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医亚
  • 出 版 社: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4
  • ISBN:14365·1
  • 页数:190 页
图书介绍:

绪论 1

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 4

第一节 阴阳学说 4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5

(一)什么是阴阳 5

(二)如何区分阴阳 5

(三)阴阳的普遍性、相对性、可分性 6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7

(一)阴阳的对立 7

(二)阴阳的相互依存 7

(三)阴阳的消长 8

(四)阴阳的转化 9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0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10

(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11

(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11

(四)用于疾病的诊断 13

(五)用于疾病的治疗 13

(六)指导养生防病 14

第二节 五行学说 15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15

(一)对事物属性进行分类 17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17

(二)五行的相生、相克 20

(三)五行的相乘、相侮 23

三、五行学说在祖国医学中的应用 24

(一)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相互关系 25

(二)说明脏腑间的病理变化 26

(三)用于诊断和治疗 28

结语 31

一、脏腑学说的基本概念 33

二、脏腑学说的内容 33

第一节 脏腑学说及其特点 33

第二章 脏腑学说 33

三、脏腑学说的形成及特点 34

第二节 脏腑 35

一、五脏 37

(一)心 37

附:心包 40

(二)肺 41

(三)脾 44

(四)肝 47

(五)肾 51

附:命门 56

(一)胆 59

二、六腑 59

(二)胃 60

(三)小肠 61

(四)大肠 62

(五)膀胱 63

(六)三焦 63

附一:脑 67

附二:女子胞 68

三、脏腑之间的关系 69

(一)脏与脏 69

(二)脏与腑 74

(三)腑与腑 76

第三节 气、血、津液 79

一、气 79

(一)气的含义 80

(二)气的分类和生成 80

(三)气的功能 83

(四)气的运行 85

二、血 86

(一)血的生成 87

(二)血的功能 87

(三)血的运行 88

(一)津液的生成和输布 89

三、津液 89

(二)津液的功能 90

(三)津液的分类 91

四、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 92

(一)气与血的关系 92

(二)气与津液的关系 94

(三)津液与血的关系 95

第三章 经络 97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和组成 97

一、经络的概念 97

(一)经脉 98

二、经络的组成 98

(二)络脉 99

(三)十二经别 99

(四)十二经筋 99

(五)十二皮部 100

第二节 十二经脉 101

一、名称分类 101

(一)阴经阳经的确立 101

(二)手经足经的确立 102

二、循行部位及其主要病证 102

(一)手太阴肺经 103

(三)足阳明胃经 104

(二)手阳明大肠经 104

(四)足太阴脾经 107

(五)手少阴心经 107

(六)手太阳小肠经 108

(七)足太阳膀胱经 109

(八)足少阴肾经 110

(九)手厥阴心包经 112

(十)手少阳三焦经 112

(十一)足少阳胆经 113

(十二)足厥阴肝经 115

三、走向、交接、分布、表里关系及流注次序 115

(二)分布与表里关系 116

(一)走向和交接规律 116

(三)流注次序 118

第三节 奇经八脉 119

一、奇经八脉的含义、特点及其生理功能 120

(一)奇经八脉的含义和生理特点 120

(二)奇经八脉的生理功能 120

二、奇经八脉的循行部位及主要病症 121

(一)督脉 121

(二)任脉 122

(三)冲脉 123

(五)阴跷脉、阳跷脉 125

(四)带脉 125

(六)阴维脉、阳维脉 126

第四节 经络的生理及其应用 128

一、经络的生理 128

二、经络的应用 128

(一)说明病理变化 129

(二)指导诊断和治疗 130

第四章 病因、病机 133

第一节 发病 134

一、什么是“正气”和“邪气” 134

三、影响正气强弱的因素 135

二、邪正在发病的地位和作用 135

(一)体质因素 136

(二)精神因素 136

(三)生活环境 136

(四)营养及锻炼 137

第二节 病因 137

一、六淫 138

(一)风 140

(二)寒 142

(三)暑 144

(四)湿 146

(五)燥 147

(六)火(热) 148

二、疫疠 150

三、七情 151

(一)七情与内脏的关系及致病特点 151

(二)常见的情志病变 153

四、饮食劳逸 154

(一)饮食 154

(二)劳逸太过 156

五、外伤和虫兽所伤 157

六、痰饮、瘀血 157

(一)痰饮 157

(二)瘀血 159

第三节 病机 161

一、邪正斗争 162

(一)邪正斗争与虚实变化 162

(二)邪正斗争与疾病转归 163

二、阴阳失调 164

(一)阴阳偏盛 165

(二)阴阳偏衰 165

三、升降失常 168

第五章 预防与治则 170

第一节 预防 170

一、未病先防 170

(三)调节饮食,劳逸适度 171

(一)调养精神,避免情志刺激 171

(二)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171

(四)适应气候变化,避免外邪侵袭 172

(五)药物预防和人工免疫 173

二、既病防变 173

第二节 治则 174

一、治病求本 175

(一)标本缓急 176

(二)正治与反治 177

二、扶正祛邪 179

(一)扶正 179

(二)祛邪 181

三、脏腑补泻 182

(一)虚则补其母 183

(二)实则泻其子 183

(三)隔一隔二 183

四、调整阴阳 184

五、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185

六、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186

(一)因时制宜 186

(二)因地制宜 187

(三)因人制宜 187

七、调动两个积极性 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