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楠森等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7
  • ISBN:7301003623
  • 页数:503 页
图书介绍:

绪论 1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 9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经济政治条件 9

一 19世纪欧洲经济、政治的发展,提出了重新认识历史的任务 9

二 产业革命所造成的经济政治条件、为正确地认识历史提供了可能 12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 13

一 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13

二 自然科学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影响 15

一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的历史观 17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 17

二 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历史观 18

三 复辟时期法国历史学家的历史观 19

四 黑格尔的历史观 20

五 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 21

第四节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 23

一 马克思何以能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 23

二 恩格斯何以能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 26

简短的绪论 27

第一节 批判宗教,论证自我意识的重要性 29

一 马克思转向黑格尔 29

第二章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黑格尔转向费尔巴哈 29

二 马克思为什么要考察古希腊晚期哲学 31

二 “博士论文”时期的马克思和黑格尔 33

三 “博士论文”时期的马克思和青年黑格尔派 40

第二节 转向现实,批判书报检查制度和林木占有者对贫苦人民的迫害 42

一 马克思转向报刊工作,直接干预社会现实生活 42

二 马克思思想的新进展 44

三 应该如何评价马克思的这些新思想 51

四 《莱茵报》时期的马克思和黑格尔 56

一 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研究 57

第三节 批判黑格尔的法哲学,提出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思想 57

二 马克思思想的新进展 58

三 应该如何评价马克思的这些新思想 64

第四节 区分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诉诸人本主义和无产阶级 68

一 《德法年鉴》的筹备和创办 68

二 马克思思想的新进展 72

三 应该如何评价马克思的这些新思想 80

第五节 恩格斯转向黑格尔主义,批判专制制度 81

一 转向黑格尔主义和革命民主主义 81

二 在与谢林的论战中,捍卫和继承了黑格尔哲学中的革命因素 87

三 运用黑格尔辩证法思想,批判德国专制制度 90

第六节 恩格斯转向批判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92

一 看到物质利益在历史上的作用 93

二 认识无产阶级,转向共产主义 95

三 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100

四 转向费尔巴哈人本主义 103

简短的结论 105

第三章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费尔巴哈走向历史唯物主义 107

第一节 马克思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侧重异化劳动学说 107

一 批判研究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写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07

二 异化劳动概念的提出及其规定 111

三 异化劳动学说是当时马克思全部思想的基础 113

四 关于异化劳动学说的评价 123

五 异化劳动学说的进一步发展 128

第二节 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自我意识哲学,建立新世界观的基础 130

一 为什么要批判青年黑格尔派 132

二 批判自我意识哲学,揭露思辨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135

三 与青年黑格尔派在其他重要问题上的分歧 140

四 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哲学思想的评价 146

一 评李斯特的著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提出生产力是人类发展的承担者 148

第三节 马克思批判费尔巴哈人本主义,阐述新世界观的基本特征 149

二 批判费尔巴哈人本主义,阐述新世纪观的基本特征 149

第四节 恩格斯深入研究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走向历史唯物主义 154

一 英国的产业革命与无产阶级的贫困化 155

二 产业革命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157

三 总结英国工人运动经验,揭示英国工人运动的发展趋势 158

简短的绪论 160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和问世 161

第一节 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费尔巴哈、布·鲍威尔和施蒂纳所代表的德国哲学,创立唯物史观 161

一 对物质生产的科学认识 162

二 对历史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揭示 164

三 对费尔巴哈、鲍威尔和施蒂纳的批判 172

第二节 马克思批判蒲鲁东,进一步阐发历史唯物主义 175

一 为什么要批判蒲鲁东 175

二 批判蒲鲁东,进一步阐发历史唯物主义 180

一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187

第三节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马克思主义哲学问世 187

二 《共产党宣言》表现了包括社会生活在内的最彻底的唯物主义 188

三 《共产党宣言》闪耀着辩证法的光辉 193

简短的结论 196

第五章 唯物史观在1848年欧洲革命和巴黎公社时期的运用、验证和发展 197

第一节 1848-1871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基本特点 197

第二节 唯物史现在1848年欧洲革命时期的运用、验证和发展 199

一 深刻分析社会革命的根源,验证和丰富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原理 202

二 阶级斗争理论的新概括 206

三 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重大发展 208

四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作用 215

第三节 巴黎公社经验对唯物史观的验证和发展 219

一 必须用巴黎公社式的国家政权代替被打碎的旧国家机器 220

二 尊重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222

简短的结论 224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资本论》中的运用、验证和发展 227

第一节 《资本论》的创作过程及其意义 227

一 《资本论》的创作的准备 227

二 《资本论》创作和第一卷出版 229

三 《资本论》创作的完成和第二、三卷出版 230

一 对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精辟概括 232

第二节 《资本论》对唯物史观的运用、验证和发展 232

二 《资本论》在验证唯物史观中的独特作用 235

三 《资本论》对唯物史观的验证和发展 238

第三节 《资本论》中的科学方法论 252

一 《资本论》中的科学方法论与黑格尔的辩证法 252

二 《资本论》中科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 255

三 《资本论》中关于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三者同一的思想 266

第四节 《资本论》对唯物辩证法一般原理的阐发 269

一 关于对立统一规律 270

二 关于质量互变规律 272

三 关于否定之否定规律 274

四 关于唯物辩证法的若干范畴 275

第五节 《资本论》中的系统性原则 279

一 整体性观点 280

二 系统等级结构观点 281

三 系统内部相互作用的观点 283

四 动态平衡和发展的观点 286

简短的结论 287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系统阐发 289

第一节 批判各种机会主义思潮,捍卫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 290

一 批判巴枯宁无政府主义,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290

二 批判拉萨尔主义,提出“过渡时期”的理论和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学说 297

三 批判“非常法”时期德国党内的机会主义,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 306

第三节 系统阐发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第一部重要著作--《反杜林论》 308

一 揭示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阐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 312

二 批判杜林的“世界模式论”,全面阐发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316

三 批判杜林在认识论上的形而上学,阐发认识发展的辩证法 323

四 批判杜林的唯心史观,论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327

五 批判杜林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歪曲和攻击,阐明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335

六 《反杜林论》中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构想 338

第三节 概括和总结自然科学的新成就,系统阐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344

一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345

二 70年代以前,马克思恩格斯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和哲学概括 354

三 恩格斯对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的系统论述 359

简短的结论 370

第八章 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 373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原始社会的研究,《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对唯物史观的贡献 375

一 两种生产理论的提出 376

二 揭示原始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 378

三 论述私有制的起源和阶级的产生 383

四 阐明国家的起源、本质及消亡的历史必然性 386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产生后40年哲学斗争的总结。《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地位 390

一 全面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 391

二 首次明确提出哲学基本问题的科学原理 399

三 揭示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详尽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408

第三节 19世纪90年代,恩格斯对历史发展辩证规律的阐发 412

一 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全面论述 413

二 阐明社会意识的本质和作用 416

三 论述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合力 418

四 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也是科学的方法论 421

简短的结论 424

第九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战友和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 427

第一节 狄慈根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 428

一 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的论述和对唯心主义哲学的批判 430

二 对唯物辩证法基本观点的论述和对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批判 433

三 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的论述和对不可知论的批判 438

四 在同资产阶级思潮的斗争中,提出哲学党性原则 443

五 狄慈根哲学思想中的混乱和错误 445

第二节 梅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 450

一 对资产阶级哲学思想的研究和批判 452

二 批驳资产阶级的各种谬论,捍卫和论证历史唯物主义 456

三 对哲学史的研究和著述 461

四 梅林在理论研究中的缺陷和错误 464

第三节 考茨基早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 466

一 对唯物史观的宣传和解释 468

二 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 471

三 对机会主义和修正主义的批判 473

第四节 拉法格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 477

一 批判唯心史观,认证唯物史观 480

二 批判唯心主义先验论,论述思想观念的起源 484

三 批判新康德主义和修正主义,保卫马克思主义哲学 489

第五节 拉布里奥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 491

一 论述唯物史观的产生及其本质 492

二 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 495

三 阐述历史辩证法的思想 498

四 论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501

简短的结论 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