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种历史观 17
(一)历史观的发展 17
(二)唯物主义历史观 20
二、社会历史的基础 25
(一)物资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 25
(二)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32
(三)上层建筑的反作用 39
三、社会历史发展的“合力” 44
(一)“合力”思想的提出及其意义 44
(二)意志“合力”的产生 47
(三)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总“合力”与意志“合力”的关系 50
四、社会生产与阶级对立 58
(一)阶级的起源 58
(二)阶级的定义 64
(三)阶级关系与各种社会关系 71
五、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74
(一)阶级斗争的根源和形式 74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78
(三)阶级斗争必然要引导到无产阶级专政 84
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92
(一)在对待人民群众作用问题上的两种历史观 92
(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 99
(三)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作用的社会制约性 105
(四)关于历史创造者问题的讨论 108
七、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113
(一)历史人物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113
(二)时势造英雄 115
(三)无产阶级领袖的伟大作用 120
(四)维护无产阶级领袖的威信与反对个人崇拜 124
八、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135
(一)历史规律的客观性 135
(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138
(三)对社会形态更替的历史考察 142
九、历史过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149
(一)历史规律表现形式的复杂和多样 149
(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及其特点 154
(三)历史时代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59
十、科学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164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64
(二)科技进步与社会关系的变革 168
(三)科技进步与精神文明的发展 171
(四)科学发展的社会条件 175
十一、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 181
(一)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初创时期 181
(二)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初步发展 185
(三)新中国历史学的发展 191
十二、历史研究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196
(一)历史研究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196
(二)掌握第一手柳料的原则 197
(三)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198
(四)历史研究的方法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