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丛书》序 1
梁序 1
自序 1
第一章 公羊学的性质 1
一、公羊学是区别于心性儒学的政治儒学 1
(一)公羊学的焦虑是制度性的焦虑 2
(二)公羊学主张在制度中来完善人性 3
(三)公羊学的实践目标不在成己成德而在改制立法 6
二、公羊学是区别于政治化儒学的批判儒学 9
(一)何谓政治化的儒学 9
1.政治化的儒学将君主制度绝对化 10
2.政治化的儒学将君主制度永恒化 11
3.政治化的儒学将君主制度神圣化 12
(二)公羊学不是政治化的儒学 13
1.公羊学反对将君主制度绝对化 13
2.公羊学反对将君主制度永恒化 14
3.公羊学反对将君主制度神圣化 15
(三)公羊学是儒学传统中的批判儒学 16
1.公羊学的批判精神直接源于《春秋》经 17
2.公羊学的批判是政治批判与制度批判 17
3.公羊学批判的二重标准与二重性 21
三、公羊学是区别于内圣儒学的外王儒学 27
(一)内圣外王释义 28
1.庄子对内圣外王的解释 28
2.荀子对内圣外王的解释 29
3.内圣外王的本来含义 30
(二)内圣儒学与外王儒学辩正 31
1.心性儒学不当外王儒学之名而是内圣儒学 31
2.公羊学不当内圣儒学之名而是外王儒学 33
(三)公羊学外王的基本特征:向世界开放的结构性思维方式 37
1.公羊学反对将儒学封闭在生命心性的领域 38
2.公羊学反对将儒学局限在个体存在的领域 40
3.公羊学反对将儒学禁锢在形上超越的领域 43
四、公羊学是在黑暗时代提供希望的实践儒学 45
(一)公羊学是在黑暗时代提供希望的实践儒学 45
1.公羊学产生于黑暗痛苦的时代 45
2.公羊学在其历史信仰中为乱世提供了希望 46
3.公羊家的希望学说不是乌托邦空想 50
(二)公羊学是在希望中积极从事实践的儒学 55
1.公羊学注重希望决定公羊学是实践儒学 55
2.公羊学关注历史决定公羊学是实践儒学 56
3.历史证明公羊学是实践儒学 56
第二章 公羊学的创立与传承 61
一、公羊学创立于孔子 61
(一)公羊学是春秋学 61
(二)《公羊传》是孔子自传 64
(三)公羊口说是孔子亲说 68
二、公羊学的传承 73
(一)孟子与公羊学 74
2.孟子传公羊张三世之微言 75
1.孟子传公羊《春秋》当新王之微言 75
3.孟子传公羊托事明义之旨 76
4.孟子传公羊尊王大义 76
5.孟子传公羊民贵君轻大义 77
6.孟子传公羊君臣大义 77
7.孟子传公羊改制微言 77
(二)荀子与公羊学 78
1.荀子传公羊通三统之说 79
2.荀子传公羊大一统之义 79
3.荀子传公羊讥世卿之义 79
7.荀子传公羊礼制 80
6.荀子传公羊三代改制质文之义 80
5.荀子传公羊异内外之义 80
4.荀子传公羊民贵君轻之义 80
(三)司马迁与公羊学 81
1.史迁传公羊《春秋》当新王之微言 82
2.史迁传公羊通三统之说 82
3.史迁传公羊大一统之义 83
4.史迁传公羊大居正之义 83
5.史迁传公羊大复仇之义 84
6.史迁传公羊孔子为王之义 84
(四)董仲舒、何休与公羊学 85
第三章 公羊学的基本思想(上) 91
一、《春秋》新王说 91
(一)孔子为何要作《春秋》 92
(二)历代公羊家及汉儒对《春秋》新王说的论述 94
(三)《春秋》当新王举例 96
(四)《春秋》新王说的意义 99
二、《春秋》王鲁说 101
(—)《春秋》王鲁名义 102
(二)为何《春秋》要托王于鲁 104
(三)《春秋》王鲁举例 109
(四)《春秋》王鲁说的意义 113
三、孔子为王说 115
(一)“王”字的含义 115
(二)孔子有为王的意思表示 121
(三)公羊家对孔子为王的具体论述 125
1.孔子为圣王说 125
2.孔子为素王说 126
3.孔子为文王说 128
4.孔子为先王说 131
5.孔子为后王说 132
(四)孔子为王的意义 134
(五)孔子为王说在历史上的消失 137
1.以孔子为史学家使孔子为王之义消失 137
2.以孔子为教育家使孔子为王之义消失 138
3.以孔子为道德家使孔子为王之义消失 140
4.以孔子为哲学家使孔子为王之义消失 142
四、孔子改制说 145
(一)孔子为王作《春秋》改旧制立新制 146
1.《论语》中关于孔子改制的论述 149
(二)公羊家关于孔子改制的论述 149
2.汉公羊家关于孔子改制的论述 152
3.《纬书》中关于孔子改制的论述 153
(三)孔子所改之制举例 155
1.孔子改定夏时制 156
2.孔子改定嫡子继承制 158
3.孔子改定亲迎制 165
4.孔子改定三田制 168
5.孔子改定选举制 170
6.孔子改定郊制 174
(四)孔子改制以待后王取法 178
(五)孔子改制说的意义 182
五、天子一爵说 191
第四章 公羊学的基本思想(中) 191
(一)春秋前天子非爵 192
(二)天子一爵是孔子所改 194
(三)天子一爵是公羊家所传 197
(四)天子一爵说的现代诠释 199
(五)《春秋》三等爵制的迷惑 201
(六)天子一爵与受命而王的深刻矛盾 203
(七)天子一爵说的意义 205
六、天人感应说 206
(一)天人感应说本于《春秋》 207
(二)天人感应说举例 209
(三)天人感应的理论架构 213
(四)天人感应说的批判功能与效用 216
(五)天人感应说的意义 218
七、夷夏之辩说 221
(一)夷夏之辩的性质 221
(二)夷夏并非绝对界限 224
(三)夷夏之辩与民族主义 227
(四)夷夏之辩说的意义 230
八、经权说 232
(一)经权说本孔子思想 233
(二)公羊家的权道思想 234
(三)“实与文不与”中的经权思想 237
(四)经权说举例 239
1.公羊家关于守经的思想 240
2.公羊家关于行权的思想 241
(五)经权说的意义 245
第五章 公羊学的基本思想(下) 251
九、张三世说 251
(一)《春秋》中的三世说 252
1.据乱世 252
2.升平世 254
3.太平世 255
(二)诸经中的三世说 257
1.三世说体现在《论语》中 258
2.三世说体现在《孟子》中 259
3.三世说体现在《礼运》中 259
(三)三世说的性质 261
1.三世说表达的是一种历史信仰 262
2.三世说表明历史不是合乎理性的逻辑发展过程 262
3.三世说表明人类历史的演进是道德的演进 263
4.三世说表明人类在历史中有其希望 264
5.三世说标出的太平大同理想具有普世性与超时代性 265
(四)三世说的意义 266
十、大一统说 268
(—)公羊家提出大—统说的时代背景 269
(二)公羊家关于大一统说的论述 270
(三)大一统思想的形上含义 277
(四)大一统思想的形下含义 284
(五)大一统说的意义 289
十一、通三统说 295
(一)公羊家对通三统的看法 296
1.《论语》中的通三统思想 296
2.《春秋》经传何注中的通三统思想 298
3.董子《春秋繁露》中的通三统思想 302
4.《白虎通》中的通三统思想 305
(二)通三统的性质 306
1.通三统是就三正上说 306
2.通三统是要解决新王改制中新统与旧统的关系问题 307
3.通三统中存二王后的思想具有民主的性质 308
4.通三统是托为三统而非历史事实 309
(三)通三统说与终始五德说 310
(四)通三统说的意义 312
十二、大复仇说 315
(一)公羊家对大复仇说的论述 316
1.国君复国君杀祖杀父之仇 316
2.个人复国君杀父之仇 323
3.臣子复乱贼弑君之仇 327
(二)大复仇说所体现的精神 329
1.大复仇说体现了中华民族尚耻的精神 329
2.大复仇说体现了在历史中追求自然公正的精神 331
3.大复仇说体现了儒家批判无道君主的精神 334
(三)今古文在复仇问题上的分歧 335
(四)大复仇说的意义 339
一、儒家大一统的政治智慧与中国政治文化的重建 348
第六章 公羊学散论 348
(一)大一统思想的本来含义 350
(二)大一统思想的真实价值 354
二、《春秋》孔子为王辩 357
(一)诸家之解释及其辩正 358
1.“王”为时王说 358
2.“王”为春王说 359
3.“王”为三王说 359
4.“王”为文王说 359
(二)公羊“王”为文王之争讼 360
(三)孔子为文王辩 363
三、公羊札记 366
后记 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