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2
一、什么是哲学 2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6
三、哲学的党性 9
四、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的历史发展 11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7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18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 20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27
一、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29
第三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方法 29
二、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32
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34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 37
第一节 物质 38
一、哲学物质观的发展 39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41
第二节 运动 46
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47
二、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51
第三节 时间和空间 55
一、时间和空间是运功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56
二、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61
第四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65
一、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66
二、世界物质统一性的科学证明和哲学论证 67
第三章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74
第一节 意识的起源 75
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76
二、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79
第二节 意识的本质 83
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84
二、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86
三、意识和模拟思维 88
第三节 意识的作用 91
一、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 92
二、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 95
第四章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99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99
一、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 100
二、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 105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107
一、事物的互相联系构成运动和变化 107
二、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相互关系 109
三、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12
一、唯物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对立 116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116
二、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 120
三、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21
第五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125
第一节 对立统一规律 126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32
二、唯物辩证法范畴的客观性和辩证性 138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39
第二节 质量互变规律 147
一、质、量、度 148
二、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154
三、量变、质变的普遍性和复杂性 159
第三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 165
一、肯定和否定 166
二、否定之否定 169
三、否定之否定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74
第六章 唯物辩证法诸范畴 181
第一节 唯物辩证法的范畴及其作用 181
一、什么是唯物辩证法的范畴 182
三、范畴在认识和实践中的作用 184
第二节 原因和结果 185
一、原因和结果的含义 186
二、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187
三、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和多样性 189
四、因果关系原理的实践意义 192
第二节 必然性和偶然性 193
一、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含义 194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195
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关系原理的实践意义 198
第四节 可能性和现实性 199
一、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含义 200
二、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 202
三、可能性和现实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203
第五节 内容和形式 204
一、内容和形式的含义 205
二、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 207
三、内容和形式辩证关系原理的实践意义 208
第六节 本质和现象 209
一、本质和现象的含义 210
二、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 211
三、本质和现象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213
第七章 认识和实践 216
第一节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217
一、唯物主义反映论 218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24
第二节 实践及其对认识的作用 227
一、实践的特点和形式 228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231
第三节 认识的辩证运动 235
一、由实践到认识 236
二、由认识到实践 240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242
第四节 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 244
一、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 245
二、归纳和演绎 245
三、分析和综合 247
四、抽象到具体 249
第八章 真理 253
第一节 客观真理 254
一、真理是客观的 254
二、真理和谬误 259
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262
第二节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262
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 264
第三节 实践在检验认识的真理性中的作用 267
一、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68
二、实践检验和逻辑证明 271
第四节 认识论和思想路线 273
一、思想路线是实际工作中的认识路线 273
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75
第九章 人类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280
第一节 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对立统一 280
一、人类社会是整个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281
二、劳动在由自然界到人类社会转化中的决定作用 283
三、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 285
第二节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287
一、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88
二、人口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90
三、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292
第三节 人类社会是有规律的客观过程 294
一、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294
二、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297
三、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社会历史观的伟大变革 299
第十章 社会基本矛盾 304
第—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305
一、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 306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312
三、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15
第二节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316
一、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317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321
三、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324
第三节 社会基本矛盾的辩证运动 325
一、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 325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329
第十一章 阶级、国家、革命 336
第一节 阶级和阶级斗争 336
一、阶级的起源和实质 337
二、阶级斗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41
三、阶级分析方法 345
第二节 国家 347
一、国家的起源和实质 347
二、国家的职能 349
三、国家的类型和形式 351
第三节 社会革命 353
一、社会革命的实质和作用 354
二、社会革命的根源和条件 357
三、社会革命的类型和形式 359
一、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国家 362
第四节 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362
二、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 365
三、阶级的消灭和国家的消亡 371
第十二章 社会意识 375
第一节 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 375
一、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376
二、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377
三、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383
第二节 社会意识的构成 385
一、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385
二、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388
三、社会意识形态和非社会意识形态 389
一、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的特点 392
第三节 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 392
二、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的联系 397
第十三章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399
第一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99
一、在人民群众作用问题上两种对立的历史观 400
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 402
三、群众创造作用的社会制约性 406
第二节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409
一、历史人物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410
二、历史人物的社会制约性 412
三、无产阶级领袖的伟大作用 416
一、个人和集体 418
第三节 个人和群众的关系 418
二、领袖和群众的关系 421
三、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423
第十四章 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 426
第一节 社会的进步 426
一、社会进步的历史趋势 427
二、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430
第二节 人类的解放 435
一、人的本质和人的解放 436
二、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 441
三、共产主义的思想和实践 445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总复习要点 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