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经济讲话》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芝轩编撰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潮锋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54
  • ISBN:
  • 页数:218 页
图书介绍:

前言 1

校者附记 3

壹 苏联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9

一 社会主义在一个国家中胜利的学说 9

二 革命底社会的经济前提 13

三 社会主义革命的特征 16

四 无产阶级专政及其在过渡时期的作用 19

五 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份的产生 22

六 军事共产主义 25

七 新经济政策 26

八 列宁、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计划 29

九 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及其任务 32

(一)经济建设的根本任务 33

(二)社会主义工业化资金的来源问题 34

(三)社会主义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根本区别 36

(四)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速度及其成果 37

十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9

(一)农业集体化的必要 39

(二)集体化的道路与方法 41

(三)全面集体化的实施 43

十一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体系的胜利 46

贰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制度及其经济法则的性质 50

一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制度的特点及其远较资本主义优越的原因 50

二 社会主义经济法则的性质 52

(一)社会主义经济法则的性质 52

(二)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法则 57

三 社会主义国家底经济作用 61

叁 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 66

一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制 66

二 社会主义所有制之产生 68

三 社会主义所有制的两种形式 70

四 社会主义企业的两种类型 71

五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个人财产及小私有经营 74

六 苏联人口的社会成份 77

七 保护、发展与巩固社会主义所有制 78

肆 社会主义物质生产基础 81

一 社会主义物质生产基础的基本特点 81

二 社会主义的工业、农业与运输业 84

甲、社会主义的工业 84

乙、社会主义的农业 86

丙、社会主义的交通运输业 90

三 社会主义生产力之分布 91

四 伟大的改造自然计划 94

伍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计划化 97

一 国民经济有计划的、按比例的发展的法则是社会主义客观的经济法则 97

二 国家计划化是国民经济有计划的、按比例的发展法则的反映 100

三 社会主义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原则 102

四 苏联的国民经济是怎样计划的 106

甲、计划的机构 106

乙、计划编制的程序 107

丙、国民经济计划的内容 109

五 苏联社会主义计划化的发展 110

陆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法则 121

一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商品 121

(一)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的必要性 121

(二)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根本区别 122

(三)社会主义社会商品两种属性的特点 124

二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价值法则 127

三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货币 132

柒 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组织 138

一 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特征 138

二 社会主义的劳动纪律和组织 140

三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按劳取酬与劳动态度 141

四 苏联的工资政策 143

五 社会主义竞赛 147

捌 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核算制 150

一 经济核算制的意义与本质 150

二 成本与价格问题 154

甲、成本问题 154

乙、价格问题 157

三 社会主义的盈利问题 159

玖 集体农庄生产的基本特征 162

一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集体农庄制度的基础 162

二 集体农庄的生产组织与生产管理 164

三 集体农庄的产品分配与劳动报酬 167

四 苏联的级差地租 169

拾 苏维埃商业 172

一 苏维埃商业之本质和意义 172

二 苏维埃商业的形式 175

三 农产品的采购制度 177

四 苏联之价格构成与价格制度 179

五 苏联的流通费用及其与资本主义流通费用的区别 181

六 战前斯大林五年计划、卫国战争时期与战后时期苏维埃商业 183

七 苏联的对外贸易 185

拾壹 苏联的信贷——财政制度 187

一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信贷 187

甲、苏联国家银行的作用 188

乙、苏联的专业银行 189

丙、苏联的储蓄银行 190

二 苏联的国家预算 190

甲、?入预算 191

乙、?出预算 192

三 苏联的货币流通及其调节 193

拾贰 社会主义的扩大再生产 198

一 社会主义的再生产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198

二 社会主义再生产的特点 200

三 实现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条件——比例适应关系 204

拾叁 从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的逐渐过渡 208

一 共产主义的两个阶段 208

二 从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 209

三 关于城乡对立、智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对立问题、以及关于它们之间的差别消灭问题 214

四 苏维埃国家在过渡期中的作用 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