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肥胖症的定义 1
二、肥胖的判断和肥胖症的诊断 1
第一章 概论 1
三、体脂肪量 7
(一) 体密度测定法 7
(二) 身高体重计算法 8
(三) 腰围体重计算法 9
(四) 总体水测定法 9
(五) 全体钾放射测定法 9
(六) 皮下脂肪厚度测定法 10
(七) 其它测定方法 14
四、肥胖症的发生率 15
第二章 肥胖症的病因 17
一、热量摄入过多 17
三、运动量 20
二、遗传因素 20
四、饮食习惯与嗜好因素 22
五、社会因素 23
六、性别、年龄及职业因素 25
七、疾病 26
八、妊娠 27
九、祖国医学论述肥胖的病因病机 28
(一) 肥胖的病因 28
(二) 肥胖的病机 29
第三章 肥胖症的分类和鉴别诊断 33
一、分类 33
(一) 单纯性肥胖 33
(二) 遗传性肥胖 34
(四) 内分泌性肥胖 35
(三) 下丘脑性必肥胖 35
二、鉴别诊断 37
(一) 单纯性肥胖与柯兴氏综合征 37
(五) 药原性肥胖 38
(二)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 38
(三) 胰岛素瘤 38
(四) 多囊性卵巢综合征(Stein—Leventhal氏综合征) 38
(五) Laurence—Moon—Biedl氏综合征 39
(六) 痛性肥胖(Dercum′s病) 39
第四章 肥胖症的病理 40
一、脂肪组织与脂肪细胞 40
二、脂肪的沉积 41
三、脂肪的动用 43
(一) 能量代谢变化 45
四、肥胖的代谢变化 45
(二) 糖代谢变化 47
(三) 脂类代谢变化 47
(四) 蛋白质代谢变化 49
(五) 水盐代谢变化 49
五、肥胖的内分泌改变 49
(一) 胰岛素的变化 49
(二) 肾上腺皮质激素—一皮质醇的变化 52
(三) 生长激素的变化 54
(四) 甲状腺激素 54
(五) 性腺激素 55
(六) 儿茶酚胺 55
(七) 胰高血糖素 55
一、增加死亡率 57
第五章 肥胖症的合并症 57
二、心血管疾病 59
三、肺心综合征(Pickwickian Syndrome) 61
四、糖尿病 63
五、肝脏疾病 65
六、痛风和胆石症 66
七、其它疾病 67
第六章 肥胖症的饮食疗法 69
一、饮食治疗的原则 70
二、饮食管理治疗 74
(一) 低热量饮食疗法 74
(二) 间歇饥饿疗法 80
(三) 全饥饿疗法 80
三、饮食质量 81
四、药膳减肥 83
第七章 肥胖症的运动疗法 89
第八章 肥胖症的中药治疗 93
一、肥胖症的辨证分型 93
二、肥胖症的基本治法 95
(一) 疏肝法 95
(二) 清热法 96
(三) 补气法 96
(四) 祛痰燥湿法 96
(五) 利水法 97
(六) 养阴法 97
(七) 消导法 97
(八) 温阳法 97
三、肥胖症的治验良方 98
(九) 活血化瘀法 98
第九章 针灸减肥 106
一、减肥常用穴位 106
二、辨证论治 118
三、影响针灸减肥的一些因素 121
四、针灸减肥作用机理 123
(一) 改善物质代谢异常 123
(二) 纠正内分泌改变,影响神经外周介质 125
(三) 肥胖合并心血管病减肥机理 128
(四) 其它途径 131
第十章 肥胖症的药物疗法 132
一、药物治疗的适应症 132
二、食欲抑制剂 133
三、口服降糖药一双胍类 137
四、代谢刺激剂 138
第十一章 肥胖症的外科治疗 140
第十二章 推拿减肥 141
一、腹部按摩减肥法 141
二、捏脊减肥法 143
三、自我按摩减肥术 145
(一) 肩部、上肢减肥 146
(二) 腰部减肥 149
(三) 腹部减肥 150
(四) 臀部、下肢减肥 152
(五) 自我按摩减肥注意事项 155
第十三章 肥胖症的预后和预防 158
一、肥胖症的预后 158
二、肥胖症的预防 159
参考文献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