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传说与成均 8
第一节 传说的启示 8
第二节 王念孙重新解释庠序 11
第三节 纪昀论成均系统 15
第二章 孔子与私学 19
第一节 孔子自叙的年谱 19
第二节 论十五岁 22
第三节 要从“胎教”至“小学”说起 23
第四节 参照系 28
第五节 “志于学” 32
第六节 “道”与“艺” 39
第七节 “恕”、“忠”、“仁”、“礼” 50
第八节 目标与方法 54
第九节 道家的影响 56
第十节 私学的管理 60
第十一节 国际交流 69
第一节 笔杆子与枪杆子 73
第三章 董仲舒与太学 73
第二节 得天下与治天下 74
第三节 道家儒家的综合 78
第四节 言灾异 85
第五节 天人合一说 91
第六节 天人合一说与高等教育哲学 95
第七节 继天而教论,还是富而后教论? 100
第八节 建议“兴太学” 107
第九节 组建太学 110
第十节 “道”与“艺”,“经”与“艺” 114
第十一节 汉太学的发展及其管理 116
第十二节 太学之外的高等教育 120
第十三节 两个典型 127
第十四节 地方的高等教育 136
第十五节 太学议政 138
第四章 朱熹与书院 143
第一节 中印文化的交融 143
第二节 自汉至隋的发展 149
第三节 唐代的大发展 153
第四节 盛唐模式——四个系统的高等教育 165
第五节 《大唐三藏圣教序》·佛教系统的高等教育 169
第六节 唐玄宗的《道德真经》注与疏·道教系统的高等教育 173
第七节 宋代高等教育的几件大事 182
第八节 书院的兴起 190
第九节 白鹿洞书院的由来 197
第十节 《白鹿洞书院揭示》 200
第十一节 《白鹿洞书院讲义》 206
第十二节 朱熹的《学校贡举私议》 210
第十三节 白鹿洞书院的管理 214
第十四节 书院运动的发展 221
第十五节 东林书院运动与黄宗羲论学校 228
第十六节 附论朱熹的《小学》 237
第五章 蔡元培与大学 240
第一节 中西文化的综合 240
第二节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47
第三节 癸卯学制前后 258
第四节 京师大学堂 265
第五节 冲击·对策·效果 272
第六节 蔡元培的简历和道家境界 277
第七节 论《教育独立议》 284
第八节 论《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 293
第九节 蔡元培的“大学”观念 298
第十节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303
第十一节 “教授治校” 308
第十二节 “美育代宗教” 319
第十三节 大学学制 325
第十四节 梅贻琦的《大学一解》 330
第十五节 对“人文·科学阶段”的启示 355
结语:中国高等教育的总规律 359
附录一 元首教育 363
附录二 元首继承人教育 382
附录三 女子教育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