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理论与中国现代化》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安伯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801400364
  • 页数:29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在近几年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写成的,也是我们加强学科建设的一个成果。社会发展理论在中国的兴起,时间虽然不长,但由于纳入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之中,因而发展势头非常强劲,并显示了它对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作用,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当我们将研究的成果以专题形式向各种干部培训班讲授时,引起了他们浓厚的兴趣。这种情况,更促使我们写作这本书。

目录 1

一、绪论 1

1.研究社会现代发展的重要理论 1

现代发展与发展理论 1

多学科综合研究的重大理论 3

发展理论的时代意义 5

2.中国实现现代发展的迫切需要 7

历史经验的深刻启示 7

国际比较的重要结论 9

实践发展的强烈呼唤 10

3.加强发展理论的研究 11

端正指导思想 12

运用正确方法 14

二、社会发展理论的形成和演变 18

1.西方的现代化理论 18

现代化理论产生的背景 18

现代化理论的基本内容 19

现代化理论的偏颇 20

依附理论的兴起 22

2.作为西方现代化理论对立面的依附理论 22

依附理论的视角和论点 23

依附理论的积极作用 25

依附理论的缺失 27

3.取代依附理论的世界体系论 28

实践发展和理论综合的产物 28

世界体系论的内容 31

世界体系论对依附理论的发展 33

4.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理论 34

社会和时代本质特征的科学反映 35

社会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 38

社会全面发展理论的重大意义 41

三、社会发展的模式 44

1.社会发展的模式与“模式论” 44

社会现代发展的多样化模式 44

社会发展“模式论”的产生 48

社会发展“模式论”的内容 50

社会发展“模式论”的影响 52

2.对西方传统发展模式的反思和超越 54

从前提上进行反思 54

更加多样化的发展 57

超越“模式论”的僵化思维 59

3.中国对现代化模式的探索和创新 61

不懈的探索与“模式论”的多重影响 61

对“模式论”及其影响的深层次反思 63

在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创造时代与民族特色 66

四、社会发展的战略 70

1.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地位 70

全局性的系统谋划 70

确定基本战略思想 73

确定战略目标与实施方案 74

对全局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75

2.社会发展战略的演进趋势 77

从“增长第一”到综合协调的发展 77

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发展 79

从追求一时的繁荣到可持续的发展 81

从依附性发展到开放促进内源性发展 83

3.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 84

“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目标 84

“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步骤 87

“三管齐下”的战略措施 89

自然动力说 94

五、社会发展的动力 94

1.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历史考察 94

神灵动力说 97

人性动力说 98

竞争动力说 100

阶级斗争动力说 101

2.社会发展动力的系统结构 104

系统方法原则 105

社会发展动力的层次结构 107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巨大杠杆 113

3.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13

意义重大的“改革动力论” 117

六、社会发展的机遇 121

1.机遇是社会发展的促发剂 121

机遇的涵义及其特征 121

社会机遇的作用 124

2.把握和利用机遇 126

把握机遇的途径 126

充分利用机遇 129

国际形势的变化给我国提供了有利机遇 132

3.我国社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132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138

我国利用机遇的有利条件 143

七、社会发展中的协调 147

1.非平衡、协调和发展的辩证法 147

社会发展以非均衡的事实为出发点 148

平衡与发展的悖论 151

发展必须是协调的发展 154

协调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统一 157

2.协调是一种有序控制状态 157

协调在于寻找社会运行和发展中的有序结构 160

合理的约束与调节是协调性的保障 162

3.社会发展中的全方位协调 163

协调的基本原则:以人的需求满足为目标设定 164

现阶段协调: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167

全方位协调:发展目标展开时序的合理安排 170

八、社会发展中的代价 172

1.代价:现代发展的伴生物 172

增长在发展目标体系中的地位 173

增长的历史也是代价的历史 175

我国追求增长进程中的代价 177

2.社会发展中代价发生的规律性 181

两类不同代价的发生 181

应属可避免性代价的发生 182

作为必然性代价的发生 184

3.代价问题在发展观中的正确解决 187

正确解决代价问题的观念基础 188

建立具有整体特性的发展观 190

建立趋向于“人化”的发展观 192

形成良好心理准备和科学态度 193

4.中国的目标:最小代价和最大发展 193

把握规律,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 194

九、社会发展中的制度创新 197

1.社会发展与社会制度创新 197

社会制度的涵义与功能 197

社会制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00

坚持制度变革的合理性 202

2.制度创新的实现方式 206

渐进式与突进式 206

立法先导式与试验先导式 208

强制式与诱致式 208

整体变革式与局部变革式 210

3.中国现代化与制度创新 211

制度创新:现代化的关键因素 211

中国现代化的制度障碍 214

深化改革,加速制度创新 221

十、社会发展中的文化转型 225

1.文化转型的实质是实现社会现代化 225

一个深层次的社会发展问题 225

文化转型贯穿社会现代化进程 228

没有文化转型就不能顺利实现现代化 231

2.不同国家文化转型的不同特点 235

先发展国家文化转型的特点 235

后发展国家文化转型的特点 237

新发展国家文化转型的特点 239

3.实现文化转型的正确抉择 242

继续推进文化转型的方向和目标 242

实现文化转型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46

现代化的涵义 250

1.现代化的涵义和特征 250

十一、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 250

现代化的特征 253

2.人的现代化的标志和实现途径 256

传统人与现代人 256

现代人的基本素质 260

现代人的塑造方式 262

3.提高人的素质是中国现代化的关键 264

社会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关系 265

中国现代化的艰难历程 266

关键是人的现代化 269

十二、面向21世纪的展望 274

1.21世纪的社会发展观 274

大发展的20世纪 274

未来面临的难题 276

确立新的发展观 279

2.走向新世纪的中国 282

世纪之交的中国 282

迎接知识经济时代 286

梦想变成现实的世纪 288

后记 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