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篇 概况 1
第一章 历史沿革 1
第一节 建置沿革 1
第二节 行政区划 3
第二章 自然地理 5
第一节 地形、地貌 5
第二节 气候、土壤、水文 9
第三节 自然资源 14
第三章 文物古迹名土特产 当代人物 18
第一节 文物古迹 18
第二节 名土特产 19
第三节 当代人物 19
第一节 发展历史 28
第四章 人口概况 28
第二节 发展状况 29
第三节 人口变动状况 31
第四节 人口分布 32
第五节 计划生育 37
附录 渠县经济社会特征 42
第一节 丘陵区农业大县 42
第二节 人口大县 44
第三节 贫困县 45
第四节 老革命根据地县 46
第五节 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区县 47
第二篇 经济 50
第五章 经济发展概况 50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经济概况 50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济发展的若干阶段 51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济发展的主要成绩和问题 59
第六章 扶贫开发工作 74
第一节 贫困原因的探讨 75
第二节 两年越过温饱线 82
第三节 巩固温饱成果的努力 94
第七章 农业 99
第一节 耕地 99
第二节 农村劳动力与农业剩余劳动力 100
第三节 农业投入 101
第四节 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109
第五节 农业生产结构 117
第六节 农业生产力 119
第七节 农业经济体制变革与农业发展概述 128
第八章 乡镇企业 132
第一节 乡镇企业的发展 132
第二节 乡镇企业的结构 142
第三节 乡镇企业的发展前景 142
第一节 发展概况 144
第九章 工业 144
第二节 工业结构和布局 154
第三节 工业技术水平与管理 159
第四节 工业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161
第十章 交通 邮电 165
第一节 发展概况 165
第二节 公路运输 169
第三节 内河航运 174
第四节 铁路运输 183
第五节 邮电通信 184
第十一章 商业和服务业 190
第一节 发展概况 190
第二节 国营商业 196
第三节 供销合作社 202
第四节 粮食购销 206
第五节 个体商业服务业 209
第六节 城乡集市贸易 212
第七节 物价的变化及管理 217
第十二章 财政金融 220
第一节 财政税收 220
第二节 金融 237
第三节 保险事业 243
第三篇 社会 247
第十三章 社会阶层 247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阶级状况 247
第二节 工人状况 249
第三节 干部状况 253
第四节 知识分子状况 255
第五节 农民状况 259
第六节 个体经营者 266
第一节 职工生活质量 271
第十四章 生活质量 271
第二节 农民生活质量 279
第三节 家庭与婚姻 291
第十五章 教育与科技 295
第一节 教育事业 295
第二节 科技发展概况 312
第十六章 卫生与体育事业 318
第一节 卫生与健康 318
第二节 体育事业 331
第十七章 文化精神生活 338
第一节 群众文化网络的形成和发展 338
第二节 群众文化生活的活跃与多样化 349
第三节 民俗 351
第四节 宗教的历史及现状 357
第十八章 社会保障 363
第一节 救济与救灾 363
第二节 优抚工作 375
第三节 残疾人现状及福利保护 383
第四节 精简退职人员的安置 385
第五节 离退休干部的社会保障 385
第六节 敬老院 387
第十九章 社会安全与社会秩序 389
第一节 民事纠纷与调解 389
第二节 案件及其审理 389
第三节 法律服务站 399
第四篇 政治 400
第二十章 政党、群众团体与政协 400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组织 400
第二节 民主党派与群众团体 407
第三节 政治协商制度建设 410
第二十一章 政权建设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413
第一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413
第二节 县人民政府 417
第三节 干部队伍建设状况 419
第四节 基层政权建设 423
第五节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建设 429
第五篇 专题调查 433
专题一 317户农户调查 433
专题二 农民企业家情况调查 465
专题三 乡村集体企业发展现状调查 481
专题四三 汇镇镇情 490
专题五 军营村村情 500
专题六 贫困户解决温饱问题的调查 509
专题七 治理整顿中渠县农村热点问题的调查 515
专题八 120户农民在价格改革中收支情况调查分析 528
附录 渠县经济社会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划 533
1989~1991年渠县国民经济发展主要统计指标 546
后记 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