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现代研究与应用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2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郭长青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学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507713466
  • 页数:958 页
图书介绍:

经络篇 21

2 经络概说 21

2.1经络系统简述 21

2.2经络系统的主要内容 22

2.2.1十二经脉 22

2.2.2奇经八脉 28

2.2.3十二经别 29

2.2.4十五络脉 30

2.2.5十二经筋 30

2.2.6皮部 31

2.3经脉分布循行 32

2.3.1手太阴肺经 32

2.3.2手阳明大肠经 33

2.3.3足阳明胃经 34

2.3.4足太阴脾经 36

2.3.5手少阴心经 37

2.3.6手太阳小肠经 38

2.3.7足太阳膀胱经 40

2.3.8足少阴肾经 41

2.3.9手厥阴心包经 43

2.3.10手少阳三焦经 44

2.3.11足少阳胆经 45

2.3.12足厥阴肝经 47

2.3.13任脉 48

2.3.14督脉 49

2.3.15冲脉 50

2.3.16带脉 51

2.3.18阳?脉 52

2.3.17阴?脉 52

2.3.19阴维脉 53

2.3.20阳维脉 54

2.4经别络脉经筋皮部分布循行 55

2.4.1十二经别 55

2.4.2十五络脉 56

2.4.3十二经筋 57

2.4.4十二皮部 59

2.5经络学说建立的依据和传统认识 59

3 经络现象的研究 61

3.1循经感传现象的研究 61

3.1.1循经感传现象的基本特征之一--出现率 62

3.1.2循经感传的基本特征之二--分布路线 62

3.1.3循经感传的基本特征之三--方向速度 63

3.1.4循经感传的基本特征之四--感觉性质 64

3.1.5循经感传的基本特征之五--可阻滞性 65

3.1.6循经感传的基本循征之六--临床效应性 69

3.1.7隐性循经感传现象 70

3.1.8循经感传的激发与控制 71

3.2其它可见的经络现象的研究 71

3.2.1皮肤血管机能反应 72

3.2.2循经性皮肤病 73

3.2.3循经性感觉障碍 74

3.3循经感传的形成机理 77

3.3.1中枢兴奋扩散观点 77

3.3.2外周动因激发观点 78

3.3.3经穴--脏腑相关说 79

3.3.4肌间隙环境条件假说 79

3.3.5外周中枢统一论 79

3.4.1皮肤阻抗探测 80

3.4经络循行路线的客观显示方法 80

3.4.2皮肤电位探测 85

3.4.3经络腧穴冷光测定 86

3.4.4红外线摄影 86

3.4.5声发射探测 88

3.4.6辐射场摄影 89

3.4.7超声波摄影 90

3.4.8放射性同位素示踪 91

3.4.9电泳漆显示 92

3.4.10循经血流图 93

3.4.11液晶热像图 93

3.4.12磁参量及磁效应 94

3.4.13其它 94

4.1.1穴位病理反应的表现及特点 101

4.1穴位病理反应及其与内脏联系的研究 101

4 经穴--脏腑相关及其联系途径的研究 101

4.1.2穴位病理反应发现机理 102

4.2穴位治疗作用及其作用途径的研究 105

4.2.1穴位功能特异性表现 105

4.2.2穴位功能特异性的机理 106

4.2.3穴位功能特异性的相对性 106

4.2.4穴位治疗作用传导途径 107

5 经络实质的认识与假说 115

5.1注重形态学的认识 115

5.1.1经络与周围神经相关说 116

5.1.2经络与神经节段相关说 116

5.1.3经络与植物神经系统相关说 117

5.1.4经络与血管淋巴系统相关说 117

5.2注重大脑皮质功能的认识 118

5.1.5经络与肌肉、肌腱结缔组织相关说 118

5.2.2经络--内脏--皮质相关说 119

5.2.1经络与中枢神经相关说 119

5.3注重神经体液调节的认识 120

5.4经络独特系统论 121

5.4.1类传导说 121

5.4.2进化较低级和古老传导系统说 122

5.4.3特殊管道系统说 122

5.4.4第三平衡论 123

5.4.5经“气”转输系统说 123

5.5生物电场说 124

5.5.1生物电轴及电通路说 124

5.5.2体电环流说 125

5.5.3生物场力聚集说 125

5.6.1二重反射假说 126

5.6关于经络实质的其它假说 126

5.6.2轴索反射接力联动假说 127

5.6.3电力吸聚和能量代谢运动基本粒子说 128

5.6.4经络基因控制结构说 128

5.6.5经络波导说 128

5.6.6体表内脏植物性联系系统假说 129

5.7经络学说与控制论 130

6 经络学说临床运用的研究 134

6.1经络穴位压痛辨病诊断法的研究和运用 134

6.2经络穴位的异常变化 135

6.3经络穴位的诊断方法 135

6.4三线测定法取穴的应用 137

7.1.2奇穴 141

7.1.1经穴 141

腧穴篇 141

7.1腧穴的分类 141

7 腧穴概说 141

7.1.3阿是穴 142

7.2腧穴的命名 142

7.2.1十四经穴 143

7.2.2奇穴 143

7.3腧穴的定位 144

7.3.1骨度分寸法 145

7.3.2体表标志法 146

7.3.3手指比量法 147

7.3.4简易取穴法 148

7.4特定穴 149

7.4.1五输穴 149

7.4.2俞募穴 152

7.4.3原络穴 154

7.4.4郄穴 156

7.4.5八会穴 157

7.4.6八脉交会穴 158

7.4.7下合穴 159

7.4.8交会穴 160

7.4.9禁针禁灸穴 162

7.5腧穴的功能与主治 163

7.5.1腧穴的功能 163

7.5.2腧穴的治疗作用 164

7.5.3腧穴治疗作用的研究成果 171

8 十四经穴临床应用汇要 177

8.1手太阴肺经经穴 177

8.2手阳明大肠经经穴 192

8.3足阳明胃经经穴 219

8.4足太阴脾经经穴 261

8.5手少阴心经经穴 283

8.6手太阳小肠经经穴 293

8.7足太阳膀胱经经穴 312

8.8足少阴肾经经穴 376

8.9手厥阴心包经经穴 399

8.10手少阳三焦经经穴 419

8.11足少阳胆经经穴 441

8.12足厥阴肝经经穴 480

8.13任脉经穴 495

8.14督脉经穴 525

9 奇穴临床应用汇要 563

10.1刺灸法的主要内容 619

10.1.1针刺法的构成 619

刺灸篇 619

10 刺灸法概说 619

10.1.2灸法的构成 620

10.1.3刺灸法的主要内容 620

10.2补泻手法 621

11 全身部位针刺方法的应用 622

11.1毫针疗法 622

11.1.1针具 622

11.1.2操作方法 624

11.1.3补泻手法 638

11.1.4留针 647

11.1.5适应症与禁忌症 648

11.1.6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649

11.2芒针疗法 652

11.3蟒针疗法 667

11.4过梁针疗法 701

11.5运动针灸疗法 709

11.6温针疗法 711

11.7电针疗法 713

12 特定部位针刺方法的应用 732

12.1头针疗法 732

12.2眼针疗法 747

12.3耳针疗法 766

12.4面针疗法 791

12.5鼻针疗法 795

12.6人中针疗法 806

12.7口针疗法 808

12.8舌针疗法 811

12.9胸穴指压疗法 815

12.10腹针疗法 822

12.11脐针疗法 823

12.12颈针疗法 825

12.13背俞针疗法 827

12.14脊针疗法 830

12.15手针疗法 833

12.16足针疗法 838

12.17手象针与足象针疗法 846

12.18腕踝针疗法 854

12.19尺肤针疗法 863

12.20第二掌骨侧针法及全息律针法 866

12.21经络--穴区带疗法 877

12.22神经针刺疗法 884

附:淋巴结刺激疗法 886

13 特种针具针法 888

13.1皮肤针疗法 888

13.2皮内针疗法 897

13.3三棱针疗法 900

13.4小宽针疗法 903

13.5火针疗法 909

13.6穴位注射疗法 917

13.7气针疗法 921

13.8指针疗法 924

13.9?针疗法 935

13.10杵针疗法 938

13.11陶针疗法 950

14 穴位电磁光声疗法 959

14.1穴位导电疗法 959

14.2穴位药物离子导入疗法 967

14.3穴位电热灸疗法 976

14.4电热?针疗法 980

14.5穴位磁疗法 981

14.6穴位微波照射疗法 1009

14.7微波?针部法 1015

14.8穴位激光疗法 1017

14.9穴位超声疗法 1027

14.10穴位红外线照射疗法 1037

14.11穴位紫外线照射疗法 1041

14.12穴位冷疗法 1049

15.1拔罐疗法 1058

15 其它疗法 1058

15.2穴位贴敷疗法 1071

15.3刺血疗法 1086

15.4针挑疗法 1095

15.5埋藏疗法 1108

附:穴位强刺激法 1114

15.6穴位割治疗法 1117

16 灸法 1121

16.1概述 1121

16.2艾灸法 1126

16.3非艾灸法 1146

16.4灸疗法的操作 1156

16.5保健灸法 1160

16.6灸疗法的研究 1166

17.1作用与特点 1179

17 针刺麻醉 1179

17.2分类 1180

17.3常用仪器 1181

17.4操作方法 1183

17.5常用穴位 1192

17.6适应症 1197

17.7禁忌症 1197

17.8影响针刺麻醉效果的因素 1198

17.9临床应用举例 1201

17.10针刺麻醉 1215

治疗篇 1233

18 治疗概说 1233

18.1针灸治疗疾病的主要环节 1233

18.2针灸治疗处方注意事项 1237

19 传染病和寄生虫疾病 1239

19.1丹毒 1239

19.2细菌性痢疾 1241

19.3肺结核 1243

19.4百日咳 1246

19.5流行性乙型脑炎 1248

19.6流行性脊髓灰质炎 1250

19.7病毒性肝炎 1255

19.8流行性腮腺炎 1261

19.9疟疾 1265

19.10蛔虫病 1267

20 肿瘤 1272

20.1单纯性甲状腺肿 1272

20.2声带息肉 1274

20.3乳腺增生病 1276

21 内分泌和代谢疾病 1279

21.1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1279

21.2甲状腺机能减退症 1282

21.3糖尿病 1284

21.4尿崩症 1287

21.5高脂血症和高脂蛋白血症 1288

21.6肥胖症 1289

22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 1293

22.1精神分裂症 1293

22.2癔症 1295

22.3神经衰弱 1299

附1 心脏神经症 1304

附2 胃神经症 1306

22.4阳痿 1308

22.5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 1311

22.6肌蒌缩侧索硬化 1313

22.7截瘫 1315

22.8癫痫 1317

22.9偏头痛 1321

22.10三叉神经痛 1326

22.11面神经炎 1331

22.12臂丛神经痛 1341

22.13枕神经痛 1342

22.14肋间神经痛 1344

22.15坐骨神经痛 1346

22.16股外侧皮神经炎 1352

22.17多发性神经炎 1355

22.18重症肌无力 1357

22.19红斑性肢痛症 1359

23 感觉器官疾病 1365

23.1青光眼 1365

23.2白内障 1368

23.3近视 1370

23.4斜视 1375

23.5色觉缺欠 1378

23.6夜盲 1380

23.7角膜炎 1382

23.8结膜炎 1384

23.9睑腺炎 1389

23.10视神经萎缩 1393

23.11化脓性中耳炎 1395

23.12美尼尔综合征 1397

23.13突发性耳聋 1401

23.14外耳道疖肿 1403

23.15鼻窦炎 1404

23.16急性鼻炎 1408

23.17慢性鼻炎 1409

附:萎缩性鼻炎 1413

23.18变态反应性鼻炎 1414

23.19鼻出血 1418

24 循环系统疾病 1424

24.1高血压痛 1424

24.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430

24.3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1436

24.4阵发性心动过速 1438

24.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1441

24.6慢性心力衰竭 1442

24.7急性脑血管病 1444

24.8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1452

25 呼吸系统疾病 1456

25.1急性扁桃体炎 1456

25.2慢性咽炎 1458

附:急性咽炎 1461

25.3急性喉炎 1462

25.4慢性喉炎 1464

附:声带小结 1466

25.5声带瘫痪 1468

25.6喉肌弱症 1470

25.7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471

25.8支气管炎 1475

25.9肺炎球菌性肺炎 1481

25.10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1483

25.11支气管哮喘 1485

26 消化系统疾病 1496

26.1复发性口腔溃疡 1496

26.2牙龈炎 1498

26.3贲门失弛缓症 1501

26.4消化性溃疡 1503

26.5急性胃炎 1507

26.6慢性胃炎 1509

26.7胃下垂 1513

26.8胃粘膜脱垂症 1517

26.9急性胃肠炎 1518

26.10慢性胃肠炎 1521

26.11溃疡性结肠炎 1522

26.12急性阑尾炎 1524

26.13急性肠梗组 1528

26.14痔 1530

26.15直肠脱垂 1533

26.16胆囊炎 1535

26.27胆石病 1537

26.18胆道蛔虫症 1539

27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1545

27.1下泌尿道感染 1545

27.2肾盂肾炎 1547

27.3肾下垂 1549

27.4尿石病 1550

27.5慢性前列腺炎 1553

27.6男性不育症 1556

27.7盆腔炎 1558

27.8慢性宫颈炎 1562

27.9子宫脱垂 1563

27.10外阴白斑病(女性外阴营养不良) 1566

27.11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1568

27.12痛经 1570

27.13闭经 1573

27.14功能性子宫出血 1575

27.15更年期综合征 1578

27.16不孕症 1580

27.17胎位异常 1583

27.18急性乳房炎 1586

28 皮肤科疾病 1593

28.2疖疮 1598

28.1带状疱疹 1598

28.3湿疹 1600

28.4神经性皮炎 1604

28.5荨麻疹 1608

28.6斑秃 1612

28.7痤疮 1614

28.8白癜风 1616

28.9黄褐斑 1618

29 肌肉骨骼系统疾病 1623

29.1颈椎病 1623

29.2颈部肌筋膜炎 1628

29.3肩关节周围炎 1631

29.4冈上肌肌腱炎 1636

附1 肩峰下骨囊炎 1639

附2 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 1640

29.5肱骨外上髁炎 1641

29.6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1643

附1 腱鞘囊肿 1645

附2 跖管综合征 1646

29.7腕管综合征 1646

29.8急性腰骶关节劳损 1648

29.9慢性腰骶关节劳损 1652

29.10腰椎间盘突出症 1654

29.11梨状肌综合征 1657

29.12退行性关节病 1659

29.13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 1663

29.14关节炎 1666

30.1高热惊厥 1671

30 儿科疾病 1671

30.2小儿夜啼 1673

30.3小儿支气管炎 1674

30.4小儿肺炎 1678

30.5复发性疱疹性口炎 1681

30.6小儿营养不良 1682

30.7婴幼儿腹泻 1685

30.8小儿遗尿 1692

30.9小儿腹股沟斜疝 1697

31 其它疾病 1700

31.1牙痛 1700

31.2膈肌痉挛 1701

31.3便秘 1703

31.4尿潴留 1705

31.5冻疮 1709

31.6鸡眼 1711

32 针灸的临床治疗研究 1714

32.1传染病的针灸治疗研究 1714

32.2肿瘤的针灸治疗研究 1715

32.3内分泌代谢疾病的针灸治疗研究 1720

32.4神经系统疾病的针灸治疗研究 1722

32.5感觉器官疾病的针灸治疗研究 1727

32.6循环系统疾病的针灸治疗研究 1729

32.7呼吸系统疾病的针灸治疗研究 1733

32.8消化系统疾病的针灸治疗研究 1735

32.9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针灸治疗研究 1738

32.10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针灸治疗研究 1743

33.1子午流注针法的基本内容 1750

33 子午流注及其近代研究 1750

附篇 1750

33.2子午流注灵龟八法飞腾八法开穴法 1758

33.3子午流注灵龟八法飞腾八法的临床应用 1771

33.4子午流注取穴范围的研究 1772

33.5变闭穴为开穴的研究 1776

33.6快速开穴的研究 1780

33.7子午流注针法的理论研究 1813

33.8子午流注针法的临床研究 1821

33.9子午流注针法的实验研究 1830

33.10子午流注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1842

34 国外针灸研究 1850

34.1研究概况 1850

34.2研究现状与临床进展 1853

附录 现存主要古代针灸医籍介绍 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