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维护技术》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阳光雨露信息技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市: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122035165
  • 页数:352 页
图书介绍:本书包括台式机、笔记本计算机、打印机、手持设备等产品线的硬件知识和Windows2000系列及WindowsXP系列的操作系统知识、以及相关的诊断和客户服务工作所需要掌握的职业素质方面的知识。

第1章 电脑硬件知识入门 1

1.1计算机组成概述 1

1.1.1组件 1

1.1.2笔记本计算机 2

1.2软件、硬件和固件 3

1.2.1硬件 3

1.2.2软件 3

1.2.3固件 3

1.3故障诊断排错模式 4

1.3.1故障诊断排错 4

1.3.2文献 5

1.3.3Microsoft的知识库 6

第2章 操作系统 7

2.1操作系统基础 7

2.1.1操作系统 7

2.1.2Windows客户端操作系统 9

2.1.3操作系统界面 16

2.2文件及文件夹管理 20

2.2.1文件结构 20

2.2.2浏览 20

2.2.3创建文件夹 23

第3章 电网和供电系统 29

3.1电和电子产品 29

3.1.1电 29

3.1.2电的特性 29

3.1.3电的测量 31

3.1.4万用表的使用 31

3.2静电 32

3.2.1静电的产生 32

3.2.2静电危害 32

3.2.3静电预防 32

3.2.4ESD(静电放电)工具 33

3.2.5机箱内部 33

3.3电源 35

3.3.1PC电源 35

3.3.2电源规范 36

3.3.3标准输出 36

3.3.4电源连接 37

3.3.5电源类型 38

3.4电源故障排错 39

第4章 CPU和主板 40

4.1中央处理单元(CPU) 40

4.1.1处理器 40

4.1.2CPU性能 41

4.1.3处理器参数 42

4.2封装、插槽和散热技术 44

4.2.1CPU内部 44

4.2.2芯片组 45

4.2.3CPU封装 45

4.2.4插座和插槽 47

4.2.5散热技术 47

4.3主板和机箱 50

4.3.1主板 50

4.3.2外形规格 51

4.3.3机箱 52

4.4主板故障排错 52

第5章 基本输入输出系统 54

5.1BIOS和CMOS 54

5.1.1BIOS 54

5.1.2CMOS 54

5.1.3设置BIOS 55

5.2POST过程 56

5.2.1上电自检 56

5.2.2引导过程 57

5.3固件升级 57

5.3.1BIOS升级 57

5.3.2刷新BIOS 59

5.3.3BIOS升级失败 59

5.4BIOS和POST的故障诊断 59

5.4.1BIOSCMOS电池 59

5.4.2BIOS问题及原因 60

5.4.3上电自检问题 60

第6章 内存系统 61

6.1内存 61

6.1.1计算机内存系统 61

6.1.2存储器单位 61

6.1.3存储器类型 62

6.1.4内存访问 63

6.1.5存取时间 63

6.2内存封装 65

6.2.1封装技术 65

6.2.2封装类型 66

6.2.3内存错误 68

6.3内存故障检测与排除 69

第7章 总线结构 71

7.1总线 71

7.1.1总线类型 71

7.1.2地址和数据总线 71

7.1.3扩展总线 71

7.1.4视频总线 71

7.1.5转接总线 71

7.2主系统的相互作用 72

7.2.1系统的互动 72

7.2.2中断 72

7.2.3IRQ 73

7.2.4I/O地址 75

7.2.5直接内存访问(DMA) 75

7.2.6基础内存地址 76

7.3PCI总线 77

7.3.1历史上的总线类型 77

7.3.2外围部件接口(PCI) 78

7.4视频总线 80

7.4.1专门的视频总线 80

7.4.2VESA本地总线 81

7.4.3图形加速接口卡 81

第8章 扩展卡 84

8.1硬盘驱动器 84

8.1.1控制器和接口 84

8.1.2IDE/ATA 85

8.1.3SCSI 88

8.1.4回顾和展望 89

8.2显示卡 91

8.2.1显示卡 91

8.2.2显卡插槽类型 94

8.3声卡 97

8.3.1声卡的功能 98

8.3.2声卡的组成 98

8.3.3声卡插头 98

8.3.4扬声器 99

8.3.5CD音频 99

8.3.6驱动程序 100

8.4调制解调器 100

8.4.1调制解调器 100

8.4.2转接卡 100

8.4.3软“Modem” 102

8.4.4当“Modem”不再是“Modem” 102

8.4.5Modem的安装 102

8.4.6连接和使用调制解调器 103

8.5扩展卡故障检测与排除 106

8.5.1驱动控制器 106

8.5.2显示卡 107

8.5.3声卡 107

8.5.4内置调制解调器 108

第9章 端口、线缆和连接器 109

9.1串口和并口 109

9.1.1端口 109

9.1.2串口 109

9.1.3并口 112

9.2键盘、麦克风和点控设备 113

9.2.1键盘端口和连接器 114

9.2.2鼠标端口和连接器 115

9.2.3可交换性 115

9.3USB端口 116

9.3.1USB类型 116

9.3.2USB设备类型 116

9.3.3USB版本 117

9.3.4区分辨识两个版本 117

9.3.5物理特性 118

9.3.6USB供电 119

9.3.7安装USB设备 119

9.4火线端口 119

9.4.1命名 119

9.4.2结构 120

9.4.3火线版本 120

9.4.4同步传输 120

9.4.5物理特性 120

9.4.6火线供电 121

9.4.7安装火线设备 121

9.5红外和蓝牙无线端口 121

9.5.1红外线 121

9.5.2无线 122

9.5.3蓝牙 122

9.6多媒体端口 122

9.6.11/8英寸连接器 123

9.6.2RCA和S端子连接器 123

9.6.3同轴 124

9.6.4MIDI连接器 124

9.6.5S/PDIF 124

9.7端口、线缆和连接器故障排错 125

9.7.1串口 125

9.7.2USB 125

9.7.3PS/2 125

9.7.4无线端口 126

9.7.5多媒体端口 126

第10章 数据存储设备 128

10.1硬盘 128

10.1.1硬盘 128

10.1.2硬盘的几何结构 128

10.1.3文件系统 129

10.1.4物理安装 131

10.1.5硬盘的准备工作 133

10.1.6低级格式化 133

10.1.7分区 133

10.2光驱 134

10.2.1CD 134

10.2.2CD驱动器 135

10.2.3光驱安装 137

10.2.4CD的使用 138

10.2.5DVD的使用 138

10.3可移动存储器 139

10.3.1USB闪存盘 139

10.3.2软盘 140

10.3.3软驱分区 143

10.3.4软盘启动 144

10.4数据存储诊断思路 144

10.4.1硬盘的保养和维护 144

10.4.2光盘和光驱的维护保养 145

10.4.3数据存储磁盘的诊断思路 145

第11章 显示和多媒体I/O设备 148

11.1CRT(阴极射线管) 148

11.1.1CRT图像 148

11.1.2CRT显像管特征 149

11.1.3显示连接器 150

11.1.4显示性能 150

11.1.5显示调节 150

11.1.6CRT问题 151

11.2LCD和其他显示技术 152

11.2.1平面显示器 152

11.2.2LCD如何工作 152

11.2.3LCD显示器特性 153

11.2.4平面显示器连接器 154

11.2.5触摸屏 154

11.2.6LCD显示器的安装 155

11.2.7多重显示 155

11.2.8投影仪 155

11.2.9DisplayPort 155

11.2.10LCD显示器问题 156

11.3声卡输入输出设备 157

11.3.1音箱 157

11.3.2麦克风 158

11.3.3设备的输入接口 158

11.3.4MIDI设备 158

11.4扫描仪和数码相机 158

11.4.1扫描仪 158

11.4.2扫描仪故障排错 161

11.4.3数码相机 161

11.4.4数码相机连接问题 163

第12章 打印机 164

12.1点阵打印机 164

12.1.1点阵打印机 164

12.1.2其他击打式打印机 165

12.1.3点阵打印机的问题 165

12.1.4预防性维修 165

12.1.5点阵打印机的选项和升级 166

12.2喷打和有关打印机的技术 166

12.2.1喷墨打印机制作图像 166

12.2.2照片级喷墨打印机 168

12.2.3喷墨打印机的安装 169

12.2.4安装一台喷墨打印机 170

12.2.5喷墨打印机的维护 171

12.2.6喷墨打印机的优化 172

12.2.7基本的打印机排错 172

12.2.8墨水问题 172

12.3激光打印机 173

12.3.1激光打印机的打印量 173

12.3.2激光打印过程 175

12.3.3激光打印机的安装 176

12.3.4Windows中打印机的设置 177

12.3.5激光打印机出现的问题 177

12.4其他类型打印机 179

12.4.1其他打印机 179

12.4.2固体墨水打印机 180

12.4.3热升华打印机 180

12.4.4热敏打印机 180

12.4.5绘图机 180

12.4.6其他的打印机类型 181

第13章 便携式计算机与设备 182

13.1笔记本计算机 182

13.1.1便携式计算机组件 182

13.1.2电源 182

13.1.3处理器 183

13.1.4内存 184

13.1.5磁盘驱动器 185

13.1.6键盘 185

13.1.7监视屏 186

13.1.8指点设备 187

13.1.9通信连接 187

13.1.10外围端口 189

13.1.11PC卡和miniPC卡 189

13.1.12便携式计算机的桌面特色 192

13.1.13便携式计算机问题 192

13.1.14维护 195

13.2掌上计算机 196

13.2.1个人数字助理(PDA) 196

13.2.2PDA与PC的连接 199

13.2.3掌上设备问题 200

第14章 监控与管理 201

14.1Windows启动过程 201

14.1.1Windows2000/XP启动文件 201

14.1.2注册表 202

14.1.3Windows2000/XP启动过程 202

14.2系统监控 203

14.2.1Windows诊断 203

14.2.2任务管理器 204

14.2.3计算机管理 204

14.2.4事件查看器 205

14.2.5错误报告 207

14.3系统诊断排错 207

14.3.1ASID 207

14.3.2引导和启动信息 207

14.3.3Dr.Watson 210

14.3.4系统配置实用程序 210

14.3.5系统还原 211

14.3.6紧急恢复盘(ERD) 212

14.3.7自动系统恢复 213

14.3.8恢复控制台 214

14.3.9微软知识库 215

14.4系统管理 215

14.4.1临时文件 215

14.4.2注册表编辑器 216

14.4.3服务和应用程序 217

14.4.4应用程序管理 217

第15章 计算机的连接 219

15.1网络概念 219

15.1.1计算机网络概述 219

15.1.2局域网 219

15.1.3点对点模式 220

15.1.4客户端/服务器模式 221

15.1.5连接设备 222

15.1.6网络协议 222

15.2网络连接线缆 223

15.2.1网络布线 223

15.2.2UTP和STP 223

15.2.3通风系统布线 223

15.2.4同轴网络 224

15.2.5电缆连接器和终端插孔 225

15.2.6光纤电缆 230

15.2.7计算机的连接 231

15.2.8网络接口卡(NIC) 232

15.3无线网络连接 234

15.3.1无线局域网 234

15.3.2无线协议 236

15.4网络结构 238

15.4.1以太网(Ethernet) 238

15.4.2令牌环 240

15.4.3无线网络 241

15.4.4光纤电缆网络 241

15.4.5广域网技术 242

第16章 网络计算机 245

16.1网络通信 245

16.1.1OSI模型 245

16.1.2OSI模型在局域网中的应用 246

16.2寻址 246

16.2.1地址 246

16.2.2MAC地址 246

16.2.3IP地址 247

16.2.4域名解析服务 248

16.2.5NetBIOS 249

16.2.6端口地址 250

16.3Internet连接 250

16.3.1连接到Internet 251

16.3.2远程访问方法 252

16.4网络安装 253

16.4.1安装一个Modem以及驱动 253

16.4.2拨号连接 254

16.4.3拨号中的TCP/IP 255

16.4.4Cable、ISDN、DSL和卫星的Internet连接 256

16.4.5CableModem 257

16.4.6ISDN和DSL 258

16.4.7通过卫星连接到Internet 258

16.4.8VoIP 259

16.4.9LAN连接 259

16.4.10网关 261

16.4.11配置LAN的Internet连接 261

16.4.12网络上的无线节点 262

16.4.13无线设备 262

16.4.14安全 263

16.4.15无线网络的认证方法 264

16.4.16802.1x协议 265

16.5网络故障诊断 265

16.5.1找出问题的范围 265

16.5.2观察状态指示灯 265

16.5.3检查TCP/IP通信 266

16.5.4无线网络问题 267

16.5.5远程连接问题 268

第17章 系统安全 269

17.1操作系统安全 269

17.1.1操作系统安全 269

17.1.2用户账户 269

17.1.3组 269

17.1.4活动目录 269

17.1.5文件系统安全 270

17.1.6NTFS权限 271

17.1.7加密 272

17.1.8验证 272

17.1.9验证过程 272

17.1.10验证协议 273

17.1.11安全策略 273

17.2安全硬件 274

17.2.1硬件基本安全 274

17.2.2安全设备 274

17.2.3读卡器 274

17.2.4智能卡登记站 275

17.2.5智能卡使用 275

17.2.6Fobs 275

17.3安全方面人的因素 276

17.3.1人-安全中最脆弱的点 276

17.3.2物理访问限制 276

17.3.3备份 276

17.3.4恢复 278

17.3.5计划备份 278

17.3.6数据安全 279

17.3.7数据破坏 279

17.3.8数据迁移 279

17.3.9企业的安全策略 279

17.3.10社会工程攻击 280

17.3.11网络安全 281

第18章 安全操作 283

18.1安全与危害 283

18.1.1办公室危险 283

18.1.2计算机危害 285

18.1.3事故报告 286

18.1.4高电压干扰 286

18.1.5减少高压干扰 286

18.1.6屏蔽和过滤 287

18.1.7MSDS 288

18.2安全工作 289

18.2.1计算机安全处理 289

18.2.2人体工学工作站 289

18.3计算机设备的处理 289

18.3.1DisposalofElectronics(处置电子设备) 289

18.3.2处置用过的碳粉盒和墨盒 290

18.3.3处置计算机设备 290

第19章 故障诊断以及PC维护 291

19.1工具和软件 291

19.1.1从用户处收集信息 291

19.1.2故障发生时的情况 291

19.1.3硬件或软件问题 291

19.1.4硬件工具包 292

19.1.5软件工具包 293

19.2硬件的预防性维护 294

19.2.1预防性措施 294

19.2.2清洁计算机设备 295

第20章 职业素养与沟通 297

20.1职业素养和客户满意度 297

20.1.1专业服务 297

20.1.2客户满意度 298

20.1.3SLA(服务等级协议) 298

20.2问题和解决方案跟踪 298

20.2.1跟踪选项 298

20.2.2桌面帮助软件 299

第21章 Windows的安装与升级 300

21.1安装 300

21.1.1预安装任务/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300

21.1.2Windows安装 303

21.1.3设备和驱动程序 304

21.1.4驱动程序签名 305

21.2升级 305

21.2.1Windows的升级 305

21.2.2Windows XP Service Pack 307

练习手册 309

第1章 309

第2章 310

第3章 312

第4章 314

第5章 316

第6章 317

第7章 318

第8章 320

第9章 321

第10章 323

第11章 324

第12章 325

第13章 327

第14章 329

第15章 332

第16章 334

第17章 337

第18章 339

第19章 340

第20章 342

第21章 343

常见英文缩略语 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