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页 1
前言 1
顽固的民族主义--波兰 4
惊人的复兴工作 4
民族的衰老现象 5
宗教的利用价值 7
星期一是无肉日 8
富于悲剧色彩的国民性 9
“帝国主义”式的领土分割 11
自由空气弥漫着 12
旺盛的艺术活动 13
政府默许的“美货小巷” 15
世界语的创始人 16
有“国立美人局”吗? 18
老一套的国际博览会 18
久违的日章旗 21
讨厌演说的波兰人 23
文化艺术部里的盖世太保博物馆 24
穿上西装的亚洲--匈牙利 27
大为流行的《爱国进行曲》 27
“劈成三块”的都市布达佩斯 28
对犹太人的反感 30
安置在日本公使馆里的秘密传声器 31
对集体化进行沉默的抵抗 32
要想出国就得打乒乓 33
被当作人质的家属 35
被打垮了的知识分子 36
没有坟地的斯大林镇 37
深夜的酒吧间里有民众的声音 39
引以为荣的通讯器材工厂 40
根深蒂固的天主教 42
西方和东方的混血儿--捷克斯洛伐克 44
共产圈中最繁荣的国家 44
煞似京都的首都布拉格 47
斯大林塑像之谜 48
曾经是德国殖民地 50
战前就是现代化的国家 52
神秘主义和令人生畏的气氛 53
“爱国的”全国学联代表 55
比尔森的啤酒和武器 56
可别搭乘苏联飞机 59
强国的“狩猎场”--罗马尼亚 63
欧洲的火药库 63
丰富的石油资源 65
坚强的女豪杰波克 66
从建筑看到“和平共处” 67
有趣的“住宅博物馆” 69
精美的民间艺术品 71
钱能通神的社会主义经济 72
当权人物的命运朝不保夕 74
吃香的“红”西红柿 75
青年的梦想是摩托车 77
非斯大林化的先驱 78
规模虽小,兵种齐全的军队 80
由于突变而出现的天才人物 80
卫星国的典型--保加利亚 84
祖先是亚洲人 84
森林的首都索非亚 85
骨子里保持着东方气息 87
瘠薄的土地,贫穷的农民 88
没有跑道的飞机场 90
东欧首屈一指的蔬菜国 91
演员和服务员是特权阶级 93
苏联的缩影 94
不顾“人民”的官厅 96
共产主义的“实验室”--南斯拉夫 99
强有力的领导者--铁托 99
军火的百分之八十都是美国造 102
巴尔干的交通要冲 104
西欧色彩浓厚的萨格勒布 105
铁托的故居意外地讲究 107
到处都弥漫着铁托色彩 108
男女关系是生活的重心 110
有轨电车改为无轨 111
铁托是打游击的天才 113
顺手牵羊的多半是家庭妇女 115
进口成套设备失败的例子 116
仿效斯大林的“清洗” 118
“社会主义”的变种 120
在游览政策上大卖力气 121
拿高薪的是演员 122
阴魂不散的纳粹主义--东德 125
日本驻海外使馆对东德敬而远之 125
对于国宾待遇感到手足无措 126
现出“死相”的东柏林 128
苏联的小老婆的儿子 130
死气沉沉的红军士兵墓地 131
音乐城来比锡 133
世界少有的出版城 136
拿浮土德做幌子的酒馆 137
欧洲文化的墓地 139
与信州相似的耶纳 141
新品种不多的国际花市 142
魏玛的悲哀 144
让客人自付果汁钱 145
德累斯幁--“空心的城市” 148
喜欢跟人挎胳膊的向导 149
没有生气的灰色服装 151
五年建成的“炼铁城” 153
东西两个德国难以比较 154
爱花的心 155
不能“转变”的德意志民族 156
英法不希望德国“统一”吗?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