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温病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1
第二节 温病的涵义、性质和特点 20
第三节 学习温病学说的方法和主要参考书 24
第二章 叶天士《温热论》 26
第一节 概述 26
第二节 温病总纲 30
第三节 温邪在卫 41
第四节 温邪陷营 47
第五节 湿邪致病 56
第六节 流连气分 61
第七节 邪留三焦 65
第八节 里结阳明 68
第九节 察舌 71
第十节 验齿 94
第十一节 辨斑疹白瘩 99
第十二节 妇人温病证治 106
第十三节 词语解释 113
第三章 薛生白《湿热病篇》 118
第一节 概述 118
第二节 湿热证提纲 119
第三节 湿遏卫表证治 122
第四节 湿热阻滞气分证治 127
第五节 湿热陷入营血证治 137
第六节 湿热侵犯心包证治 142
第七节 湿热致痉证治 145
第八节 湿热变证证治 152
第九节 湿热兼夹证证治 173
第十节 湿热证病后调治 180
第十一节 词语解释 187
第四章 吴鞠通《温病条辨》(选) 191
第一节 概述 191
第二节 温病的总概念 195
第三节 风温、温热、温疫、冬温证治 201
第四节 温毒证治 229
第五节 暑温证治 237
第六节 伏暑证治 252
第七节 湿温证治 258
第八节 寒湿证治 274
第九节 秋燥证治 281
第十节 温疟证治 290
第十一节 下利证治 299
第十二节 黄疸证治 308
第十三节 词语解释 315
第五章 温病学家医案选讲 320
第一节 叶天士温病医案选 320
第二节 薛生白温病医案选 328
第三节 吴鞠通温病医案选 332
第四节 《重印全国名医验案类编》温病医案选 338
第五节 现代医家温病医案选 349
附篇 373
第一章 张鹤腾《伤暑全书》(选) 373
第一节 概述 373
第二节 辨春夏秋冬温暑凉寒四证病原 376
第三节 辨寒暑证各异 382
第四节 服药总法 387
第一节 概述 389
第二章 喻嘉言《尚论后篇》(选) 389
第二节 尚论春三月温证大意 390
第三节 温证上篇 392
第四节 温证中篇 395
第五节 温证下篇 398
第三章 吴又可《温疫论》(选) 403
第一节 概述 403
第二节 温疫定义 404
第三节 温疫证治 407
第四节 疫邪九传 411
第五节 温疫兼证 413
第六节 温疫用药的注意点 416
第七节 温疫病疰后调理 426
第一节 概述 430
第四章 叶天士《三时伏气外感篇》(选) 430
第二节 春季伏气外感病 431
第三节 夏季伏气外感病 436
第四节 秋燥证治 439
第五章 陈平伯《外感温病篇》 442
第一节 概述 442
第二节 风温病提纲 442
第三节 风温犯肺证治 444
第四节 肺胃热盛证治 446
第五节 热灼营阴证治 450
第六节 风温兼变证证治 451
第六章 余师愚《疫疹一得》(选) 455
第一节 概述 455
第二节 论疫与伤寒似同而异 456
第三节 论斑疹 457
第四节 论治疫 459
第五节 论治疹 461
第六节 论疹形治法 463
第七节 论疹色治法 464
第八节 清瘟败毒饮方论 466
第七章 王孟英《霍乱论》(选) 468
第一节 概述 468
第二节 定义 470
第三节 纪律 475
第四节 守险 484
第八章 柳宝诒《温热逢源》(选) 491
第一节 概述 491
第二节 论伏气温病与新感温病有别 492
第三节 论伏温初发之舌脉 494
第四节 论伏温初发证治 496
第五节 论伏温外达三阳证治 500
第六节 论伏温热郁少阴不达于阳的证治 501
第九章 雷少逸《时病论》(选) 505
第一节 概述 505
第二节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大意 505
第三节 夏伤于暑大意 507
第四节 秋伤于湿大意 509
第十章 何廉臣《重订广温热论》(选) 512
第一节 概述 512
第二节 论温热四时皆有(新增) 513
第三节 论温热即是伏火(新增) 516
第四节 开透法 530
第五节 清凉法 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