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论 1
1-1 系统的静力学特性和动力学特性 1
1-2 热力系统及热力系统动力学 3
1-2-1 热力系统的主要特点 3
1-2-2 热力系统动力学及热力系统的一般建模方法 6
1-3 热力系统动力学特性的计算机仿真 8
1-3-1 系统的计算机仿真过程 9
1-3-2 研究热力系统动力学的工程实际意义 10
1-4 热力系统动力学的发展及现状简介 14
参考文献 17
第二章 分布参数环节动力学特性 19
2-1 概述 19
2-2 流体工质动力学过程的基础方程 20
2-2-1 流体动力学特性的描述方法 20
2-2-2 流体体系和控制体 24
2-2-3 流体动力学基础方程 26
2-3 单相热工环节一维动力学模型 31
2-3-1 无相变热交换器的一维简化物理模型 32
2-3-2 单相换热管的一维动力学模型 33
2-3-3 影响单相受热管动态过程的主要因素 36
2-4 双相热工环节一维动力学模型 41
2-4-1 双相热工环节动力学过程的主要特点 42
2-4-2 两相流动体系数学模型简述 43
2-4-3 两相热工环节动力学过程均相模型 44
参考文献 50
第三章 热工对象的集总参数动力学模型 51
3-1 单相集总参数对象动力学模型 52
3-1-1 对象的物理模型 52
3-1-2 单相集总参数对象数学模型 54
3-2 两相集总参数对象动力学模型 56
3-2-1 概述 56
3-2-2 两相集总参数环节中的压力变动 58
3-2-3 两相集总参数环节中的液位变动 61
3-2-4 两相集总参数环节动力学过程分析 62
3-3 分布参数热工对象的集总参数化动力学模型 71
3-3-1 分布参数系统的集总参数化建模方法 71
3-3-2 单相受热管焓-温通道的集总参数化模型 77
3-3-3 不同集总参数化模型的比较 81
3-4 环节能量方程的简化及金属的当量质量 84
3-4-1 热工环节的蓄热能力 84
3-4-2 受热面单热容简化模型 86
3-4-3 能量方程的修正及金属的当量质量 89
3-5-1 炉内传热的集总参数化模型 91
3-5 燃烧室传热及压力变动集总参数化数学模型 91
3-5-2 燃烧室压力变动过程集总参数化模型 93
参考文献 96
第四章 流体网络建模方法 97
4-1 流体网络的基本概念 98
4-1-1 网络的支路与节点 98
4-1-2 流体网络与电网络的类比 99
4-1-3 网络的关联矩阵 103
4-2 不可压缩流体网络数学模型 105
4-2-1 节点流量方程 105
4-2-2 节点压力方程 107
4-2-3 不可压缩流体网络基本方程 108
4-3 不可压缩流体网络的等效 109
4-3-1 纯阻力流体环节的等效 110
4-3-2 纯阻力流体环节中节点的等效移动 112
4-3-3 含有泵或风机的流体环节的等效 114
4-3-4 复杂流体网络等效分析实例 116
4-4 可压缩流体网络的数学模型 121
4-4-1 可压缩流体网络节点流量方程 121
4-4-2 可压缩流体网络节点压力及支路阻力方程 122
4-4-3 可压缩流体网络支路的连续性方程 123
参考文献 124
5-1-1 几种常用的数值积分方法 126
第五章 热力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求解 126
5-1 集总参数模型的求解 126
5-1-2 数值积分方法的选择 129
5-2 分布参数流体环节模型的通用数值方法 132
5-2-1 概述 132
5-2-2 热力系统动态过程Lagrange描述法数学模型 133
5-2-3 单相受热面通用动态计算模型 137
5-2-4 双相受热面通用动态计算模型 143
5-2-5 热力系统中两类受热环节动态计算的统一模式 144
5-3 热力系统流体环节动、静态过程一体化计算方法 149
5-3-1 锅炉单相受热面动、静态一体化计算方法 150
5-3-2 锅炉蒸发受热面动、静态一体化计算方法 155
参考文献 160
第六章 蒸发系统两相流体水动力特性的数值分析 161
6-1 概述 161
6-2 自然循环蒸发系统水动力特性计算分析 163
6-3 强制流动单流道蒸发系统水动力特性的计算分析 166
6-3-1 通用动力学模型可靠性的验证 166
6-3-2 直流锅炉蒸发系统整体脉动的计算分析 170
6-4 多流道强制流动蒸发系统水动力特性计算分析 177
6-5 沸腾流道水动力特性的综合 184
参考文献 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