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页 1
导论 1
第一章 从土匪到省长 1
张作霖的早年 1
背景:中国东北还是“满州” 2
辛亥革命在东北 8
主角:中国军阀主义与日本帝国主义 10
张作霖在东三省的崛起 16
在奉天 16
在黑龙江 24
在吉林 26
利害得失 37
第二章 三省、六省,还是全中国 38
张的扩张与日本的利益 38
南进 38
“统一”远征,一九一八年 38
直皖战争,一九二○年 43
战后问题 47
直奉竞争 47
对日本的建议和一九二一年的“东方会议” 52
“满蒙” 56
北京:覆水难收 60
第一次直奉战争,一九二二年 60
国内同盟者 61
日本同盟者 63
战争 68
失败的教训 75
反叛的威胁 78
文官的挑战 81
同盟和意识形态 91
经济 94
恢复 94
经济的发展及与日本的竞争 98
收回权力及与日本的摩擦 102
军事整编 109
军队 109
武器 116
海军 119
对改革和整顿的评价 120
第四章 第二次直奉战争 123
三省,还是一个国家 123
外交问题 124
苏联和中东路 124
国内同盟 129
日本:中国“顾问”的作用 134
两面派外交 141
对日本的建议和战争的准备 143
战争来临 145
胜利及其代价 148
日本的责任:高级同谋 153
战争之影响 160
第五章 郭松龄事件 164
张作霖与一九二五年的难题 164
奉系派别 165
文官与武官 165
“新”军人和“旧”军人 168
郭松龄的一幅轮廓像 169
新征服的地区和奉系统治的性质 172
山东 172
直隶 177
上海 178
军阀势力集团及其竞争 179
战争与反叛 181
反叛之失败 191
若干内部弱点 191
干涉:币原外交的价格是什么 192
奉系的复活 210
郭军最后的战斗 211
小结 212
第六章 张的最后岁月 217
问题简介 217
三省:积累的矛盾 218
文官对军人:王永江最后的立场 218
经济混乱:货币发行与通货膨胀 221
力图补救 226
公家财富和私人财富 229
大众的贫困:遭受剥削及其反应 234
开始反抗 237
张吴修好与征服华北 239
军事失败:帝国美梦的破灭 239
安国军:北京政府及其政策 245
对南方的政策:征服还是讲和 247
奉军的溃败和撤退 250
张与列强 252
西方:拒绝吁请 252
苏联:中东铁路的斗争 254
张与日本的关系:未付的帐单 262
结论 295
本书主要参考论著及资料 304
中英文名称对照表 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