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一 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
二 人生观和世界观是什么关系? 5
三 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7
四 如何理解哲学的党性原则? 10
五 如何理解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上的两种错误观点是什么? 13
六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及其意义是什么? 17
七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四个现代化建设有何意义? 21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 25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物质观有何特点? 25
二 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伟大意义是什么? 27
三 哲学的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是什么样的关系? 30
四 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是什么关系?承认相对静止有何重要意义? 32
五 物质运动有哪些基本形式?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35
六 怎样理解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关系?如何理解时间、空间具体特性的相对性? 38
七 如何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 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学习这一原理有何重要意义? 41
八 怎样认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观的根本要求? 44
第三章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46
一 意识的本质是什么? 46
二 为什么说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48
三 为什么说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51
四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的理论对于全面理解唯物主义一元论有什么意义? 53
五 什么是意识的能动性?怎样正确理解意识对物质的能动的反作用? 55
六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如何?正确理解这 58
一 原理对于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有何重大意义? 58
七 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在什么情况下是绝对的?在什么情况下是相对的?为什么? 60
第四章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62
一 什么是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表现在哪里? 62
二 什么是联系?如何理解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观点?它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如何? 64
三 联系和运动、变化、发展的关系是怎样的? 67
四 发展的实质是什么?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原理有什么重大意义? 68
五 普遍联系的观点对科学研究有什么重要意义? 71
六 为什么说对立统一 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73
第五章 对立统一 规律 76
一 什么是同一性和斗争性?二者的关系是怎样的?在这一问题上形而上学的错误是什么? 76
二 如何理解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怎样运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党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和对外开放政策? 79
三 矛盾是如何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如何? 81
四 应当从哪些方面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弄懂矛盾特殊性原理有何重要意义? 85
五 如何理解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相互关系?这一原理有何现实意义? 88
六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是什么?如何运用这一原理说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战略方针的正确性? 89
七 如何理解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92
第六章 质量互变规律 94
一 什么是质?如何把握事物的质?认识事物的质有何意义? 94
二 什么是量?认识事物的量有何意义? 96
三 什么是度?掌握度有何重要意义? 98
四 什么是质量互变规律?掌握这一 规律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 100
五 如何理解质量互变规律的客观普遍性和形式的复杂性? 103
第七章 否定之否定规律 108
一 什么是辩证的否定?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和形而上学否定观有何根本区别?掌握辩证否定观有何重要意义? 108
二 如何理解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以及这 112
一 原理的重要意义? 112
三 怎样理解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掌握这一原理,对于正确对待当前的改革有何重要意义? 117
四 如何理解否定之否定规律表现形式的特殊性及其重要意义? 120
五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同黑格尔的三 段式有何区别? 123
第八章 唯物辩证法诸范畴 125
一 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理解因果关系的辩证性质对于提高实践的自觉性有何指导意义? 125
二 在因果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和机械决定论的错误在哪里?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决定论对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自觉性有什么重要意义? 128
三 什么是必然性和偶然性?二者的辩证关系如何?这一原理对于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 131
四 什么是现实性和可能性?怎样分析事物发展的可能性? 135
五 现实性和可能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对于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有什么指导意义? 138
六 如何理解形式和内容的辩证关系?为什么说形式主义和形式虚无主义都是错误的? 140
七 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是什么?怎样理解科学认识的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143
八 在实际工作中怎样通过现象抓住本质? 146
第九章 认识和实践 148
一 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它同旧哲学的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哪里? 148
二 如何理解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 151
三 如何理解科学的实践观? 153
四 怎样理解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155
五 如何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试用这一原理分析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 157
六 如何理解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重视经验与经验主义有什么区别? 159
七 为什么说理性认识回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继续,怎样才能实现这次飞跃? 161
八 怎样理解认识发展的全过程及其意义? 163
九 为什么说党的群众路线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166
十 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在认识过程中有什么作用? 167
第十章 真理 171
一 什么是真理?怎样理解真理的客观性?实用主义的真理观为什么是错误的? 171
二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174
三 为什么说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掌握这—原理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179
四 如何理解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理解这一原理有何意义? 182
五 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 184
六 实践检验和逻辑证明的关系是怎样的? 187
七 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189
第十一章 人类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192
一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及其意义? 192
二 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以及它的产生根源是什么? 194
三 为什么说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是社会历史观的根本变革? 197
四 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有何作用?地理环境决定论的错误是什么? 198
五 人口在社会发展中有何作用?人口决定论的错误是什么? 200
六 如何理解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是自然的历史过程? 202
七 怎样理解人的自觉活动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205
第十二章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08
一 什么是生产力?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它们之间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208
二 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211
三 什么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怎样构成的?生产关系内部诸方面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生产关系有哪些基本类型? 213
四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 217
五 如何理解生产关系一 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掌握这一规律有什么重大意义? 220
六 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说明我国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223
七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怎样推动社会的发展?为什么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226
八 怎样理解社会生产力对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作用? 228
第十三章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31
一 什么是经济基础?什么是上层建筑?区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有什么重要意义? 231
二 为什么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理解社会形态这一 范畴有何重要意义? 234
三 如何理解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236
四 怎样理解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懂得这一规律有何重要意义? 239
五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建立的特点? 241
六 如何运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原理,说明我国进行体制改革的必要性、迫切性? 243
七 如何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来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44
第十四章 阶级、国家、革命 248
一 怎样理解阶级的产生和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248
二 什么是阶级?怎样把握列宁的阶级定义? 250
三 怎样理解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 252
四 怎样理解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254
五 国家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 255
六 国体和政体的关系是怎样的?把握这一问题有何意义? 257
七 怎样理解社会革命的实质和作用? 259
八 怎样分析社会革命的根源和条件? 261
九 无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263
十 为什么说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国家?社会主义民主同资本主义民主有何根本区别? 265
十一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和特点是什么?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有何重大意义? 267
十二 我国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特点是什么? 270
十三 为什么说“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是错误的? 271
十四 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的条件和途径是什么? 273
第十五章 社会意识 276
一 什么是社会存在?什么是社会意识?它们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 276
二 社会意识是怎样构成的? 279
三 如何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如何运用这一原理说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意义? 281
四 什么是物质文明?什么是精神文明?如何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关系的原理说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相互关系? 283
五 如何理解宗教的本质及其存在的原因? 286
六 什么是道德?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提倡共产主义道德有什么重大意义? 288
七 如何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个人主义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的原因以及克服个人主义、树立共产主义思想的必要性? 291
第十六章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294
一 为什么说谁是历史创造者的问题是两种历史观对立和斗争的一个焦点? 294
二 如何理解人民群众及其在历史上的创造作用? 296
三 如何理解社会历史条件对人民群众创造活动的制约? 299
四 如何正确认识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302
五 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304
六 怎样正确认识无产阶级领袖的历史作用?怎样划清热爱领袖和个人崇拜的界限? 305
七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群众、阶级、政党和领袖的关系? 308
八 如何理解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310
第十七章 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 313
一 如何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总的来说是趋向进步而不是趋向倒退的?学习这一原理有什么意义? 313
二 社会进步和社会文明有什么关系?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特点是什么? 317
三 如何理解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它与抽象的人性论有何区别? 319
四 如何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过程?学习这一原理对树立共产主义理想有什么意义? 321
附录:北京市历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哲学试题 325
编者后记 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