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册目录 1
总序 刘海藩 1
前言 3
第一篇 信息时代与21世纪领导 3
第一章 走进信息时代 3
第一节 信息的魅力 3
一、信息就是力量、效率、财富 3
二、未来学家如是说 5
(一)新加坡ONE是什么 8
一、新加坡的“全民网络”计划 8
第二节 信息社会 8
(二)应用与服务 9
(三)热行计划 9
二、英国构建信息社会的国家战略 9
(一)目标 10
(二)国家战略 10
(三)应用与服务 10
三、网络环境下卓越的信息服务 11
(六)电子广告 12
(五)电子图书馆 12
(八)电子转账 12
(七)电子订货 12
(四)电子学校 12
(三)电子咨询 12
(二)电子商城购物 12
(一)电子邮件 12
(九)电子公告板 13
(十)电子数据交换 13
四、Intemet的触角 13
(一)信息传播 14
(二)通讯联络 14
(三)开展专题讨论 14
(四)进行资料检索 14
(五)专利服务 14
(一)商业间谍防不胜防 15
五、当代间谍何其多--无处不在的信息较量 15
(二)科技秘密外泄惨痛教训 17
(三)美以间谍战未有穷期 19
第三节 信息竞争--看不见的战线 20
一、没有硝烟的恐怖 20
二、无形的战争 21
三、现代战争的信息威慑 25
(一)信息垄断威慑 25
(二)信息欺骗威慑 25
(三)信息讹诈威慑 25
(四)系统攻击威慑 25
四、信息战是多种作战形式的综合 26
(一)指挥与控制战 26
(四)心理战 27
(三)电子战 27
(二)情报战 27
(五)黑客战 28
(六)经济信息战 29
(七)电脑空间战 30
第二章 信息时代对领导者的挑战 33
第一节 信息时代领导者的素质要求 33
一、领导者的信息观念和意识 33
二、领导者的知识素养 35
(二)灵活应变能力 36
(三)改革创新能力 36
(一)筹划和判断能力 36
三、领导者的综合能力 36
(四)组织指挥协调能力 37
(五)人际交往能力 37
四、群体科学决策层--事业成功的保证 38
(一)海湾战争对领导决策的启示 38
(二)企业活力的源泉 39
(三)微软公司成功的秘密 40
第二节 驾驭信息的领导能力 41
一、同样的信息不同的领导者有不同的处理结果 41
(一)从微观信息分析宏观市场态势 41
(二)从苗头性信息发现倾向问题 41
(三)从过去到现在的发展过程推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42
(五)把一次性增值发展为多次性增值 43
(四)从个别现象提示普遍规律 43
(六)及时发现机遇,善于抓住机遇、创造机遇 44
二、同样的信息不同的领导者有不同的价值判断 45
三、在信息海洋中“闲庭信步”还是“呛水淹没” 46
(一)CIO的诞生 47
(二)全新的战争形态 47
(三)中国上海的崛起 48
第三章 领导者运用信息的方法技巧 50
第一节 信息利用需要新思维 50
一、信息利用与创造性思维 51
二、信息利用与灵活性思维 53
(一)咨询、智囊机构的必要性 54
一、要有自己的谋士、情报人员和相应机构 54
第二节 善于咨询 54
(二)咨询对领导决策的意义 57
二、咨询机构的任务、原则与构成 58
(一)咨询的使命 58
(二)咨询的原则 59
(三)咨询机构的构成 61
(四)咨询机构的人员配备 63
第三节 民主的价值 64
一、创造畅所欲言的环境 64
二、力求客观--不容忽视的民间人士与机构 65
三、兼听则明--善于听取不同意见 66
(一)成功企业的关键--聚集一批技术精英 67
(二)激励与团队精神 67
四、关键在于人才--高科技信息企业的经营管理经验 67
五、平行而同步地做每一件事--微软公司的运营战略 68
第四章 领导活动中的信息处理、加工与利用 70
第一节 信息的获取 70
一、打开一扇扇窗口 70
(一)各类文献、图书、刊物、报纸、广播、电视 70
(二)上级的指示、要求和下级的报告、反映 71
(三)公共关系:包括与各类公众的交往、展销会、信息交流会、记者招待 71
二、开凿一条条渠道 72
(一)信息开发 72
(二)在搜集信息过程中必须特别注意的问题 73
(三)搜集资料信息的方法 73
(四)组织内部如何沟通信息 75
第二节 信息的加工处理 76
一、信息的传递 76
(一)信息传递的基本要求 76
(二)信息传递的方法 76
二、信息的加工 76
(一)信息筛选 76
(二)信息加工 77
三、信息的贮存 78
四、信息的检索和输出 79
五、信息的反馈 79
(三)信息系统是指社会经济组织中的信息网 80
(二)信息系统是指信息的取得过程 80
一、信息系统的含义 80
(一)信息系统是指信息的集合 80
第三节 信息系统的构成及要求 80
二、信息系统的构成 81
(一)信息系统的情报部门 81
(二)信息系统的统计部门 81
(三)信息系统的档案部门 81
(四)信息系统的数据库 82
(五)信息系统的图书资料部门 82
(六)信息系统的咨询、监督、反馈部门 82
三、信息系统的人员结构及素质要求 82
(一)日本企业的经验 83
一、挖掘与创新 83
第四节 信息的利用 83
(二)“老字号”导入CIS新战略 84
(三)“今日”成功之路 85
(四)90年代美国企业新举措 87
二、领导者的信息误区 88
(一)信息是把双刃剑 88
(二)信息垃圾满头脑 93
第五章 踏上信息高速公路 99
第一节 信息高速公路将人类带向何方 99
一、浪潮的兴起 99
二、光明的前景 100
(一)创立“电子化政府” 100
(二)改善医疗保健服务 101
(三)促进科学研究和科学技术发展 102
(四)改善国民教育 103
(五)居家办公 104
(六)家庭信息中心 104
(七)电子商业 105
(八)多媒体会议系统 107
(九)电子金融 107
(十)辅助决策 107
第二节 一种新的世界文明 107
一、法国--急起直追 108
二、英国--不惜巨资 108
(一)信息高速公路的最终形式是一个可以互连和互操作的网络之网络 109
(二)信息高速公路由公共与私营部门合作建立 109
四、加拿大--蓄势待发 109
三、俄罗斯--十年筹谋 109
(三)在设施、产品和服务项目方面实行竞争 110
(四)加紧制定有关公共政策 110
五、日本--上下同心 110
六、新加坡--奋发蹈厉 112
七、韩国--大块文章 113
八、中国--跨越前进 114
(一)重大战略举措 115
(二)在希望的田野上 117
第三节 借机增强领导力 118
(二)支持不同层次的决策 119
一、计算机辅助决策 119
(一)支持半结构或非结构化的决策问题 119
(三)支持不同阶段的决策 120
(四)一种开放式系统 120
二、计算机参与管理 120
(一)文件资料传输 120
(二)信息查询和检索 121
(三)刊物和印刷服务 121
(四)培训和咨询服务 121
(五)集成服务 121
三、让压力成为动力 122
加强学习努力实践 不断提高领导水平 胡锦涛 123
要论 123
附录 123
努力提高领导工作水平认真做好宣传思想工作 丁关根 126
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保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69周年 张万年 131
论坛 137
试论决策信息科学化 张树敏 黄靖 137
谈谈决策中的本质信息 仲郑 139
现代决策对信息的要求 袁庆学 141
决策咨询用户信息需求探析 索传军 144
一条信息利三方 彭石普 148
参考 150
领导者运用信息科学决策的艺术 曾惠民 150
提高信息采用率 为政论领导决策服务 朱钢 152
决策原则与信息收集 罗曼 154
领导决策中的“信息差” 杨敬东 156
不懂行情即上马 濒临倒闭摸准信息转新品 起死回生 彭石普 158
第二篇 信息时代与领导决策 163
第一章 信息与决策 163
第一节 信息社会五个特征 163
(一)信息与信息社会 163
(二)认识信息的特点 166
第二节 《论持久战》的启示 168
第三节 海湾战争留给决策者的思索 170
(一)决策环境更加复杂 170
(二)情报信息及时准确 171
(一)信息是形象定位的依据 172
第四节 信息--CI战略的前提 172
(二)为产品创新寻找灵感 173
(三)为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保证 174
(四)为扩大对外宣传创造时机 174
第二章 决策的信息系统 177
第一节 决策中的信息 177
第二节 信息的收集与处理 179
一、广开言路 179
唐玄宗自食绝谏路之苦果 179
韦尔奇依靠“大家出主意” 180
土光敏夫的“合理化主义” 181
张学良哭谏“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82
二、勇于进谏 182
粟裕大胆建议中央军委改变渡江南下计划 183
三、关于纳谏 183
毛泽东采纳党外人士的提议实行精兵简政 183
邓小平倾听科学家和教育家的意见 184
宝钢领导尊重专家意见攻克难关 185
四、利用信息 186
毛泽东与斯诺夫妇合影的含义 186
镇海炼化打开了通向世界的窗口 188
斯大林为何敢作出从东部调军的决策 189
“大宇”有效利用信息走向世界 190
失败的美国人--谈外信息不明 191
成功之母 191
附录 191
盲人骑瞎马 夜半临深池--谈决策活动中的内信息 193
辛勤耕耘无结果--谈决策中的平行信息 194
赫鲁晓夫与梁赞州的惨败--谈虚假信息的危害 196
迟到“超级慢车”--谈信息收集的及时性 198
“挑战者”号发射失败说明了什么--谈信息的传递 199
从“肯尼迪被刺”谈起--谈信息的筛选术 201
“蚯蚓热”后的思考--谈患的分析检验 203
为了将来,请记住这场火灾--谈管理信息 205
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失误说明了什么--谈信息反馈 207
从“楚国差点失美玉”说起--略谈认识的局限性引起的信息失真 209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谈信息的真实性、全面性 211
柏拉图--统治的艺术就是把刚毅和智慧之士的德行结合起来 212
外国名人谈 212
亚里士多德--领导者必须重视政治的美德和恶德 215
马基雅维利--政治家要具备狮子与狐狸的双重本领 218
霍尔巴赫--治国的艺术是一切艺术中难度最大的艺术 220
艾柯卡--领导者的作风意味着要树立榜样 222
蒙哥马利--领导艺术的开端,似乎是一场赢得人心的战斗 225
中曾根康弘--没有远见的政治是不可能起到领导作用的 227
松下幸之助--领导者最重要的是能做到宽严并济 229
李光耀--领导的艺术就是要做到能随机应变 233
第一节 概述 237
二、调查与研究的区别和联系 237
一、调查研究的概念 237
第一章 调查研究 237
第三篇 调研:决策成败的信息准备 237
三、调查研究的基本要求 238
四、调查研究的层次及相互关系 239
(一)实情研究 239
(二)理论研究 239
(三)政策研究 240
(四)三个研究层次的相互关系 240
(五)三个层次调查研究的基本要求 241
第二节 调查研究的意义 241
一、调查研究是坚持辩证唯物论认识论的必然要求 241
二、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绝对要求 242
三、调查研究是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长期要求 243
四、调查研究是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迫切要求 245
第三节 调查研究与科学决策 246
一、调查研究在科学决策中的地位和作用 246
(一)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基石 246
(二)调查研究在科学决策中的作用 248
二、调查研究与科学决策的一致性 249
(一)科学决策的原则 249
(二)调查研究与科学决策的原则是一致的 250
三、调研在决策中实施的原则 252
(一)重视调研,优化决策 252
(二)多谋善断 深谋远虑 255
(二)唯物辩证法是调查研究的根本方法 258
(一)存在决定意识是调查研究的哲学理论基础 258
四、坚持调查研究 洗刷唯心精神 258
(三)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259
附录 260
散论 260
谋事之基 成事之道--谈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260
浅谈调查研究 周运生 262
论坛 265
调查研究与决策 王克君 265
注重调查研究是提高决策水平实现正确领导的保证和基础 解朝来 268
切实加强调查研究努力提高组织工作水平 马宪章 271
专论 274
从调查研究说到领导现代化 高扬 274
电影发行放映现状调查与决策论证 王世声 276
第一节 古代调查研究的产生 280
第二章 调查研究的产生和发展 280
第二节 近代调查研究的发展 281
一、资产阶级调查研究及其特点 281
二、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调查研究 283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的调查研究 284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人的调查研究 286
附录 288
党史文献 288
中共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 288
中共中央关于认真进行调查工作问题给各中央局、各省、市、区党委的一封信 290
毛泽东同志调查研究实践的几个特点 夏德明 邓新文 291
论坛 291
第三章 调查研究的特点和原则 294
第一节 调查研究的特点 294
(一)服务性 294
(二)目的性 294
(三)时效性 294
(四)中介性 295
第二节 党政部门调研的特点 295
(一)政策性 295
(二)层次性 295
(四)宏观性 296
第三节 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 296
(三)内部性 296
一、客观性原则 297
(一)从客观实际出发是搞好调查研究的基础 297
(二)要在真实准确上下工夫 297
(三)力戒主观随意性 300
二、予盾性原则 302
(一)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02
(二)用矛盾的观点进行分析和综合 303
(三)下工夫研究矛盾的特殊性 304
(四)坚持系统观点 305
三、群众性原则 305
(一)要把调查成果变为领导的认识 308
四、实效性原则 308
(二)重大问题争取形成决策 309
(三)经过典型试验,逐步推广 310
五、党性原则 311
(一)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 311
(二)发扬求实务实的精神 312
附录 313
提高深入细致 反对粗枝大叶 陈进玉 313
第四章 调查研究的类型 331
第一节 全面调查 331
一、全面调查的概念和意义 331
二、全面调查的主要形式 331
第二节 重点调查 332
一、重点调查的意义和特点 332
三、全面调查的优缺点 332
二、怎样选择重点调查中的“点” 333
三、进行重点调查应注意的问题 334
第三节 典型调查 334
一、典型调查的概念和形式 334
二、典型调查的理论依据及特点 335
三、典型调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35
四、典型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 336
第四节 抽样调查 337
一、抽样调查的概念 337
二、抽样调查的作用及特点 337
三、抽取样本的类型和方法 338
四、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 339
第五节 跟踪调查 340
一、跟踪调查的内容与特点 340
二、跟踪调查的实施要点 341
三、跟踪调查的社会意义 341
附录 342
提倡蹲点调查 342
开放式调研:党委政策研究工作的新探索 343
第五章 调研人员的素质要求 345
第一节 政治素质 345
第二节 业务素质 346
第三节 道德素质 347
增强调查研究的基本功 349
论坛 349
附录 349
调研员问题初探 350
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 354
要论 355
调查研究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李占成 355
专论 356
努力提高领导干部调查研究的水平 吴向东 356
军队领导干部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张志坚 359
领导干部要积极探索调查研究的新路子 陈增光 361
散论 363
做好调查研究的下篇文章 陈国良 363
组织工作调查研究二题 秦永刚 364
多一点微服私访 王法林 364
毛泽东调查研究艺术探微 孙光华 366
毛泽东调查研究理论 黄正彪 368
第四篇 领导决策能力的培养 375
第一章 决策概述 375
第一节 决策的概念和特征 375
一、决策的概念 375
二、决策的特征 377
第二节 决策要素 380
一、决策者 380
二、决策对象 381
三、信息 382
第三节 领导者就是决策者 384
五、决策结果 384
四、决策的理论方法 384
附录 386
素质论坛 386
唐德宗错杀优伶追悔莫及 毛泽东不抓“反革命”得益非浅--决策者的修养素质 386
“一失足铸成千古恨”--决策者的政治品德素质 388
艳史曝光 壮志难酬--决策者的伦理道德素质 389
犹豫埋杀机--决策者的果断素质 391
按图索骥 马谡痛失街亭--决策者的灵活机动素质 393
一个老实人的悲哀--决策者的创新素质 395
棋圣的遗憾--决策者的体格条件 397
“渤海二号”沉船的教训--决策者的科学素养与专业知识 399
王村长“好心”违法入大狱 刘厂长“为公”销赃受制裁--决策者的法律政策知识 401
打入国际市场的领导决策 罗絮 403
论坛 403
领导干部必须不断提高宏观决策能力 邴晨 406
实事求是地研究和运用决策科学--兼谈我们应有个什么样的学风 秦成志 付春胜 408
正确决策是企业成功的保证 马俊才 411
探讨 417
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和责任化问题--决策与领导关系问题座谈会记要 雷明 417
谈谈领导者的决策风格 袁庆学 李岳来 421
领导者在决策中的个性特征 杨代聪 423
改革时期的决策行为初探 江汉 425
自觉能动性理论与科学决策 凌厚锋 429
二、领导决策体制的结构 432
一、领导决策体制的含义 432
第一节 决策体制的构成 432
第二章 决策体制 432
三、领导决策机制的运行 433
第二节 领导决策的咨询系统--智囊团 435
一、智囊团的产生与发展 435
(一)“三大”的兴起 435
(二)激烈的竞争 436
(三)规划和预测 437
(四)共同的困境 438
(五)战争与和平 439
二、现代智囊团的功能 440
(一)决策咨询 440
(二)综合认识 443
(三)信息集散 445
(四)教育培训 447
(五)输送人才 450
三、现代智囊团的类型 451
(一)官方的智囊团 451
(二)企业的外脑 452
(三)企业的研究所 454
(四)全局性的咨询机构 455
四、怎样合理使用智囊团 455
(一)积极发挥专门参谋人员的作用 455
(二)充分利用社会咨询机构 458
(三)收集群众智慧 459
(四)正确使用智囊团的方法 460
第三节 决策的决断系统 462
一、决断系统的构成 462
二、决断的任务和方式 463
(一)决断的任务 463
(二)决断方式 464
第四节 决策的执行系统 467
一、决策执行的含义 467
二、决策执行的任务和原则 467
(一)决策执行的任务 467
(二)决策执行的原则 467
(一)制定计划 469
三、决策执行的程序 469
(二)安排部署 473
(三)组织实施 473
(四)执行总结 474
第五节 决策的监督系统 475
一、监督的类型 475
(一)按监督时间分类 475
(二)按反馈信息的作用程度分类 475
(三)按监督信息传递的关系分类 476
二、监督的内容 476
(一)监督的依据 476
(二)监督的对象 478
(三)监督的功能 479
(四)监督的任务 480
三、监督的原则 480
(一)全方位原则 480
(二)网络化原则 481
(三)有效性原则 481
四、决策监督的方法 481
(一)审核检查法 481
(二)调查验证法 481
(三)综合协调法 482
第六节 决策的反馈系统 482
一、反馈的概念 482
二、反馈在领导决策中的意义 483
三、反馈系统的类别 484
四、反馈系统的结构 486
(一)串联式单通道反馈结构 486
(二)网络式反馈结构 487
(三)多维立体反馈结构 487
附录 488
探讨 488
体制改革是实现领导决策科学化的重要途径 徐争游 488
乡镇决策体制 非改不可 刘家职 489
浅谈领导决策责任制 陈建坤 491
论坛 493
智囊在决策中的地位和作用 殷莉 493
思想库对决策行为的影响 索传军 495
专家争鸣在决策中的作用 李绍南 497
秘书在决策中的补遗作用 覃道明 500
老同志在决策执行中的“润滑”作用 李电晖 501
从“吝啬一架战斗机的代价”说起--谈智囊团的作用 502
从尼克松下台引出的教训--智囊团不能代替领导决策 504
科学地决策与科学地执行决策是取得胜利的基本保障 506
论决策落实 李廷海 508
试论民主科学决策的执行程序 周应良 511
关于决策落实的几点思考 莫道宏 513
谈“去”之道--关于决策实施的几点思考 张秋耕 季铁华 518
参考 520
决策执行需要把握的几个环节 计高成 520
决策执行中需要坚持的几个原则 胡高标 523
决策执行中的问题及对策 盛宇华 526
落实“难”的成因与对策 张炜东 528
盲点分析 530
“经”是怎样念“歪”的--决策执行难问题的透视及整治 宁超群 530
制定、执行政策的流弊及对策 杨秀春 533
决策落而不实的原因及对策 李廷海 536
决策意识的误区及解剖 施水洲 538
县级决策失误的原因及对策 周建达 540
第三章 决策心理 544
第一节 决策谋略心理 544
一、决策谋略心理的结构分析 544
(一)谋略心理的构成 544
(二)谋略心理的功能 546
(三)谋略心理的利弊分析 547
(一)决策创新思维的特点 549
二、决策谋略的心理基础 549
(二)决策创新思维方式 550
(三)决策创新思维方法 552
三、决策谋略的心理依据 555
(一)个体需求心理 556
(二)群体交往心理 556
(三)消费者心理 558
(四)工作心理 559
(五)博弈对手心理 560
四、心理谋略技法 561
(一)经营决策的心理谋略 561
(三)涉外谈判的心理谋略 563
(二)现代战争中的心理谋略 563
(四)管理失策的心理谋略 564
第二节 决策失误心理 565
一、决策失误的心理成因 565
(一)价值心理偏误 565
(二)用人心理偏误 568
(三)自我心理管理不良 569
二、决策失误后的心理误区 573
(一)麻木不仁 573
(二)惊谎失措 573
(三)自我开脱 573
(五)心灰意冷 574
(四)转嫁责任 574
(六)自暴自弃 575
(七)愤怒攻击 575
三、决策失误后的自我超越 575
(一)决策失误是强者的大学 575
(二)建构高强度的挫折容忍力 576
(三)强化自我心理管理 577
四、价值心理偏误的矫正 578
(一)私欲心理矫正 578
(二)人情偏误心理矫正 579
(三)短视心理矫正 580
一、决策者心理健康的标准 581
第三节 决策者的心理卫生 581
(一)决策者心理健康的涵义 582
(二)决策者心理健康的标准 582
二、决策者常见的心理障碍 583
(一)焦虑 583
(二)忧郁 583
(三)偏执 584
(四)自卑 584
(五)自负 584
(六)虚荣 584
(七)逆反心理 584
(一)强迫症 585
(二)疑病症 585
三、决策者常见的心理疾病 585
(三)抑郁症 586
(四)恐怖症 586
(五)癔病 587
(六)病态人格 587
四、决策者心理危机的自我调节 587
(一)决策者挫折容忍力 587
(二)决策者心理危机的误区 589
(三)决策者心理危机的正向调节 590
(四)决策者心理压力平衡术 593
论坛 596
领导者的决策心理分析 陈铁民 596
附录 596
中庸思想在领导决策中的作用 葛龙华 张成群 599
决策中的形象思维 郭章印 资柏成 600
决策要克服五个心理障碍 袁宗题 603
决策时警惕你的消极情绪 张积家 605
启示 606
出师未捷身先死 壮志未酬恨终天--决策与感情用事 606
成功之母 608
从一段鲜为人知的史实谈起--决策与意志 608
流产的改革方案--决策与态度 609
第四章 决策原则 612
一、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613
赵括纸上谈兵导致全军覆没 613
批判“两个凡是” 614
二、坚持民主与集中相统一的原则 615
彭德怀为何被罢官 615
充分发扬民主的“七千人大会” 616
三、坚持以大局为重的原则 617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617
刘、邓大军顾全大局挺进大别山 618
四、坚持当前利益长远利益相统一的原则 619
吴王纳“螳螂捕蝉”之谏而罢兵 619
西沃德为什么敢买下个“大冰箱” 620
五、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 620
朱德毅然决定“找范石生去” 620
毛泽东为争取和平亲赴重庆谈判 622
六、坚持改革创新与持续发展的原则 624
中国海洋石油公司迈向海外的第一步 624
莲花味精集团不惜血本治理环境污染 625
附录 625
论坛 625
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是我们决策的根本出发点 625
群众路线是正确决策的重要保证 628
没有充分的民主就没有正确的决策 唐铁汉 632
参考 634
决策六原则 张再奇 634
从“巨人”决策失误谈科学决策的原则 资建民 636
第五章 决策的类型 640
一、远谋战略决策 641
毛泽东顺势而谋挺进中原 641
1.决策形势分析 641
2.对全国战争局势的分析 642
3.对大别山区战略地位的分析 642
4.对跃进大别山前途的估计 642
5.决策实施及效果 642
二、智谋战术决策 643
毛泽东声东击西四渡赤水 643
联想集团“瞎子背瘸子”的战术 643
“没有领导”的遵义集体大决策 644
三、众谋集体决策 644
众谋治国良策 645
四、勇谋风险决策 646
毛泽东果敢出兵抗美援朝 646
1.决策情势 646
2.出兵参战的因素分析 647
3.风险预测 647
4.果敢抉择 648
五、稳谋渐进决策 648
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48
六、善谋追踪决策 650
毛泽东弃攻长沙转上井冈山 650
论坛 652
集体决策及其行为分析 李瀛凡 652
附录 652
集体决策应从“凑议”转变为“审议” 石泉贵 655
领导班子决策应把好“六关 曾惠民 戴青 656
群体行为对委员会决策的影响及对策 孟波 657
常委会决策时要克服四种现象 李奕明 661
群体思考在领导集体决策过程中的负面效应 季生 663
理论探讨 667
论毛泽东的决策思想 陆伟民 667
试论陈云同志的经济决策艺术 范久宇 672
论邓小平的决策思想 斯夫 675
当代决策科学的精华--论我党三代领导集体的决策思想 肖浩辉 678
江泽民同志有关决策的部分论述 681
要论 681
决策学是关于领导的科学 钱三强 683
专论 684
中国共产党决策理论的主要特点 陈士光 684
毛泽东决策思维的特点 孟继群 685
浅谈邓小平决策思维的几个特征 张世铭 687
散论 690
决策论 伟辉 690
论决策思维 柴宇球 696
应该建立决策责任制 陈方柱 700
决策管理科学中的中西方文化的比较 伟辉 701
思考 706
对建立健全决策责任制的思考与建议 陈方柱 706
科学决策与社会主义法制 杨尧忠 708
领导决策法律化刍议 邱世忠 709
实现县乡决策科学化的抉择与思考 彭维顺 郭仁祥 711
决策咨询体制改革的思考 孟儆 713
决策法制化的构想 王彦忠 715
说说决策胆魄 陈甲标 717
一失“误”成千古恨--谈竞争者的决策力 718
民主决策中应注意的问题 闵长高 719
决策切忌忽略相关因素 王敏 721
决策中的“蹄钉效应” 尹平生 721
决断的艺术特征 董振国 724
调控决策者角色关系的艺术 廖双全 726
群众路线与领导决策 潘宝才 727
社会惯性与领导决策 张文华 728
科学决策是经济特区实现“两个转变”的关键 崔裕蒙 730
透过编译业务看领导决策 钱伟良 731
决策漫议 范满泓 733
一把手在集体决策过程中的主导艺术 国德全 735
一把手在决策中的“控制”艺术 刘晓文 736
副职参与决策的成功技巧 韩自然 738
副职在一把手离位时怎样应急决策 张天元 740
使决策趋于科学和完善的方法 从国峰 742
领导者在决策时必须处理好几种信息关系 陈新丁 742
公司制决策机制对行政领导决策的启示 吴广正 744
?戒 745
领导者决策的七要七戒 祁建庄 745
决策“十忌” 卜丽芳 748
畸形决策及其防治 陈新 750
透视 752
决策的理性与科学思维方式 汪永全 马瑞平 752
逆反思维与领导决策 邱源海 754
决策与思维方法 肖码 757
决策与唯物辩证法 鄢献生 759
如何取得经营决策成功--对四十二位经营决策心理因素测评 黄红彬 761
第一章 调查研究的实施程序 767
第一节 调研课题的确定 767
一、选定调查课题的目的意义 767
第五篇 领导调研操作实务 767
第二册目录 767
二、调查课题的分类 768
三、怎样选择调查课题 770
四、正确选定课题的基本原则 772
(一)实效性原则 772
(二)科学性原则 772
(三)创造性原则 772
(四)可行性原则 773
第二节 调查方案的设计 773
一、调查指标的设计 773
(一)调查指标和指标体系 773
(二)设计调查指标原则 775
(三)操作定义的设计 776
(四)信度和效度的统一 777
二、调查方案的具体设计 778
(一)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 778
(二)设计调查方案的基本原则 779
(三)调查方案可行性研究 780
第三节 调查研究的准备工作 781
一、明确调查目的 781
二、选择和培训调研人员 781
三、确定调查对象 782
四、学习有关政策和知识 783
五、拟定调查计划和提纲 783
七、调查研究的经费及日常生活用具的准备 784
六、设计必要的调查表格和问卷 784
第四节 调查的联络与接洽 785
一、预先进行联系 785
二、取得被调查的基层单位的主管部门的支持 785
三、必要时在调查前召开群众大会 785
四、有些调查还应同被调查者接触 785
附录 786
不要忽视调查前的调查 张清训 张军咏 姜晓 786
设计调查问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786
问卷调查中的信息偏误及其心理辨析 林毓铭 788
第二章 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 791
一、抽样调查 791
二、重点调查 792
四、综合调查 793
三、专题调查 793
五、统计调查 794
六、追踪调查 794
七、对比调查 795
八、分次调查 795
九、文献法 796
十、问卷调查法 799
(一)问卷的种类 799
(二)问卷的一般结构 801
(三)调查问卷问题的选择、结构和表述 802
(四)调查问卷回答的方式及其说明 805
(五)问卷调查的一般程序 809
(六)怎样提高问卷的回复率 810
(七)对无回答和无效回答的研究 811
(八)问卷设计中常见错误分析 812
十一、民意测验法 844
十二、访问法 846
(一)访问法的概念与特点 846
(二)访问法的类型 846
(三)访谈过程及其技巧 847
(四)集体访谈法 852
(五)集体访谈的实施 852
十三、头脑风暴法 855
十四、反向头脑风暴法 855
十五、德尔菲法 855
十六、派生德尔菲法 856
十七、观察法 857
(一)观察法的概念与特点 857
(二)观察法的类型 857
(三)观察法的实施 858
(四)对观察法的评价 861
附录 862
调查与奖品--问卷调查实感 冯瑗 862
第三章 调查资料的整理 865
一、资料的审核和校订 865
二、资料的分类 866
三、资料的汇编 868
第四章 调查研究的偶然发现 870
一、处理留神 871
二、察颜观色 872
三、听话听“音” 872
四、跟踪“追击” 874
五、闲谈聊天 875
附录 878
政策研究的“发现”技巧 陈方柱 878
第五章 调查研究的分析的方法 882
一、辩证分析法 882
(一)矛盾分析法 882
(二)现象--本质分析法 883
(三)定性--定量分析法 883
(一)传统分析法 884
二、历史研究法 884
(四)分析--综合方法 884
(二)数量分析法 885
三、系统论方法 885
(一)整体分析法 886
(二)结构分析法 886
(三)层次分析法 886
(四)协同相关分析法 887
(五)动态分析法 887
四、逻辑分析法 888
(一)概念分析法 888
(二)判断分析法 888
(四)推理分析法 889
五、比较分析法 890
(一)对比法 891
(二)历史比较法 891
六、分类研究法 892
(一)现象分类法 892
(二)目的分类法 892
(三)本质分类法 892
(四)聚类分析法 893
(五)条件分类法 893
七、因素分析法 893
(一)总体分析 893
(二)关系分析 894
(三)因素树分析 895
八、模糊论方法 896
(一)精确性与复杂性不相容 897
(二)取大取小原则 897
第六章 调查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899
一、防止“长官意志”切忌唯命是从 899
二、防止先入为主 克服主观臆断 899
(三)防止粗技大叶 避免笼笼统统 900
四、防止蜻蜓点水 杜绝走马观花 901
五、防止以假乱真 禁忌以虚代实 902
六、防止居高临下 反对装腔作势 903
七、防止手脚不勤 警戒五官不灵 903
八、防止自以为是 抛弃轻薄自傲 904
调查研究十戒 董观龙 905
附录 905
调研作风不正的十种现象 葛国源 906
第七章 调查报告的撰写 908
第一节 调查研究报告的特点 908
一、真实性 908
二、针对性 908
三、典型性 909
四、系统性 909
第二节 调查研究报告的写作程序 909
一、确立报告主题 909
二、精心选择材料 909
一、标题 910
第三节 调查研究报告的结构模式 910
四、撰写报告成文 910
五、修改报告和补充调查 910
三、布局和拟定提纲 910
二、引言 911
三、方法与步骤介绍 911
(一)介绍调查方式及调查对象 911
(二)介绍资料收集方法与过程 912
(三)介绍资料分析方法 912
四、资料介绍与分析 912
(一)选择的材料不典型,缺乏普遍性 913
一、材料未能说明主题 913
第四节 调查研究及撰写中常见的问题 913
六、附录 913
(二)讨论的主要内容 913
(一)做出研究结论 913
五、结论与讨论 913
(二)选择的材料可信度不高,缺乏真实性 914
二、主题不鲜明,缺乏针对性 914
三、布局不合理,结构松散 914
(一)布局不合理,脱离主题 914
(二)结构松散,层次不清 915
四、文面不规范,语言缺乏表现力 915
(一)文面不规范,不吸引读者 915
二、文字通俗、简洁 916
一、叙述事实力求客观 916
第五节 调查研究报告的写作要求 916
(二)语言缺乏表现力,造成阅读障碍 916
三、选用数表、图表 917
四、引证与注释 917
附录 918
什么样的调研报告易被领导采纳 彭广荣 918
构筑国家级艺术殿堂的成功之路--关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调查 919
机构改革中机关干部思想动态的调查分析 杨培 胡玲娣 张文碧 徐珍珠 930
对“徐家汇国际商城”的调查与思考 童继生 张静 祝勇 冷旭生 938
推动企业进入大市场--上海金属交易所开业一年的调查 吴芝麟 陈良勤 余建国 孙洪康 艾金福 陆志雄 朱继雨 942
上海村级经济发展战略思考 施南昌 沈振新 张土祥 应雪云 946
加快外贸出口提高经济外向度 王新奎 田定宇 徐一鸣 汪道彰 陈心田 陈庆梁 郑崇直 杨代葳 948
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恶化的原因在哪里--来自晋冀鲁豫4省12地市工商银行的调查报告 李福庆 张文中 950
农村的稳定关键在于政策--对部分不受农民欢迎的政策的调查 刘文凯 953
精兵简政出高效 转变职能促发展--刑台县西黄村镇体制改革调查 王金亮 王占芳 刘志恒 盖凤安 956
下放权力·转变职能·搞活企业--北京市房山区服务公司深化改革的调查 王海平 960
第八章 调研成果的评价及其应用 964
第一节 调查研究成果评价的标准 964
一、调查研究成果的真理性标准 964
二、调查研究成果评价的价值标准 964
(一)经济价值 964
(二)社会价值 965
(三)学术价值 965
三、创新指标 966
二、效益指标 966
一、水准指标 966
第二节 调查研究成果评价的指标 966
四、重要性指标 967
五、实用性指标 967
六、完成度指标 967
(三)通信评定方式 968
二、评价方法 968
(四)专家评定方式 968
(一)比较评价法 968
(二)现场评定方式 968
(一)评审会方式 968
一、评价方式 968
第三节 评价的方式和方法 968
(二)分析评价方法 969
(三)综合评价方法 969
第四节 调查研究成果的评估与应用 969
一、评估内容 969
(一)测定学术价值 969
(二)测定社会效应 970
(三)测定经济效益 970
二、调查研究成果的应用 970
(一)应用于政府决策 970
(二)应用于实际工作 970
调研成果的转化与运用方法 刘玉森 971
论坛 971
附录 971
(三)应用于科学研究 971
要论 973
转变工作作风 搞好调查研究 于友先 973
专论 976
防止调查研究中的消极心理效应 刑守润 976
实现“要我搞调研”到“我要搞调研”的转变 郝建生 978
文萃 979
如何微服私访 张三旺 979
下基层调查研究怎样富有成效 杨建亭 981
调研工作如何由“虚”变“实” 骆初 982
一次问卷调查引起的思考 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教育局 984
探讨 984
对县级党政机关调研质量的思考 吴健 986
一把“金钥匙” 李和仁 赵岩 989
?戒 990
领导干部下基层十忌 顾亦兵 990
似这般“假孕妇”怎受欢迎 中共湖南益阳地委政研室 991
小资料 994
国外著名调研机构简介 994
第六篇 领导决策操作实务 1009
第一章 决策的过程 1009
第一节 调研是前提 1009
一、决策的前提是调查 1009
二、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 1009
三、调查研究的科学化与现代化 1011
四、以调研成果作为领导决策的依据 1013
五、调查研究要解决问题 1014
第二节 决策须预测 1015
一、领导决策的预见性 1015
二、预测原理 1016
(一)可知性原理 1016
(二)可能性原理 1016
(三)控制性原理 1016
(四)系统性原理 1016
三、预测程序 1016
(一)准备阶段 1016
(四)预测方法 1017
(三)验证阶段 1017
(二)实施阶段 1017
第三节 决策制定 1018
一、发现问题,正确判断 1019
邓小平对香港回归问题的界定 1019
美国低估了导弹的价值 1020
二、把握关键,确立目标 1021
中国跨世纪的宏伟发展目标 1021
宝钢敢花300亿元买个现代化 1023
三、看准本质,科学预测 1024
粟裕料兵如神的诀窍 1024
一次科学的预测救了1371条人命 1025
深圳机场选址方案之争 1026
四、拟订方案,多方论证 1026
西安保留古城风貌的决策论证 1027
五、权衡利弊,优化选择 1027
引滦入津走哪条路线为好 1027
杜鲁门投弹日本的真正意图 1028
六、抓住机遇,当机立断 1029
菲利浦公司经久不衰的诀窍 1029
《华盛顿邮报》因“水门事件”身价倍增 1030
第四节 决策实施 1030
一、正确理解,坚决执行 1031
童华正确理解皇上的旨意 1031
“小天鹅”是怎样腾飞的 1032
二、准备充分 措施得当 1032
“完整解放大上海” 1032
波、英抗德一负一胜的原因何在 1034
三、指挥协同,宏观调控 1036
周恩来成功指挥核试验 1036
准格尔煤田开发决策好梦难成 1036
四、监督检查 保质保量 1037
海尔集团为何砸毁76台不合格冰箱 1037
IBM公司保证服务质量的经验 1037
五、及时反馈,知错改错 1038
彭雪枫知错改错的精神 1038
“罗马俱乐部”的预言为何错了--谈科学预测中区间长短因素 1040
论坛 1040
附录 1040
任弼时为被错划成富农的农民平反 1040
一百万次计算机的归宿--谈超前预测 1042
乳胶手套的故事--谈市场预测 1044
预测与决策 鄢利民 1046
论毛泽东同志对科学决策程序的贡献 赖亦明 1047
探讨 1050
略论领导决策过程的规律 孙立柱 1050
进一步抓好决策落实 胡富国 1052
人格力量在实施决策中的功能 张志浩 1057
慎决策 快实施 郝小军 1059
政务督查在实施决策中的重要作用 杨学书 1060
如何捕捉决策时机 王官成 1062
领导者决策的逻辑步骤 〔美〕 汤姆·菲尔普 李晢译 1063
第二章 决策方法 1066
第一节 预测方法 1066
一、预测原理 1066
(一)连续性原理 1066
(二)因果性原理 1067
(三)相关性原理 1067
(四)可能性原理 1067
(五)相似性原理 1067
(三)选择预测方法 1068
(二)收集预测资料 1068
二、预测程序 1068
(一)确定预测对象和目的 1068
(四)进行实际预测 1069
三、预测方法 1069
(一)德尔斐法 1070
(二)主观概率预测法 1073
(三)定量预测法 1075
(四)专家预测法 1078
(五)趋势外推法 1081
(六)预测方法的正确应用 1083
第二节 调查研究法 1085
一、调查研究 1085
(一)典型调查 1086
二、调查方法 1086
(二)抽样调查 1087
(三)重点调查 1087
(四)全面调查 1087
(五)统计调查 1088
(六)民意测除 1088
(七)会计调查 1088
三、搞好调研应正确处理的关系 1089
(一)“间知”与“亲知”的关系 1089
(二)“虚知”与“真知”的关系 1089
(三)“初智”与“深知”的关系 1090
(四)“点知”与“面知”的关系 1090
(一)广辟决策渠道,发挥决策效益 1091
四、案例 1091
(二)搜集决策信息,保证改革正确 1093
第三节 宏观决策法 1098
一、全面分析法 1098
二、优势分析法 1099
三、劣势分析法 1100
四、内部矛盾分析法 1101
五、新问题探讨法 1101
六、实情考察法 1102
第四节 可行性分析法 1103
一、概念 1103
(二)净现值法 1104
(一)贴现法 1104
二、具体过程 1104
第五节 系统决策 1105
一、概论 1105
(一)系统决策 1105
(二)系统方法程序 1105
二、系统决策的方法 1106
(一)整体运筹法 1106
(二)相关分析法 1107
(三)系统设计法 1108
(四)目的分析法 1109
(五)组织协调法 1109
(六)层次分析法 1110
(七)系统开放法 1111
(八)结构分析法 1112
(九)反馈调控法 1113
三、实例:柴油机产销前景预测 1113
(一)建立系统结构模型 1113
(二)经济因果分析 1114
(三)系统的动力影响分析 1115
第六节 信息决策 1118
一、信息透视决策法 1118
二、信息类比决策法 1119
三、信息分析综合法 1120
四、信息推导决策法 1121
五、“信息元”浓缩决策法 1121
第七节 计划评审法 1122
六、信息直觉创造决策法 1122
一、确定目标,进行工作设计 1123
二、绘制网络草图 1123
第八节 确定型决策 1123
一、直观择优法 1123
二、模型决策法 1124
三、差别成本分析法 1124
第九节 非确定型决策 1125
一、按方案的损益值决策 1125
二、按方案的后悔值决策 1126
(一)绘制决策树图形 1127
二、决策树形法的具体步骤 1127
一、定义 1127
第十节 决策树法 1127
(二)预计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 1128
(三)计算期望值 1128
(四)剪枝 1128
第十一节 效用分析决策 1129
一、效用理论的基本概念 1129
二、效用曲线 1130
三、效用分析决策法的应用 1131
第十二节 随机决策法 1134
一、良机决策 1134
(一)因势利导法 1135
(二)截断退路法 1135
二、危机决策 1136
(三)捕捉机遇法 1136
(一)先斩后奏法 1137
(二)把握时机法 1137
(三)各个击破法 1138
(四)辩证综合法 1139
第十三节 多目标模糊决策 1140
一、模糊目标与模糊的束 1140
二、多目标模糊决策 1140
三、模糊综合评价 1141
第十四节 多级模糊决策 1143
一、多级决策问题 1143
(一)研究课题的最优经费分配(模型Ⅰ) 1144
二、模糊动态规划 1144
(三)子系统的最优投资(模型Ⅲ) 1145
(二)子项目的最优经费分配(模型Ⅱ) 1145
第十五节 超常规法 1146
一、创造性的逻辑方法 1147
(一)纵深式思维 1147
(二)横向型思维 1148
(三)超前型思维 1148
二、奇特的非逻辑方法 1149
(一)灵感顿悟 1150
(二)直觉判断 1152
(三)机遇偶得 1153
二、“拍板”的类型 1154
三、现场拍板的弊病 1154
第十六节 领导应善于现场拍板 1154
一、现场拍板的好处 1154
四、如何正确拍板 1155
附录 1156
论坛 1156
行政决策与统计工作 1156
这种决策方法对不对 林春丽 1157
谈行政决策的程序和方法 王云庆 1158
参考 1162
科学决策“八法” 李盛福 1162
简单决策方法 谢科范 1163
办试点:科学决策的“金钥匙” 张天儒 1166
减灾决策的要求和程序 郭强 1167
探讨 1169
对“现场办公”的再认识 刘关林 1169
现场拍板应注意的问题 曾祥文 王建平 1171
领导者现场拍板的艺术 童中贤 1172
第三章 决策析 1174
一、可行性分析 1174
二、可行性分析特点 1175
三、可行性分析的内容与步骤 1175
(二)“工程规划”部分 1176
(一)“科学预测”部分 1176
(三)“可行性前研究”部分 1177
(四)“可行性研究”部分 1178
(五)“技术评估”部分 1178
(六)“总经济效益”部分 1178
四、分析方法 1178
(一)决策分析方法 1178
(二)决策分析模式 1178
(三)审校对策 1178
附录 1183
决策的政治因素分析 杨兴林 1183
决策的社会政治可行性分析 朱睿 朱大新 1186
决策偏差浅析 张项学 1187
要重视建设项目决策的失误分析 李京贵 1190
一、决策防范分析 1192
(一)防范分析的含义和特点 1192
(二)防范分析的操作方法与艺术 1192
第四章 决策的防范和检验 1192
二、科学决策的检验准则 1194
(一)情报准则 1195
(二)预测准则 1195
(三)科学准则 1195
(四)系统准则 1195
(五)可行性准则 1195
(九)反馈准则 1196
(十一)法律准则 1196
(十)应变准则 1196
(七)时代条件准则 1196
(八)可调准则 1196
(六)选优准则 1196
(十二)行为准则 1197
(十三)人事结构准则 1197
附录 1197
影响“一把手”抓“中心”的原因与对策 韩利嘉 1197
如何减少集体决策中的失误 陈爱民 李大源 1200
导致领导决策失败的因素 冯培森 1202
怎样避免决策失误 王展意 1203
第一节 领导者与突发事件和危机 1205
一、信息反应不灵 1205
第五章 处变不惊--领导应变与危机处理艺术 1205
二、行动迟缓 1206
第二节 何为突发事件与危机 1206
一、对突发事件的阐释 1206
二、突发事件的实质 1207
三、突发事件--危机的先兆 1207
第三节 突发事件和危机和种类 1208
一、卡洛斯平息哗变--政治危机 1208
(一)突然哗变,全国混乱 1208
(二)及时冷静,卡洛斯国王平息哗变 1208
三、一万个电灯泡的赌注--商战危机 1209
二、临机立断挽救危局--军事危机 1209
第四节 危机决策程序 1210
一、应设立一个专门负责的发言人 1210
二、建立一个应付意外事变的组织 1210
三、主动与新闻界沟通 1211
四、公布造成危机的原因 1211
五、缓解矛盾,变害为利 1212
(一)致人死亡的“安眠药事件” 1212
(二)吃几片退烧药只能消除“发烧”症状 1213
(三)准确找到突发危机症结 1213
(一)制造危机,政策家权谋--萨达姆入侵科威特,挑起海湾危机 1214
(二)制造危机必有城府--萨达姆制造海湾危机之企图 1214
六、防止自食其果 1214
(四)化害为利之术 1214
(三)阴谋败露,妙算失策--自食其果 1215
第五节 实用危机应变术 1216
一、韬光养晦 1216
二、隔岸观火 1217
三、养精蓄锐 1218
四、卧薪尝胆 1219
五、狡免三窟 1220
六、避招风雨 1222
七、忍辱负重 1223
八、夺气攻心 1224
九、借机离间 1225
十、远交近攻 1227
十一、调虎离山 1228
十二、釜底抽薪 1229
十三、通权达变 1231
十四、反经行权 1232
十五、先发制人 1234
十六、假手于人 1235
十七、以迂为直 1237
十八、欲擒先纵 1238
十九、各个击破 1239
二十、反劳为逸 1241
二十一、以逸待劳 1242
二十二、刀斩乱麻 1243
二十三、奇正互变 1245
二十四、别出新招 1246
二十五、亡羊补牢 1247
二十六、嫁祸于人 1248
二十七、以退为进 1249
二十八、以屈求伸 1251
二十九、以静待哗 1252
三十、以柔克刚 1253
三十一、以战止战 1254
三十二、以毒攻毒 1256
三十三、将计就计 1257
三十四、巧用反间 1258
三十五、金蝉脱壳 1260
三十六、巧过昭关 1261
三十七、巧施障眼 1262
三十八、主动解脱 1263
三十九、假痴不癫 1264
四十、临危装死 1266
四十一、虚张声势 1267
四十二、死马活医 1268
四十三、丢卒保车 1270
四十四、破釜沉舟 1271
四十五、后发制人 1272
四十六、以走为上 1273
四十七、相机行事 1275
四十八、巧借东风 1276
四十九、巧用机缘 1277
五十、反客为主 1278
五十一、顺水推舟 1280
五十二、顺手牵羊 1281
五十三、顺其自然 1282
五十四、望梅止渴 1283
五十五、王顾左右 1284
五十六、进退相宜 1286
五十七、扯其后腿,拆其后台 1287
五十八、过桥抽板 1288
五十九、虚实相乱 1291
六十、假人之口 1293
六十一、布设陷阱 1295
六十二、倒言反事 1297
六十三、舆论惑众 1299
六十四、养肥了猪猡再开刀 1300
六十五、瞒天过海 1303
六十六、李代桃僵 1304
六十七、将机就计 1306
六十八、哀兵之计 1308
六十九、移花接木 1310
七十、装腔作势 1313
七十一、罪已障眼 1314
七十二、卑而骄之 1316
七十三、以攻为守 1317
七十四、以谎对谎 1319
七十五、远而示近 1321
七十六、近而示远 1322
七十七、暗中调包 1323
七十八、假借诱饵 1325
七十九、苦肉计 1327
八十、假顺其意 1329
八十一、虚慕图实 1332
八十二、装腔作势 1334
八十三、巧布迷阵 1337
附录 1339
举要 1339
百事可乐的“针头事件” 1339
罗斯福应付“珍珠港事件” 1340
尼克松慎重处理飞机事件 1341
泰莱诺尔药物中毒事件 1341
成功企业危机处理典范 1342
美国强生公司:妥善处理“泰莱诺尔”中毒事件 1342
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面对“博帕尔惨案” 1343
“宝莹”牌洗衣粉:危机的妥善处理 1344
雀巢公司:婴儿奶粉危机的经验与教训 1345
论坛 1348
论应急决策 夏禹龙 刘吉 冯之俊 张念椿 1348
主动式风险型决策在改革中的开拓作用 徐贵深 1353
在开拓国际市场中提高风险决策能力 王有为 1354
棘手问题的决策步骤和原则 詹玉荣 1356
参考 1356
有六成把握就要大胆干 彭石普 1358
第六章 实用决策技巧 1361
一、武戏文唱 1361
二、红白脸相间 1363
三、得民众则得天下 1365
四、审时度热 1368
五、有备无患 1369
六、集思广益 1371
七、群策群力 1373
八、一策保两全 1374
九、似有实无 1376
十、因形造势 1378
十一、敢为天下先 1380
十二、随机应变 1382
十三、故意激怒 1384
十四、情感策动 1386
十五、赏罚严明 1388
十六、重赏驱动 1390
附录 1392
理论探讨 1392
毛泽东决策理论研究 钏启年 1392
邓小平探索性决策模式初探 陈建先 1397
决策学的发展趋势 石根 1399
尼克松--对领袖人物来说,要看他是否善于作出决策 1401
国外名人谈 1401
德鲁克--正确的决策必须从正反不同的意见中才能得到 1408
铁托--我总是留神不在发怒的时候作出决定 1411
瓦文萨--对一个问题能想出不同的解决办法,往往是非常重要的 1414
三木武夫--不是为目的而不择手段,而是要经常选择正确的方法 1417
专论 1420
决策科学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的地位与作用刍议 覃寿康 1420
大(世界)系统决策模型建立的前提与思考生 张顺江 1423
改革开放形势要求干部学好决策科学 王明焕 1427
广州市决策科学化模式探微 杨平 1431
领导干部深层次决策思维问题初探 王凡轩 1433
关于提高科学决策能力的问题 王学良 1435
行政决策中的伦理道德问题 商学群 1439
争鸣 1439
决策者的创造性 龚伦福 1445
实现社会稳定的决策探索 徐昕骅 玄实 徐拓 1448
领导决策中的社会责任感 张学仁 1451
企业党组织怎样参与决策 许俊玉 1454
给企业决策者们的六点忠告 苏生 1457
政府研究部门如何科学决策服务 杨雍哲 1458
科学决策如何更好地体现对上对下负责 张学仁 1460
果敢决策:县长的一项基本功 周湘涛 1461
论决策管理与非决策管理的分离 邓立新 1463
文萃 1466
料事如神的周恩来 1466
《毛泽东选集》出版始末 杨胜群 田松年 1467
开国庆典的决策之谜 1470
案例分析 1472
心甘情愿地“赔钱” 彭石普 1472
启东建材为什么活起来了 林锋风 钱志明 1474
这四套房子该不该拆 何红孙 1476
市长巧打“公关牌” 张广远 1477
金泳三针砭“韩国病” 鲁仁 1479
盲点分析 1482
聪明领导者的决策误区 邓之新 1482
引资工作中决策失误探因 梁丹 1485
借鉴 1488
海湾战争对领导决策的启示 金小川 1488
德国区域经济政策的启示 唐明义 1491
轻虑浅谋 睹利忘害--苻坚决策失误评说 刘夏塘 1495
经营决策案例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刘裕国 金桂霞 杨秋莲 1498
独占鳌头的秘诀 王伟 范慧川 1500
从“湘啤大战”看竞争型决策 胡佳武 1502
从两项成败决策中得到的启示 梁继宁 1505
历史经验 1506
(一)管仲、子产的领导思想 1506
(二)老子无为而治的领导思想 1508
(三)孔子的领导思想 1509
(四)墨子的领导思想 1513
(五)荀子的领导思想 1516
(六)曹操的领导思想 1522
(七)李世民的领导思想 1525
(八)王安石的领导思想 1528
(九)司马光的领导思想 1531
(十)朱熹的领导思想 1532
(十一)张居正的领导思想 1534
(十二)黄宗羲的领导思想 1535
第三册目录 1541
第七篇 领导调研案例 1541
党政领导调研案例篇 1541
在重点工程建设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铁道部政治部、本刊政治理论部调查组 1541
思想作风建设是领导班子建设的根本任务 常光民 1546
风筝都的崛起--潍坊市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经验调查 1551
持之以恒 富有成效--西安地区部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调查 1558
为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苏州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情况调查 王霞林 杨承志 樊辉 1567
根深叶茂果满枝--郑州铁路分局精神文明建设调查 周溯源 贺振兴 薛进 李大勇 1570
搞好理论教育关键是抓好“龙头”--广东省干部理论教育调查报告 岳理 1573
中青年干部的调查与思考 卢超英 1576
解放思想闯市场--鞍钢“一转促两转”的调查与思考 廖轩 党效 柯苑 1578
这里的党组织过得硬--浙江省奉化市滕头村调查 中共浙江省宁波市委宣传部 1583
企业职工思想价值取向的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