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 1
一、家世与家教 1
二、结义与科第 6
三、弹劾李鸿章,爱国心诚 12
四、翰林降格,小站修武 18
五、以筚路蓝缕精神创造军事理论 24
六、北洋系之灵魂 34
七、维新变法的同路人 41
八、“致祸”乎?“取功名”乎? 46
九、福兮祸兮 54
十、时代与机遇 60
十一、“北洋常备军”之建设 64
十二、阅兵与仇恨 69
十三、“新政”——尊重传统而贵在创新 72
十四、出国考察宪政与就职巡警部尚书 77
十五、清廷之“预备立宪”与厘定官制大臣 80
十六、转移北洋势力于东三省 85
十七、设立行省建署与改革政治体制 89
十八、“奏调”聘用之人才济济 94
十九、整理财政,设立银行 99
二十、发展经济,振兴农工商业 103
二十一、筹边安民之举措 107
二十二、反对日本侵略与中韩国界交涉 110
二十三、反对沙俄侵略与确保东清路主权 115
二十四、中国近代巡警制度的创立 118
二十五、惟有仰恳俯准开缺与中国近代邮传事业的筹设 123
二十六、不在其位而谋其政 129
二十七、风云價扰,英才骏足 133
二十八、助袁出山 138
二十九、“和平过渡”,建立民国 142
三十、“非袁莫属” 147
三十一、盛名之下,谤亦随之 150
三十二、《临时约法》、《新约法》、国务卿 155
三十三、“志为帝王之人多则国乱” 162
三十四、反对亡我之“二十一条” 169
三十五、“鲁莽灭裂”之行为 175
三十六、再度隐退与引导政局 182
三十七、调和府院与巩固北洋 189
三十八、安福国会选举之大总统 194
三十九、以和平、统一、发展为帜志 200
四十、短命的“南北议和” 205
四十一、巴黎和会力争主权 212
四十二、妥协之外交方针 219
四十三、独立、自主、平等之外交方针 226
四十四、开放性外交之成功与弊端 233
四十五、五四运动之冲击 239
四十六、半路杀出一个吴佩孚 245
四十七、库伦事件之发生与解决 251
四十八、地方自治之创举 256
四十九、实行文官考试制度 261
五十、“福州事件”之交涉 269
五十一、时局与阁潮 273
五十二、默许吴佩孚撤防北归 279
五十三、河南易督之争 285
五十四、直皖之争的国际背景 292
五十五、直皖之争的国内背景 298
五十六、纷争之新形式 303
五十七、元首失控与直皖大战 310
五十八、如何“处理善后”问题 317
五十九、内阁与国会之争 324
六十、统一与地盘之争 330
六十一、“援鄂”战争 337
六十二、内阁危机 342
六十三、任用梁阁与直奉大战 348
六十四、“三角联盟”与直奉大战 354
六十五、直胜奉败之新政治格局 360
六十六、直系“逼宫”与“法统重光” 366
六十七、“凄怆退耕”,“其乐无穷” 372
六十八、纂辑典籍,以史为鉴 378
六十九、总统诗人 384
七十、书法绘画名家 391
七十一、会文兴学 394
七十二、政治风格与政治思想 402
七十三、爱国心诚,晚节可风 408
附录 徐世昌大事年表 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