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5
英译本序言 5
第一部 历史部分 9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根源 9
一、黑格尔 10
二、“黑格尔左派” 14
三、路德维希·费尔巴哈 17
四、马克思主义和实证主义 23
一、卡尔·马克思 26
第二章 马克思和恩格斯 26
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54
第三章 俄国的革命运动:俄国马克思主义的起源 74
一、起源:俄国虚无主义 75
二、民粹派 79
三、俄国的马克思主义 85
第四章 革命前俄国马克思主义中的哲学倾向 92
一、马克思主义和民粹派的哲学论战 92
二、俄国马克思主义内的批判 103
三、“寻神派”和“造神派” 111
四、波格丹诺夫的经验一元论 113
五、普列汉诺夫 122
第五章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 133
一、列宁生平和哲学活动 134
二、列宁主义 150
第六章 一九三一年以前苏联哲学的发展 152
第七章 机械论 161
一、机械论的一般特性 162
二、布哈林 168
三、阿克雪里罗得(阿尔托多克斯) 175
一、概要 181
第八章 孟什维克式的唯心主义 181
二、德波林 186
三、托洛茨基 195
第九章 一九三一年后的发展 205
一、一九三一年一月二十五日中央委员会决议的结果 205
二、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210
三、一九四七年的“哲学讨论会”及其余波 212
四、从“哲学讨论会”到斯大林逝世 219
第十章 作为哲学家的斯大林 239
第十一章 斯大林逝世以后 263
一、哲学和特殊科学 281
第一章 哲学的概念 281
第二部 苏联哲学的体系 281
二、个别的哲学科目 286
三、理论和实践的统 290
四、哲学的党性 303
五、苏联的哲学“气氛” 310
第二章 物质论 317
一、唯物主义还是实在论? 318
二、列宁的物质概念 324
三、物质和运动 335
四、空间和时间 345
第三章 唯物辩证法 353
一、斯大林所说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方法的前两条“基本特征” 355
二、从量到质的转变的规律 364
三、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 381
四、否定的否定的规律 407
第四章 范畴论 420
一、现象、本质和规律 425
二、因果性和目的性 431
三、必然性和偶然性、自由的问题 438
四、可能性和现实性 456
五、形式和内容 463
第五章 辩证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 467
一、量子物理学 468
二、相对论 478
三、质量和能量 487
四、化学 497
五、宇宙演化论 501
六、生命的起源 507
七、勒柏辛斯卡娅的“新细胞学说” 518
八、“新遗传学说”、米丘林、李森科 522
九、人类学和心理学、巴甫洛夫 538
第六章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561
一、物质先于意识 563
二、“复写论” 573
三、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和真理的标准 584
四、客观真理、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 590
第七章 逻辑 597
一、作为逻辑和认识论的唯物辩证法 597
二、关于形式逻辑的论战 603
三、个别的逻辑方法 616
结论 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