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部分 1
多选题 1
A型多选题 1
B型多选题 11
C型多选题 17
K型多选题 22
问答题 26
1.《内经》认为摄生应注意哪些方面? 26
2.通过人体生长过程说明肾气的作用 27
3.根据《素问生·气通天论》的论述,说明阳气的重要性及其主要功能 28
4.试述煎厥,薄厥的病因、病机及症状 29
6.《素问·生气通天论》如何论述神以驭气之道理? 30
5.在《素问·生气通天论》的范围内,举例说明阳气郁滞的危害 30
7.试述阴精阳气的关系,及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31
8.如何理解“治病必求于本”? 32
9.联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明阴阳的性质,作用及其对立、互根和转化的规律 32
10.结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经文说明人体阴阳的运动 33
11.解释“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 34
12.何谓壮火、少火?为什么说“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 35
13.指出五气化病的表现是什么? 35
14.解释“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气虚宜掣引之”一段经文 35
15.试述十二官及其功能 36
16.试根据《素问·六节藏象论》阐述“藏象”的含义 37
17.《素问·五脏生成篇》提出色诊的原则是什么? 38
18.解释“诊病之始,五决为纪,欲知其始,先建其母”一语 39
21.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 40
19.奇恒之腑有哪些?为什么称它们为奇恒之腑? 40
20.脏与腑功能的,总区别是什么? 40
22.神气在治疗中的作用如何体现? 41
23.结合《素问·汤液醪醴论》说明水肿的病机与治疗原则 41
24.试述诊法常以平旦的道理 42
25.试述五脏失守、失强的表现 42
26.脉应四时的表现如何? 43
27.结合《素问·脉要精微论》例述“病成而变”的表现 44
28.通过《素问·平人气象论》关于五季平,病、死脉的论述,说明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45
29.试述诊候虚里的意义,如何据此判断疾病和预后? 46
30.何谓脉逆四时,举《平人气象论》说明之 46
31.试述五脏平,病、死脉 47
32.解释“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的道理 48
33.结合《素问·经脉别论》论述饮食人胃后的转输过程 49
34.《素问·宣明五气》篇中所归纳的五味所入,五气为病,五精所并,五脏所恶,五脏化液,五味所禁,五病所发,五邪所乱,五邪所见,五脏所藏,五脏所主,五劳所伤,五脉应象的内容是什么? 50
35.解释“阳病者,上行极而下,阴病者,下行极而上”一语 52
36.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 52
37.根据《素问·太阴阳明论》的经文说明脾何以不主时 53
38.脾何以为胃行其津液? 53
39.试述《素问·热论》六经发病的主证 54
40.何谓“食复”、“病遗”?指导意义如何? 54
41.热病死于六七日,愈于十日以上之理是什么? 55
42.试述《素问·评热病论》中阴阳交、风厥、劳风、肾风的病机与主证 56
43.对比说明肉烁,骨痹的外因、病机、症状 57
45.说明肺咳形成的原因和机理 58
44.“胃不和则卧不安”的原因是什么? 58
46.试述五脏六腑之咳状 59
47.试述九气为病之理 60
48.结合《素问·风论》说明“风者善行而数变”的表现 61
49.说明五脏风等风病的主证 62
50.试据《素问·痹论》阐明痹之含义、形成及其分类 63
51.《素问·痹论》篇中对营卫之气的来源是如何论述的?,营卫之气有何生理功能? 64
S2.五脏致痿的原因是什么?各有何证候? 65
53.为什么治痿独取阳阴? 66
54.《素问·厥论》中寒厥和热厥与《伤寒论》中的寒厥和热厥有何不同? 67
65.《素问·厥论》六经厥证的表现如何?其治疗原则是什么? 68
57.《素问·奇病论》中息积、伏梁、厥逆、睥阐,胆阐的病因是什么?各有何症状表现 69
56.何谓子瘄?其病机如何? 69
58.神、气、血、形、志有余和不足各有何临床表现?为什么? 70
59.试述大厥的病机,症状和预后 71
60.《素问·调经论》中阴阳盛虚所致内外寒热的机理是什么? 71
61.如何理解“堵寒收引,皆属于肾”? 72
62.为什么说“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73
63.如何理解“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74
64.为什么说“诸热瞀?,皆属于火”? 75
65.怎样理解“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75
66.如何理解“诸痉项强,智属于湿”、“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76
67.怎样理解“诸转反戾,水液混浊,皆属于热”,“渚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 76
68.何谓正治,反治?试以经文说明之 77
71.《灵枢·本神篇》中五脏所藏是什么?五脏虚实各有何病证? 78
70.神、魂、魄、意、志的含义是什么? 78
69.何谓“求其属”? 78
72.何谓“五十而复大会? 79
73.“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的含义是什么? 80
74.为什么说“营出于中焦,卫出于下焦”? 80
75.何谓十二邪?发病机理如何? 81
76.《灵枢·决气篇》中精、气、血、津、液、脉的含义是什么? 82
77.《灵枢·决气篇》中六气不足的病证是什么?其机理如何? 82
78.《灵枢·海论》四海指何而言?四海气血输注的穴位是什么? 83
79.“四海”有余、不足各有何临床表现? 84
80.试就《灵枢·五癃津液别篇》所述,说明津液转化为尿、汗、泣、唾的原因 84
81.《灵枢·天年篇》是怎样叙述人自十岁至百岁各阶段形体和内脏盛衰情况的?有何意义? 85
82.《灵枢·水胀篇》中所论肤胀和臌胀的病证有何异同? 86
83.肠覃和石瘕的病因病理及证候有何区别? 87
84.《灵枢·大惑论》对多卧和少瞑的机理是如何论述的? 87
《伤寒论》部分 89
多选题 89
A型多选题 89
B型多选题 99
C型多选题 114
K型多选题 120
问答题 130
1.《伤寒论》的六经如何发展了《素问·热论》六经的理论? 130
2.传经与不传经的关键是什么?有何意义? 131
5.为什么说“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又说“风家表解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132
4.太阳中风兼喘所表现的症状并不完全相同,为什么都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治疗? 132
3.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有何区别? 132
6.“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在六经辨证中的意义是什么? 133
7.桂枝汤除治疗太阳中风外,《伤寒论》中还用于哪些情况? 133
8.“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为什么仍可服桂枝汤? 134
9.桂枝汤的服法及注意事项是什么? 135
10.服桂枝汤的禁忌证有哪些? 135
11.“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为什么用桂枝去芍药汤治疗? 136
12.太阳病发汗后,为什么身疼痛,脉沉迟?如何治疗? 136
13.太阳病,发汗后,汗出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仲,为阳虚阴亦不足,为什么只用桂枝加附子汤治疗,而不加滋阴生津之品? 137
14.伤寒服药发汗,证已微除,为什么还会出现衄血? 137
16.试述麻黄汤的禁忌证 138
15.衄能代替发汗,其机理如何? 138
17.太阳伤寒兼内热证和伤寒兼水饮证,皆为表里同病,二者有何区别? 140
18.桂麻各半汤证,桂枝二麻黄一汤证,桂枝二越婢一汤证在病理、症状、治法上有何不同? 140
19.太阳病发汗不彻的两种转归及证候是什么? 141
20.太阳病发汗后病愈口渴与蓄水证的口渴在病理上有何不同? 142
21.太阳蓄水证是怎样形成的?可见哪些症状?如何治疗? 142
22.太阳蓄血证的主要病理,症状及治疗如何? 143
23.何谓坏病?坏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143
24.麻杏石甘汤证的喘与小青龙汤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的喘,在病理和症状上有何不同? 144
25.葛根芩连汤证的下利与葛根汤证的下利在临床表现和治疗上有什么不同? 145
26.桂枝甘草汤证与炙甘草汤证,小建中汤证均有心悸,在病理上有何不同?如何治疗? 145
27.苓桂术甘汤与茯苓甘草汤皆主中焦停水,二者在应用上如何区别? 146
29.脉浮热甚及微数之脉的人为什么不能施以灸法? 147
28.阳虚烦躁与阴阳两虚烦躁有什么不同?怎样区别治疗? 147
30.为什么说“凡病阴阳自和者,必自愈”?试举例说明之 148
31.汗后虚实不同转归的辨证要点是什么? 149
32.在《伤寒论》中同是阴阳两虚证但有的采取阴阳兼顾的治疗方法,有的采取分步治疗的方法,试举条文加以说明 149
33.何谓结胸?大结胸证与阳明腑实证有何异同? 150
34.为什么说结胸证脉浮大者不可下,结胸证悉具,烦躁者死? 151
35.小结胸证和大结胸证有什么不同?如何治疗? 151
36.何谓痞证?热痞为什么要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疗?如何使用? 152
37.附子泻心汤证的病理和治疗有何特点? 153
38.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均治寒热互结之痞,三方如何区别运用? 153
39.旋复代赭汤证的病理及主要症状是什么?为什么要用旋复代赭汤治疗? 154
40.风湿留着肌肉和风湿留着关节各见什么症状?如何治疗? 154
41.试述表里先后治则的运用 155
42.何谓阳明病?阳明病的病理是什么? 156
43.白虎汤证与白虎加人参汤证有何异同? 157
44.试述阳明清法三证的不同 157
45.猪苓汤证与五苓散证均是水蓄下焦,二者有什么不同? 158
46.阳明腑实重证的病理,脉证和治法是什么? 158
47.何谓脾约证?脾约证的主要脉症和治法是什么? 159
48.试述阳明三急下证的指征及急下的意义 159
49.阳明蓄血与太阳蓄血如何鉴别? 160
50.谵语和郑声有什么不同? 161
51.试述阳明发黄的成因与治法 161
52.阳明病在哪些情况下禁用下法? 162
53.阳明病的外证及其病理是什么? 163
54.少阳病主要脉证和病理是什么? 163
55.如何认识“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164
56.怎样理解阳明少阳合病治从少阳?试举例说明 165
57.少阳兼阳明里实证是如何形成的?可见哪些症状?如何治疗? 165
58.少阳病为什么禁用汗、吐、下、三法? 166
59.何谓“阳微结”?阳微结与纯阴结有什么不同? 166
60.什么叫太阴病?病人三阴为什么先入太阴? 167
61.太阴病提纲说明了什么问题? 167
62.太阴病的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是什么? 168
63.试述寒湿发黄的病理和证治 168
64.桂枝人参汤证的辨证要点是什么? 169
65.怎样理解桂枝加芍药汤证和桂枝加大黄汤证? 169
66.桂枝加芍药汤证与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小建中汤证的病理、症状有何不同? 170
68.试以原文为例说明太阴病的不同转归及临床意义 171
67.桂枝加大黄汤证与调胃承气汤证的病理,症状有何不同? 171
69.何谓少阴病?怎样理解少阴病的病理机制? 172
70.少阴病提纲说明了什么问题? 173
71.少阴阳衰阴盛证的主要证候是什么?其中以什么症状最为重要?为什么? 173
72.少阴虚寒下利证的主要表现和治疗原则是什么? 174
73.少阴阳衰阴盛证为什么会出现真寒假热证?其临床表现有哪些? 174
74.阴盛格阳证和阴盛戴阳证在症状上有何异同?在治疗上有何不同? 175
75.怎样理解白通加猪胆汁汤的主治证候和方药组成? 175
76.附子汤证的病理,主证和治法是什么? 176
77.真武汤证的病理、主证和冶法是什么? 176
78.桃花汤证是怎样形成的?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是什么? 177
79.黄连阿胶汤证的病理和证治是什么?它与热扰胸膈证有何不同? 177
80.《伤寒论》对少阴咽痛的治法有哪些?有何临床意义? 178
81.试以《伤寒论》原文说明太阳与少阴的关系 179
82.怎样治疗少阴兼太阳证?麻黄附子细辛汤证与麻黄附子甘草汤证有何不同? 180
83.试述少阴三急下证的病因和证治,它与阳明三急下证的关系是什么? 180
84.少阴病误治后的变证说明了什么问题? 181
85.判断少阴病预后的关键是什么?试举例说明之 182
86.为什么说“一身手足尽热”是少阴阳复太过的表现? 182
87.少阴病的亡阳逆证都有哪些? 183
88.何谓厥阴病?怎样理解厥阴病的主要证候特点? 184
89.厥阴病捉纲说明了什么问题? 185
90.试述《伤寒论》中厥证的含义和病机 186
91.什么是热厥?热厥的特点和治则是什么? 186
92.何谓厥热胜复?怎样根据厥热胜复判断厥阴病的预后? 187
93.蛔厥与脏厥的病理及证候有何不同?蛔厥为什么用乌梅丸治疗 187
94.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与半夏泻心汤证在病理和症状上有何不同? 188
95.麻黄升麻汤证的病理和证候是什么?共处方特点是什么? 189
96.《伤寒论》中吴茱萸汤证有三,其证候特点有何不同? 190
97.血虚寒厥证为什么要用当归四逆汤,而不用四逆汤治疗? 190
98.厥阴热利的成因及证候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用白头翁汤治疗? 191
99.试述四逆散证的病机和证候特点 191
100.什么叫除中?除中证的成因及其后果是什么? 192
《金匮》部分 193
多选题 193
A型多选题 193
B型多选题 232
C型多选题 247
K型多选题 259
1.试就《金匮》首篇内容,说明仲景对疾病的发生是如何认识的? 273
问答题 273
2.何谓“五邪”?“五邪中人”的法度应如何理解? 274
3.仲景对病因是如何分类的?这种分类方法对后世有何影响? 275
4.《金匮》所说“治未病”是什么意思?在什么情况下治未病?怎样治未病? 275
6.表里同病在什么情况下要先里后表?新旧同病为什么要先治卒病后治痼疾? 276
6.痉病的主证是什么?刚痉,柔痉如何区别? 277
7.风湿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治疗风湿病为什么要微发其汗? 278
8.麻黄加术汤、麻杏薏甘汤均治风湿表实证,试述其异同 278
9.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均治风湿阳虚证,三者如何区别应用? 279
10.为什么喝病禁用发汗、温针、数下?白虎加人参汤治疗喝病之何种证候? 280
11.百合病的病因,病机是什么?临床表现如何?怎样认识篇中所提出的七个方剂? 281
12.百合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为什么禁用汗、吐、下? 282
13.狐惑病有哪些症状?如何治疗? 283
14.怎样理解阴毒,阳毒?其治疗大法是什么? 284
15.疟病的主脉是什么?为什么温疟“其脉如平”? 285
16.《金匮》论疟是根据什么进行分类的?如何治疗? 285
17.何谓疟母?怎样治疗? 286
18.中风的发病原因《金匮》是如何论述的?后世医家又有了哪些发展? 287
19.中风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怎样理解在络、在经、入俯,入脏? 288
20.桂枝芍药知母汤、乌头汤各治疗何种历节?其病理机转、证候特点有何不同? 288
21.什么叫血痹?血痹与风寒湿痹有何不同?怎样治疗? 289
22.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所治的虚劳属于什么证候?为什么说本方是协调阴阳,潜镇摄纳的方剂? 290
23.虚劳里急,阴阳两虚为什么用小建中汤治疗? 291
24.大黄盛虫丸治何种虚劳?为什么称其为缓中补虚? 292
25.酸枣仁汤治疗何种虚烦不眠?临床怎样加减应用? 292
26.为什么说仲景治虚劳重视牌肾?扶脾补肾之中又重视甘温扶阳? 293
27.怎样从脉证上辨别肺痿,肺痈?它们在治疗上有何不同? 294
28.射干麻黄汤证与厚朴麻黄汤证有何不同? 295
29.越婢加半夏汤与小青龙加石膏汤各治何种咳逆上气?两者有何不同? 296
30.何谓奔豚?其发病原因有哪些?寒热奔豚如何治疗? 297
31.胸痹的病机,主证及主方是什么? 297
32.为什么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298
33.茯苓杏仁甘草汤,橘枳姜汤均治“胸痹,胸中气塞,短气”,其不同点是什么? 299
34.栝萎薤白半夏汤与乌头赤石脂丸同治心痛彻背,试述其异同 299
35.《金匮》论腔满虚实的不同特点是什么?试述其道理 300
36.大黄附子汤、大承气汤,大柴胡汤同为泻下剂,各适用于何种性质的病变? 301
37.厚朴三物汤与厚朴七物汤同治腹满,其作用与证治有何不同? 301
38.大乌头煎,乌头桂枝汤均治寒疝,其作用与证治有何不同? 302
40.什么叫“肝着”,“肾着”、“脾约”,三者的病机和治疗如何? 303
39.宿食病为什么可见滑脉,又可见紧、涩之脉? 303
41.热在三焦的主要见证《金匮》是如何论述的?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 304
42.痰饮分几类?其分类依据及主要证候是什么? 305
43.为什么“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305
44.汗、下、利小便适用于痰饮的何种证候?并举出典型方剂来 306
45.狭义痰饮分哪几种证型?试述其证候特点及治疗方药 307
46.葶苈大枣泻肺汤、厚扑大黄汤.十枣汤,木防己汤各治何种支饮?其病机、主证有何不同? 308
47.“病溢饮者,当发其汗”,为什么“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309
48.“久咳数岁”,为什么“其脉弱者可治,实大数者死”?其脉弱之证如何治疗?并举出典型方剂来 310
49.《金匮》论消渴的原因有哪些? 310
50.五苓散,猪苓汤,栝蒌瞿麦丸均治小便不利证,试述其证治的异同 311
51.水气病分几类?各类的主要证候表现是什么? 312
52.为什么水气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 313
53.风水,皮水的治疗原则是什么?《金匮》是怎样辨证论治的? 314
54.皮水“当发汗乃愈”,为什么“厥而皮水”却用蒲灰散利小便? 315
55.“水发汗即已”,为什么水气病“渴而下利,小便数者,皆不可发汗”? 315
56.怎样理解“脾色必黄,瘀热以行”? 316
57.为什么说“黄家所得,从湿得之”,“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 316
58.“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为什么又说“当以汗解之”、“吐之愈”,“当下之”? 317
59.黄疸脉浮,为什么有宜汗,宜吐之别? 317
60.茵陈五苓散,茵陈蒿汤,栀子大黄汤,大黄硝石汤所治黄疸的异同是什么? 318
61.怎样理解“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一条的含义 318
62.女劳疸的本证及治法如何?为什么又况“硝石矾石散主之? 319
64.失血证为什么禁汗、禁表? 320
63.柏叶汤所治吐血为气寒血脱,黄土汤所治便血为脾气虚寒,为什么前者用柏叶,后者用黄芩? 320
65.瘀血之证,为何一言“但欲漱水不欲咽”,一言“口干燥而渴”,道理何在? 321
66.《金匮》论饮停致悸,用半夏麻黄丸而不用苓桂术甘汤或小半夏加茯苓汤,为什么? 321
67.呕家有痈脓,为何不可治呕?临床有何指导意义? 322
68.病人欲吐者不可下,为什么“食已即吐者”用大黄甘草汤主之? 322
69.吴茱萸汤治疗何种呕吐?大半夏汤所治的呕吐的病机如何? 323
70.半夏泻心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各治何种呕吐?试述其异同 323
71.小半夏汤、茯苓泽泻汤,猪苓散各治何种停饮呕吐? 324
72.为什么下利,有微热汗出,“设脉紧为未解”,而“脉反弦,发热身汗者,自愈”? 324
73.同为气利,为何一用词梨勒散涩肠,一则利小便,原因何在?” 325
74.《金匮》论痢疾分为几种类型?采用了哪些方药来治疗? 325
75.大黄牡丹汤,薏苡附子败酱散各用于肠痈的什么阶段?其证候特点是什么? 327
76.试述甘草粉蜜汤与乌梅丸所治蛔虫病的证候特点及其作用 327
78.桂枝茯苓丸、胶艾汤所治的妊娠下血,其病机及证侯特点是什么? 328
77.怎样理解乌梅丸所治蛔厥的病机? 328
79.妊娠养胎在什么情况下用当归散?什么情况下用白术散? 329
80.《金匮》所论妊娠小便难,小便不利的病机是什么?用何方治疗? 330
81.桂枝茯苓丸中桃仁,丹皮,干姜,人参半夏丸中的干姜,半夏,葵子茯苓散中的葵子,古人认为均是妊娠禁忌药,仲景于妊娠病中何以用之? 331
82.新产三病的原因是什么?试述其治疗原则 332
83.产后腹痛,《金匮》阐述了哪几种证型?其证候特点及治疗方剂是什么? 332
84.产后中风虚阳上越之证,为什么用竹叶为君?竹皮大丸为什么说是“安中益气”之剂? 333
85.《金匮》所论产后病的病理特点是什么?治疗产后病应注意什么? 334
86.热入血室为什么要刺期门,或用小柴胡汤治疗,而不可“犯胃气及上二焦”? 335
87.何谓脏躁?其发病机理是什么?为什么用甘麦大枣汤治疗? 335
88.温经汤所治漏下不止的病机是什么?本方既言温经,何以用阿胶、芍药、麦冬渚药? 336
89.在瘀血所致的月经病中,如何掌握土瓜根散和抵挡汤的运用? 337
90.红蓝花酒,当归芍药散,小建中汤均治妇人腹痛,各有何不同? 337
91.何谓“转胞”?为什么说“宜肾气丸主之”? 338
温病部分 339
多选题 339
A型多选题 339
E型多选题 352
C型多选题 357
K型多选题 363
问答题 365
《温热论》 365
1.《温热论》是一本怎样的著作?这本书对温病学有哪些贡献? 365
2.温病“逆传心包”有何临床意义? 366
3.“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说明什么问题? 367
4.为何说“伤寒之邪留连在表,然后化热入里,温邪则热变最速”? 367
6.“风挟温热而燥生”,“湿与温合,蒸郁而蒙蔽于上”的机理何在?各有哪些临床表现? 368
6.“透风于热外,渗湿于热下”的道理何在? 368
8.温病“急急透斑”如何解释? 369
7.“营分受热”有哪些症状?机理如何? 369
9.温热入营为何“撤去气药”? 370
10.“斑出热不解”说明什么问题?如何治疗? 371
11.治疗温病“甘寒之中加入咸寒”的临床意义何在? 371
12.“战汗”后脱与非脱证怎样鉴别? 372
13.“邪留三焦”有哪些特征性表现?” 372
14.“分消上下”怎样具体运用? 373
15.“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有何临床意义? 373
16.“在卫汗之可也”怎样运用? 374
17.“到气才可清气”的意义何在? 375
18.怎样理解“入营犹可透热转气”? 375
20.湿温“面色白者”为何“要顾其阳气”?“面色苍者”为何“要顾其津液”? 376
19.怎构认识“耗血、动血”与“凉血散血”? 376
21.怎样解释“阳旺之躯,胃湿恒多”;“阴盛之体,脾湿亦不少”? 377
22.“热病救阴犹易,通阳最难”的道理何在? 378
23.湿热“里结”为何用下法治疗? 378
24.湿热“里结”与阳明腑实证在应用下法上有何不同? 379
25.湿热“里结”为何必须验舌? 380
26.湿热里结于肠有何临床特征?治疗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380
27.“黄苔不甚厚而滑者”为何“犹可清热透表”。?黄苔“薄而干者”为何“苦重之药当禁”? 381
28.温病人营为何“舌色必绛”?舌质“纯绛鲜泽”有何意义? 381
29.怎样理解“泄卫透营,两和可也”? 382
30.温病如何运用“牛黄丸、至宝丹之类以开其闭”? 382
31.温病辨别绛舌应注意哪些问题? 383
33.“舌绛不鲜干枯而痿者”如何辨证治疗? 384
32.温病热入营血兼挟“瘀血”者如何辨证治疗? 384
34.如何理解“甘守津还”与“上者上之也”? 385
35.“初病舌就干”说明了什么问题?应如何救治? 385
36.“舌上生芒刺”之机理何在? 386
37.“舌无苔而有如烟煤隐隐”如何辨证? 386
38.温病中黑苔何以证明“水来克火”,“津枯火炽”。“土燥水竭”?治疗如何? 387
39.斑疹初见为何“宜见而不宜见多”? 388
40.温病“斑色红者属胃热,紫者热极,黑者胃烂”的临床意义何在? 388
41.温病如何辨别“阴斑”与“阳斑”? 389
42.温病出现黑斑如何救治? 389
43.温病“斑疹出而昏者”的机理何在?如何救治? 390
44.“白?”有何临床意义? 390
45.诊察温病为何验齿? 391
46.温病、伤寒热入血室在治疗上有何不同? 392
《外感温病篇》 392
1.《外感温病篇》论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92
2.何谓风温?初起有哪些证候特点? 393
8.风温初起邪在肺卫怎样辨治? 393
4.风温热郁肺经有哪些表现,如何治疗? 394
6.风温肠热下利与阳明热结旁流怎样鉴别? 395
6.风温毒邪壅于气分为何会出现肢冷、脉伏?与阴盛格阳证如何鉴别? 396
7.风温胃热津伤怎样辨治? 397
8.风温热盛动风是怎么回事?怎样治法? 398
9.风温邪传心营怎样救治? 398
1.《湿热病篇》的写作特点及论述范围有哪些? 399
《湿热病篇》 399
2.湿温病初起的辨证要点是什么? 400
8.湿在上焦如何治疗? 401
4.湿在中焦怎样辨治? 402
6.湿流下焦有何特点,怎样治疗? 403
6.暑湿郁于肌表与暑湿郁滞阳明怎样处理? 403
7.怎样掌握湿热偏轻偏重的证候特点及治疗原则? 404
8.如何理解“气化湿亦化”? 405
9.阳明实热动风为何要采用通腑法? 406
10.湿热动风,阴虚动风,热盛动风共证治有何不同? 407
11.湿热病后期应如何调治? 408
12.《湿热病篇》对暑病怎样论治? 409
1.《温病条辨》是一部什么书? 410
《温病条辨》 410
2.根据《温病条辨》所论,《内经》的论述在哪些方面指导着温病学科? 411
8.温病包括哪些疾病? 412
4.如何加减运用银翘散? 413
5.怎样使用桑菊饮? 414
6.怎样加减运用白虎汤? 415
7.温病出现气血两燔证怎么办? 416
8.《温病条辨》对斑疹有什么新的认识? 417
9.安宫牛黄丸,局方至宝丹,紫雪丹的适应证是什么? 417
10.什么是暑瘵?怎样治疗? 418
11.什么是暑风?如何治疗? 419
13.什么是伏暑?如何治疗? 420
12.治疗湿温有哪些禁忌? 420
14.怎样治疗秋燥? 421
15.《温病条辨》对痢疾怎样辨证治疗? 422
16.《温病条辨》中焦篇第6条所论肢厥性质如何?怎样治疗? 423
17.“五承气汤”,《温病条辨》用于治疗何种证候? 424
18.温病出现黄疸怎么办? 425
19.湿温病出现神识如蒙是热闭心包吗? 426
20.为什么说湿温小便不通是危急的证候?如何救治? 427
21.怎样使用五加减正气散? 427
22.湿热郁发白痞怎么办? 428
23.哪些病证可以使用加减复脉汤? 429
24.怎样加减运用加减复脉汤? 430
25.《温病条辨》与《伤寒论》热入血室有什么不同?怎样施治? 431
26.何谓温毒?其证治如何? 432
27.“杂说”都说了些什么? 433
28.“解产难”对妇科学有何贡献? 435
29.“解儿难”怎样认识麻、痘、惊、疳四大证? 438
《温疫论》 439
1.《温疫论》是怎样的一部著作? 439
2.温疫的病机及预后如何? 440
3.如何辨别温疫与伤寒? 441
4.何谓“温疫九传”? 441
5.吴又可关于温疫病中“出汗”的论述有哪些? 442
6.温疫初起怎样治疗? 443
7.温疫过程中,使用攻下法应注意什么? 444
8.温疫下后可见哪些变证?怎样治疗? 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