上第一个文官制度:英国文官制度 255
美国总统付出了血的代价 256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 258
西方公务员为何愿作“不自由”的人 261
世界上最贵的政府如是说 264
从“不用去贪”到“不敢去贪” 266
香港廉政公署的铁面孔 270
公务员制度何以遍及西方 272
第十四章 公务员制度评析(下) 279
户籍制:何日松绑 281
让愚蠢而勤快者走人 284
不犯“错误”的干部不是好干部 286
荣辱升降系于一“数” 289
廉价导致不廉洁 290
权力,快要“作废”的时候 293
建立公开竞争的选择机制 295
第十五章 党的领导与法治 297
县委大还是宪法大 299
邓小平反对“以党治国” 301
人代会不是群英会 303
“橡皮图章 ”与“引狼入园” 305
人民代表大会制与议会制 306
公民:盯紧自己的权益 309
舆论监督:“出气孔”与“排气阀” 311
法治社会:法至尊至上 312
“一国两制”思想的启迪(代后记) 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