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砂岩油田开发》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道品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502119760
  • 页数:354 页
图书介绍:

绪论 1

参考文献 3

第一章 低渗透油田的概念及我国储量分布状况 4

第一节 低渗透油田的概念和界限 4

一、低渗透油层上限 4

二、低渗透油层下限 5

三、低渗透油田分类 8

第二节 低渗透油田储量分布状况 9

一、低渗透油田广泛分布于各个油区 10

二、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层都可形成低渗透储层,在同一个油区相比较老地层低渗透储层所占比例较高 10

三、目前发现的低渗透储层以中深埋藏深度为主 11

四、低渗透储层油藏以大中型油藏为主 12

五、低渗透储层分布于各种岩性中 12

六、低渗透油藏类型以构造岩性油藏为主 12

参考文献 13

八、低渗透储层采油性质比较好 13

七、低渗透储层中特低渗透层占有相当高的比例 13

第二章 低渗透油田储层沉积和分布特征 14

第一节 陆相含油气盆地储层沉积特征概述及低渗透储层成因分类 14

一、陆相含油气盆地储层沉积特征概述 14

二、低渗透储层成因分类 20

第二节 近源沉积低渗透储层特征 22

一、 山麓洪积扇沉积--砾岩储层 22

二、 冲积扇--辫状河沉积--砾状砂岩储层 23

三、水下扇沉积--砂砾岩储层 23

四、湖底扇重力流沉积 24

第三节 远源沉积低渗透储层特征 25

一、河流相沉积 25

二、三角洲相沉积 26

第四节 成岩作用形成的低渗透储层特征 28

一、压实胶结作用形成的低渗透储层 28

二、压实胶结及溶蚀作用形成的低渗透储层 29

第五节 低渗透油田储层非均质特征 30

参考文献 32

第三章 低渗透储集层物性和孔隙结构特征 33

第一节 低渗透储集层岩性(岩石学)特征 33

一、低渗透储集层的粒度参数 33

二、低渗透储集层的矿物成分 34

三、低渗透储集层中的碎屑颗粒形态和颗粒接触关系 36

四、胶结物和胶结类型 37

第二节 低渗透储集层物性特征 39

一、低渗透储集层的孔隙度 39

二、低渗透储集层的渗透率 39

三、低渗透储集层的油水饱和度 40

四、控制低渗透储集层物性的主要因素 43

五、孔隙度与渗透率之间的关系 44

六、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校正 44

一、储集孔隙空间形态结构特征 45

第三节 低渗透储集层的孔隙结构特征 45

二、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50

三、低渗透储集层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即微观非均质性) 58

四、影响孔隙结构的主要因素 59

第四节 低渗透储集层的表面物理性质特征和水驱油效率 60

一、低渗透油层的润湿性 60

二、润湿性对水驱油效率的影响 61

三、比表面 62

第五节 低渗透储集层的敏感性特征 62

一、油层损害的一般类型和原因 63

二、低渗透油层的微粒粘土矿物类型及其敏感特性 63

三、油层粘土矿物敏感类型评价和机理实验分析 65

四、油田注水开发中析出的新生矿物--垢的形成、预防和处理 67

第六节 低渗透储集层的综合分类评价 69

一、分类评价的基本原则和参数 69

二、低渗透储集层的综合分类评价 70

参考文献 73

第四章 低渗透油田储层裂缝特征及其研究方法 75

第一节 概述 75

第二节 天然裂缝的地质特征 77

一、成因特征 77

二、产状特征 78

三、发育特征 79

四、规模特征 81

五、开启特征 82

六、孔、渗特征 83

七、动态特征 83

第三节 天然裂缝系统的识别 83

一、岩心裂缝观测描述 83

二、露头裂缝观测描述 84

三、测井裂缝识别方法 85

四、裂缝的动态识别标志 86

五、地应力测量及分析 87

第四节 天然裂缝的表征 88

一、确定裂缝主要表征参数 88

二、建立裂缝发育综合剖面 92

三、划分裂缝发育区带 92

四、进行裂缝数值模拟 95

五、预测裂缝发育规律 97

六、评价裂缝系统对开发的可能影响 101

第五节 带裂缝的砂岩油田储层综合分类及其主要特征 102

一、前人对裂缝性储集层的分类 102

二、本书分类及其主要特征 103

参考文献 104

第五章 低渗透油田原油性质、地层压力和驱动能量特征 105

第一节 低渗透油田原油性质特征 105

第二节 低渗透油田地层压力特征 108

一、与地层沉积和欠压实有关的异常高压 108

二、与构造作用有关的异常高压 108

第三节 低渗透油田驱动能量特征 110

参考文献 113

第六章 低渗透油层油水渗流机理和特征 114

第一节 渗流环境与物理化学作用 114

一、多孔介质 114

二、表面分子力和毛管力作用 117

三、原油边界层 120

第二节 低渗透油层油水单相渗流 125

一、低渗透油层中渗流的复杂性 125

二、低渗透地层中渗流过程的实验结果 127

三、低渗透油层中的单相渗流数学方程 128

四、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的关系 133

五、径向渗流时压力分布特征 135

六、启动压力对单井产量的影响 136

第三节 低渗透油层中的两相渗流 137

一、连续性方程 137

二、油水的运动方程 138

三、启动压力对含水率变化的影响 140

四、低渗透油层中油水相对渗透率特征 141

五、低渗透油藏的采收率问题 148

参考文献 152

第七章 低渗透油田开发特征 154

第一节 自然产能低,生产压差大,压裂后增产幅度较大 154

第二节 采用消耗方式开发,产量递减快,压力下降快,一次采收率很低 156

第三节 注水井吸水能力低,启动压力和注水压力高 158

第四节 油井见注水效果较慢,压力、产量变化不如中高渗透油层敏感 160

第五节 裂缝性砂岩油田注水井吸水能力强,油井水窜严重 162

一、注水井特征 162

二、油井特征 163

三、严格控制注水压力和注采比 165

第六节 低渗透油田见水后采液(油)指数大幅度下降,稳产难度很大 166

一、油井见水后采液(油)指数大幅度下降,稳产难度很大 166

二、低含水阶段含水上升较慢,是重要的采油期 168

参考文献 170

第八章 低渗透油田开发的基本原则和部署 171

第一节 低渗透油田的开发程序 171

一、开发提前介入,落实生产能力,优选富集区块 171

二、进行早期油藏评价,编制开发概念设计 172

三、加深油藏研究试验,编制和优选正式总体开发方案 172

四、整体部署、分批实施、跟踪研究、即时调整 173

五、逐步加强和完善注采系统 173

第二节 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方式 174

一、低渗透油田不同驱动方式效果的一般分析 174

二、天然能量小的油田,一般应早期注水保持压力 177

三、弹性能量较大的油田和异常高压油田,可以适当推迟注水时间,尽量增加无水采油量 178

四、低渗透油田发另一种保持压力的方式--注气 182

第三节 低渗透油田开发层系的划分与组合 185

一、开发层系划分与组合的一般原则 185

二、低渗透油田开发层系的具体状况 186

一、 井网密度对低渗透油田开发的意义 189

第四节 低渗透油田开发的井网密度 189

二、 影响低渗透油田合理井网密度的技术因素分析 190

三、井网密度的经济界限 200

四、合理实用井网密度的确定 205

第五节 低渗透油田开发的注采井网部署 210

一、确定面积注水井网合理布置的方法和依据 210

二、注水井吸水指数的确定 212

三、面积注水井网的实际应用 214

第六节 裂缝性砂岩油田的井网部署 217

一、我国裂缝性砂岩油田注水开发井网实施状况 218

二、国外裂缝性砂岩油田注水开发井网部置简况 223

三、裂缝性砂岩油田注水开发井网合理部署的基本原则和实施步骤 224

第七节 采用水平井整体注水开发裂缝性和低渗透油藏问题的讨论 227

一、水平井技术发展概况 227

二、水平井开采裂缝性和低渗透油藏情况 227

三、水平井整体注水开发油藏问题的现况和讨论 229

一、采油系统 232

第八节 低渗透油田注采压力系统的建立和评价 232

二、注水系统 236

三、注采压力系统评价 239

四、注采系统另一种评价方法--注采系统压力平衡图分析方法 240

五、合理注采比确定 241

第九节 低渗透油田提高采收率和改善水驱效果的方法 243

一、提高采收率方法 243

二、改善水驱效果方法 244

三、微生物采油 246

参考文献 247

第九章 开发低渗透油田的主要工艺技术措施 249

第一节 油层保护技术 249

一、钻井过程中的油层保护技术 249

二、完井固井中的油层保护技术 250

三、射孔过程中的油层保护技术 251

四、压裂过程中的油层保护技术 251

七、生产和井下作业过程中的油层保护技术 252

五、酸化过程中的油层保护技术 252

六、注水过程中的油层保护技术 252

第二节 高效射孔技术 253

一、高效射孔器 253

二、射孔工艺技术 254

第三节 压裂改造油层技术 257

一、整体压裂优化设计技术 257

二、压裂工艺技术 260

三、重复压裂 262

四、压裂液和支撑剂 265

第四节 高效注水技术 265

一、水质处理工艺技术 266

二、注水井试注技术 267

三、分层配注工艺技术 268

四、增注工艺技术 270

第五节 机械采油和防蜡降粘技术 272

五、合量注水压力界限 272

一、有杆泵抽油工艺 273

二、螺杆泵空心杆举升工艺及其配套技术 276

三、水力活寒泵抽油工艺技术 277

四、电动潜油泵抽油技术 277

五、气举采油工艺技术 277

第六节 油田动态监测技术 277

一、测压工艺技术 278

二、现代试井解释方法 278

三、采油并分层测试工艺技术 281

四、注水井吸水剖面测试工艺技术 282

五、软件计量技术 283

六、工程测井工艺技术 284

第七节 地面工艺流程技术 284

一、安塞油田“单、短、简、小、串”配套技术 284

二、榆树林油田单管同径小环集油二级布站集输流程 287

一、丛式定向井开采技术 288

第八节 丛式定向井、水平井和小井眼井的开采技术 288

二、水平井采发技术 290

三、小井眼开采技术 294

参考文献 297

第十章 低渗透油田开发实例 298

第一节 朝阳沟油田 298

一、油藏地质特征 298

二、油田开发历程和开发水平 299

三、油田开发中的主要作法 301

四、认识和结论 305

第二节 新民油田 306

一、油藏地质特征 306

二、油田开发历程和开发水平 307

三、油田开发中的主要作法 308

一、油藏地质特征 313

第三节 北大港油田马西深层油藏 313

四、认识和结论 313

二、油藏开发历程和开发水平 316

三、油藏开发过程中的主要作法 317

四、认识和结论 321

第四节 渤南油田 322

一、油藏地质特征 322

二、油田开发历程和开发水平 323

三、油田开发中的主要作法 324

四、认识和结论 329

第五节 安塞油田 329

一、油藏地质特征 330

二、油田开发历程和开发水平 332

三、油田开发中的主要作法 333

第六节 部善油田 337

一、油藏地质特征 337

四、认识和结论 337

二、油田开发历程和开发水平 339

三、油田开发中的主要作法 339

四、认识和结论 344

第十一章 总结与展望 345

第一节 低渗透油田开发问题简要总结 345

一、影响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 345

二、提高油井产量、改善开发效果的主要措施 346

三、减少投资、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 348

第二节 我国低渗透油田开发的展望 349

一、大庆油区外围东部地区 350

二、吉林油区(松辽盆地南部地区) 351

三、大港油区 352

四、陕甘宁盆地 352

五、新疆(北疆)油区 353

六、川中地区 353

参考文献 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