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声画艺术》PDF下载

  • 购买积分:2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凤铸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810047140
  • 页数:766 页
图书介绍:

绪论 1

第一章 信息传播和电视审美 20

第一节 信息的传播形态 20

一 浩如烟海的信息 20

二 不断进化的信息 24

三 信息的类型和传播 26

四 信息论美学和电视美学 28

五 电视观众反馈的新信息 30

第二节 电视艺术的审美特性 32

一 传播的逼真性和虚幻性的结合 33

二 节日的兼容性和选择性的结合 37

三 审美的社会化和小家庭的结合 41

第三节 视听兼备的传播优势 44

一 感觉是进入审美领域之门 44

二 视、听觉交相扶持相得益彰 48

三 克服重画面、轻声音的弊病 51

第二章 电视艺术本体和形式美 54

第一节 从本体论入手解剖 54

一 电视美学的独立品格 54

二 电视艺术的本体特征 58

三 头脑中需要屏幕意识 64

四 屏幕有声画面造型 69

五 面相交流的观照方式 71

第二节 形式美和线条 73

一 形式美和美的形式 73

二 线条和线条的形态 75

第三节 形式美和色彩 81

一 颜色与光的关系 81

二 色彩的审美心理 83

三 色彩的多种功能 87

第三章 声音的基本特征 95

第一节 声音美和物理性、生理性 95

一 声音的普遍性和声音美 95

二 声音的物理性 99

三 声音的生理性 101

第二节 声音的心理性、表情性、全方向性 105

一 声音的心理性 105

二 声音的表情性 112

三 声音的全方向性 117

第四章 镜头语言与有声画面 122

第一节 镜头的内涵和外延 123

一 镜头的涵义和摄像机镜头 123

二 电视艺术的镜头类别 125

三 镜头的运动形式和手法 127

第二节 景别与空镜头 137

一 电视艺术的诸种景别 137

二 见景不见人的空镜头 143

第三节 电视的有声画面 151

一 电视画面基本特征 151

二 电视画面的构图因素 153

三 电视字幕与声画搭配 157

第五章 电视录音 162

第一节 录音条件与技艺 162

一 录音条件与录音设备 162

二 演播馆(室)与录音 166

三 艺术录音的再现与表现 170

第二节 录音艺术与声音美 174

一 拟音与配音 174

二 外国影视剧译制 178

三 声景与立体声 180

四 优质、技艺、鉴定 186

第六章 实况播出与录像 199

第一节 电视发展与实况节目 199

一 发展中的电视传播 199

二 直播、录播、展播 203

三 文艺竞赛(竞技)节目 211

第二节 春节联欢晚会 213

一 文化渊源与整体把握 214

二 审美心理与年味浓郁 219

三 声画并茂与节目构成 224

四 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 230

第七章 音乐语言 245

第一节 音乐语言与音乐形象 245

一 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 245

二 音乐语言与音乐形象 250

第二节 音乐语言与音乐渊源 255

一 声、音、乐、舞的分与合 255

二 音乐渊源与音乐遗产 258

第三节 音乐语言与表情功能 269

一 直接观照与间接感知 269

二 感情化形象与表情功能 270

第八章 音响语言 279

第一节 音响含义与种类 279

一 音响的含义 279

二 天然音响系统 280

三 人工音响系统 284

四 客观音响、主观音响与乐音音响、噪音音响 285

第二节 音响功能与魅力 291

一 音响的多种功能 291

一 音响的丰富表现力 292

第九章 音响的运用 302

第一节 惯用的十法 302

一 音响开头法 302

二 音响结尾法 304

三 音响重复法 305

四 闹静相接法 306

五 提前相接法 307

六 突起相接法 307

七 音响停顿法 308

八 叠化、叠合法 310

九 音响省略法 311

十 强化、淡化法 312

第二节 变异和综合 312

一 音响变异法 312

二 音响主客观、画内外结合法 313

三 音响综合法 314

第十章 舞蹈语汇和声音 325

第一节 舞蹈艺术 325

一 舞蹈的美学特征 325

二 舞蹈和电视 327

三 中国舞蹈源远流长 328

第二节 舞蹈节目与舞蹈种类 332

一 舞蹈节目 332

二 舞蹈形式和种类 336

第二节 古典舞、民间舞与现代舞 344

一 古典舞 344

二 民间舞 347

二 现代舞 349

四 习俗、社交、体育、新潮舞蹈 351

五 歌舞片和舞蹈音乐 353

第十一章 蒙太奇和有声画面 356

第一节 蒙太奇概念与丰富内涵 356

一 蒙太奇概念的要点 356

二 蒙太奇的主要类型 364

第二节 蒙太奇的作用 376

一 蒙太奇的功能 376

二 蒙太奇理论探讨 380

第十二章 长镜头和有声画面 386

第一节 长镜头的运用和功能 386

一 长镜头的形成和兴起 386

二 长镜头的效能 391

三 巴赞的长镜头理论 395

第二节 长镜头在中国的运用 400

一 立足“影戏”的原始长镜头 401

二 无师自通的早期长镜头 403

三 五十年代的我国长镜头 407

四 近来日趋成热的长镜头 409

五 长短镜头兼用的新趋向 415

第十三章 电视音乐 420

第一节 与生俱来的音乐节目 420

一 音乐实况与录像播出 421

二 音乐节目与实景录像 423

三 音乐节目与歌剧演播 424

第二节 电视音乐艺术片 430

一 电视音乐片的兴起 430

二 民俗性音乐片 438

三 电视音乐风光片 439

四 电视音乐作品片(含音乐家) 440

五 音乐电视——MTV 444

第十四章 声画关系 446

第—节 声音和画面的关系 448

一 画面美与声音美 448

二 声画艺术处理 449

三 声画分立 460

四 声画对位 463

第二节 掌握分寸和关系 472

一 真与假的关系 472

二 动与静的关系 485

三 藏与露的关系 486

第十五章 名著改编 声画纷呈 490

第一节 蔚为壮观和成绩斐然 490

一 《武松》开路与《水浒》戏跟上 491

二 《诸葛亮》在塑造历史人物上的突破 494

三 《西游记》荣获“飞天奖”特别奖 498

四 《红楼梦》也获“飞天奖”特别奖 501

五 中外古典名著改编方兴未艾 506

第二节 现代、当代名著的改编 508

一 《四世同堂》的重大贡献 508

二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512

三 《春蚕》、《秋收》、《残冬》 517

第三节 中外改编成果与改编样式 520

一 “真正再诞生—次” 520

二 中外影视改编模式 523

三 突破禁区与慎重严肃 530

第十六章 电视剧发展历程 534

第一节 起步、初创时期 538

第二节 复苏、起飞时期 539

第三节 发展、提高时期 551

第十七章 哲理性电视剧与有声画面 583

第—节 电视剧的成熟 583

一 电视剧成熟的标志 583

二 声画并茂的哲理性电视剧 584

第二节 哲理的巧妙渗透 585

一 哲理寓于整体形象之中 585

二 哲理寓于“莎士比亚化”之中 593

三 哲理寓于人物命运之中 596

四 哲理寓于美与丑、文明与愚昧对照之中 597

五 哲理寓于“怎样教”的问题之中 602

第十八章 纪实性电视剧与有声画面 612

第—节 崭露头角的剧种 612

一 纪实美学的兴起 612

二 《新岸》的艺术魅力 616

— 《女记者的画外音》 619

四 《新闻启示录》 622

第二节 力量在于真实 627

一 《刘连仁》 627

二 《爱新觉罗·浩》 629

三 《铁人》和《长城向南延伸》等 635

四 纪实性文学与纪实性电视剧 638

第十九章 行动与体语 645

第一节 电视表演的有声与无声 645

一 动作与体语 646

二 程式化表演 649

三 戏曲音乐配置 658

第二节 表演体系与视听形象 663

一 体验派艺术视听形象 663

二 表现派艺术视听形象 665

三 动作语言与动作要领 667

第二十章 现代派思潮与影视创作 676

第一节 现代主义艺术特征 676

第二节 现代派基本创作思想 679

第三节 现代派电影一瞥 685

第四节 科学分析,吸收精华 696

第二十一章 声音节奏与艺术节奏 704

第一节 节奏与韵律 704

一 节奏的多义性 704

二 节奏与诸种艺术 709

第二节 节奏与影视艺术 715

一 影视作品的多种节奏 715

二 确定节奏和表现出来 717

二 万物皆流与万物皆变 727

第二十二章 声音与综合、整一 734

第一节 综合性是电视本性 734

一 声?无听与系统综合 734

二 综合思维是先进思维 736

二 广袤宏观与粒子微观 741

第二节 整体大于局部之和 747

一 整体和局部的统一 747

二 声画珠联璧合 754

后记 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