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能源现状与余热利用 1
第一节 中国的能源资源及共利用概况 1
第二节 能源形势与节能工作进展 5
第三节 余热资源及其分类 12
第四节 中国余热资源的回收利用概况 16
第二章 余热回收利用的基本问题 23
第一节 余热的数量评价 23
第二节 余热的质量评价 32
第三节 余热利用的三种基本形态 40
第三章 余热回收用热交换器 47
第一节 概述 47
第二节 回收高温余热的热交换器 52
第三节 具有高效传热表面的热交换器 58
第四节 热管换热器 72
第四章 余热锅炉 107
第一节 余热锅炉的形式及其特点 107
第二节 余热锅炉设计参数的选择 109
第三节 回收气体显热的余热锅炉 113
第四节 回收固体余热的余热锅炉 119
第五节 热管余热锅炉 122
第六节 余热锅炉及其附属设备的投资效果分析 128
笫五章余热的动力转换技术 132
第一节 动力转换热源及工质选择 132
第二节 蒸汽动力转换的循环及设备 139
第三节 余热蒸汽动力发电的实例 146
第四节 通过热电联产提高热能利用率 151
第五节 氟里昂动力转换的循环及设备 164
第六节 氟里昂发电系统的应用实例 170
第七节 利用有机流体的中、低温余热发电系统 176
第六章 吸收式制冷机和热泵 182
第一节 吸收式制冷机的工作原理 182
第二节 利用废汽和废水的吸收式制冷机 189
第三节 利用废排气的吸收式制冷机 193
第四节 热泵及其应用 197
第七章 钢铁工业的余热回收 207
第一节 概述 207
第二节 高炉炉顶压发电系统 211
第三节 赤热焦炭干式灭火系统 214
第四节 烧结矿石的显热回收 218
第五节 高炉和转炉炉渣的显热回收 228
第六节 钢铁工业中高温烟气余热的回收和利用 231
第七节 高炉热风炉排烟的余热回收 243
第八节 钢铁厂余热回收和利用的一体化方案 251
第八章 化学工业的余热回收 256
第一节 概述 256
第二节 蒸馏塔系统的完善及凝结水的余热回收 259
第三节 乙烯工厂的余热回收 263
第四节 石油化工厂中的动力回收系统 269
第五节 制碱工业的余热回收 273
第六节 硫酸厂的余热回收 280
第七节 化肥生产的余热回收 287
第八节 其他化工厂的余热利用实例 293
第一节 概述 297
第九章 工业炉窑的余热回收 297
第二节 工业炉常用的余热回收装置 302
第三节 钢板(坯)加热炉的余热回收 312
第四节 热处理炉的余热回收 318
第五节 锻造加热炉的余热回收 325
第六节 化铁炉和化铜炉的余热回收 328
第七节 玻璃窑炉的余热回收 341
第八节 工业炉余热用于空调和采暖 343
第十章 水泥工业的余热回收 348
第一节 概述 348
第二节 利用预热器排气的发电系统 350
第三节 熔渣冷却装置的余热利用 355
第四节 水泥厂余热回收的新技术 360
第一节 概述 365
第十一章 造纸工业的余热回收 365
第二节 机械制浆工程的余热回收 369
第三节 化学制浆工程的余热回收 371
第四节 抄纸机烘干设备的余热回收 376
第十二章 食品工业的余热回收 380
第一节 食品工业的用能特征 380
第二节 凝结水的余热回收 384
第三节 干燥装置的排热回收 386
第四节 多效蒸发浓缩系统的应用 396
第十三章 废弃物的焚烧及能量利用 399
第一节 概述 399
第二节 产业废弃物的焚烧和热能利 403
第三节 都市垃圾的焚烧和热能利 416
第一节 保温的传热计算 422
笫十四章保温和保温工程 422
第二节 保温材料的选用 432
第三节 保温工程 437
第四节 自由液面的保温——浮球毯的应用 445
第十五章 蓄热技术及其应用 450
第一节 蓄热形式及其分类 450
第二节 蓄热材料及特性 456
第三节 蓄热技术的应用 470
第四节 蒸汽蓄热器 475
第十六章 余热回收中的腐蚀、积灰及其对策 486
第一节 低温腐蚀及其对策 486
第二节 高温腐蚀及其对策 498
第三节 换热器的积灰及其对策 506
第二节 余热回收工程中的控制系统 514
第十七章 余热回收系统的控制技术 514
第一节 控制与节能概述 514
第三节 最新检测控制技术的发展动向 524
附录 532
附录A日本热交换器用材一览表 532
附录B气—气型热管换热器的估算表(GG-I) 534
附录C气一气型热管换热器的估算表(GG-Ⅱ) 535
附录D气一气型热管换热器的估算表(GG-Ⅲ) 536
附录E气一气型热管换热器的估算表(GG-Ⅳ) 537
附录F气一液型热管换热器的估算表(GL-I) 538
附录G气一液型热管换热器的估算表(GL-Ⅱ) 539
附录H复利系数(USPW)表 540
参考文献 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