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一 人生起点 10
二 同乡亚伯拉罕的精神感召 24
三 大学生涯 33
神学学习 33
被迫中断神学学习 37
学习与写作 39
博士论文 41
教职论文 43
四 胡塞尔 50
胡塞尔的现象学 53
范畴直观与“存在”系辞 62
为什么“在胡塞尔那里没有存在的问题?” 69
五 脱离天生教意识形态 74
六 找到自己的思想方向(1919-1922) 84
关于“实际生活经验”和“形式显示”的思想 90
宗教生活的现象学分析 99
七 对亚里士多德的现象学解释及“那托普手稿” 109
形式显示地揭示亚里士多德的现象学存在论 111
那托普手稿 116
八 马堡大学与《存在与时间》的准备 127
教学 127
托特瑙山中小屋 130
雅斯贝尔斯 132
汉娜·阿伦特 136
成为教授并返回弗莱堡 141
九 《存在与时间》(一) 146
此书的奇特之处及思路概述 146
缘在与世界 152
在缘的方式 164
牵挂--缘在的存在 174
十 《存在与时间》(二) 180
解释学的处境 180
朝向死亡存在的存在论含义 182
良知与决断 185
时间性--牵挂的存在论意义 191
海德格尔时间性的特点 195
对《存在与时间》的总体估价与“时间性的退化现象” 200
十一《康德书》 205
《康德书》的基本思路 206
海德格尔解释康德的特点 212
《康德书》与《存在与时间》的关系 216
十二 思想“转向”和对中国道家的关注 222
“转向”的含义 222
转向的方式--真理与不真性 226
十三 海德格尔的纳粹问题(一) 239
十四 海德格尔的纳粹问题(二) 250
十五 缘构发生与语言 267
自身的缘构发生(Ereignis)--存在的真义 268
语言与诗 270
十六 技艺与现代技术 278
十七 接受审查和被禁止教学 289
十八 翻译《老子》及其有关问题 297
十九 海德格尔所理解的“道” 315
“道”的原义是“道路” 315
“湍急之道”就是缘构(ereignende)的“境域” 318
道与语言 322
道、技艺与技术 323
二十 魂归乡土 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