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评价活动的发生和历史发展 27
一、评价活动的生物学前提和史前根据 28
生物机体组织活动的一般特点及其演进 28
动物的趋利避害行为和“利用工具”活动 31
高等动物的“价值意识” 35
二、评价活动的历史发生 39
劳动与人的物种提升 40
主客体分化及价值的产生 45
价值意识的产生和原初的评价活动 54
三、评价活动的历史发展 59
从原始统一到分立再到现代统一的形态演进 60
从“人合于天”到“天合于人”再到“天人 66
和谐”的发展 66
从感性直观到抽象理智再到辩证理性的发展 71
道德评价 1 72
四、评价活动与其他活动的相关性 76
评价活动与人的机体发育水平的相关性 77
评价活动发展与思维能力和知识水平的相关性 80
评价活动发展与实践活动方式的相关性 83
一、人与世界的双重关系 88
第二章 评价的本质和特点 88
“世界”概念的多重含义 89
人对世界的依赖关系 92
人对世界的掌握-利用关系 96
二、人活动的两种尺度 99
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双向运动 100
人的尺度和物的尺度 104
两种尺度的对立统一 109
三、评价是人掌握世界的意义的观念活动 113
人掌握世界的两类基本方式 113
观念掌握的几种主要形态 115
评价是一种特殊的观念掌握活动 119
四、评价活动的特点 122
一点方法论的说明 123
考察评价特点的参照系 124
评价活动的几个突出特点 127
一、评价类型的划分 130
第三章 评价活动的类型 130
划分评价类型的多元角度 131
从评价主-客体角度来进行的划分 135
二、对物的评价和对人的评价 139
对物的评价 139
对人的评价 144
对物的评价和对人的评价的相互渗透 149
三、个人评价和社会评价 152
个人评价 153
社会评价 158
个人评价和社会评价的关系 164
四、几种主要的评价形式 167
功利评价 168
审美评价 177
学术评价 181
第四章 评价活动的结构 186
一、评价活动的主-客体结构 187
评价的客体 187
评价的主体 191
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的辩证关系 196
二、评价活动的层次结构 200
下意识水平的评价 200
情感水平的评价 203
理知水平的评价 209
几种层次的评价的互渗和跃迁 213
三、评价活动的观念要素结构 216
知识要素 216
情感要素 220
信念要素 223
逻辑因素和非逻辑因素 227
四、评价情势、评价定势和评价形态 231
评价情势 231
评价定势 234
评价形态 238
第五章 评价活动的过程 242
一、评价活动过程的语义分析 243
评价的发展过程 243
单个评价的运行过程 246
二、评价标准的确立 250
评价标准的性质 251
评价标准及其确立中的矛盾 256
评价标准体系 264
三、评价信息的获取 267
价值客体信息的获取 269
价值主体信息的获取 272
评价信息的丰度 278
四、评价方法 281
抽象化方法 281
理想化方法 285
模型化方法 288
系统化方法 291
五、评价推理 294
归纳推理 296
类比推理 299
演绎推理 301
“优先”推理 307
六、价值判断及其表述 311
价值判断的性质 312
价值判断的普遍性和个别性 315
价值判断的语言表述 320
价值判断的非语言表达 323
七、评价的检验及修正 325
评价的逻辑检验 326
评价的实践检验 330
评价信息的反馈 334
评价的修正 336
八、评价的理想目标 339
理想的评价与评价的理想 340
最佳选择与最恰当的评价 342
评价的最大效益原则 345
第六章 制约评价活动的若干因素 350
一、社会文化方面的因素 350
价值观念 352
科学认识水平 358
文化分布状态 362
二、评价情势方面的因素 364
时间因素 365
空间因素 367
设施装备 369
评价成本 372
三、评价主体和客体方面的因素 377
评价客体方面的因素 377
评价主体方面的因素 382
四、评价信息方面的因素 387
五、评价失当的几种表现 390
评价失准 391
评价失全 393
评价失时 397
评价失宜 398
第七章 评价的科学化问题 402
一、评价科学化是可能的吗 403
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 403
几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408
几点初步意见 412
二、评价科学化:人类的一种不懈的努力 417
评价科学化的必要性 418
合理性与科学化 421
评价科学化是一个过程 427
三、评价科学化的途径和原则 432
开展对评价标准体系的科学研究 432
加强对评价活动过程的研究 436
社会生活的改进 438
四、评价科学化的几个方法论原则 444
后记 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