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1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 3
1.十九世纪上半期欧美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增长 4
2.十九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英、法、德各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 6
3.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产物 12
(二)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根源 15
1.十九世纪上半期欧洲文化思想的成就 15
2.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先进思想发展史上最伟大的成果 24
二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与实践活动 28
(一)马克思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过渡 28
1.柏林大学时期 28
2.《莱茵报》时期 32
3.《德法年鉴》时期 35
4.马克思转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路 38
(二)恩格斯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过渡 42
1.巴门和不来梅经商时期 43
2.柏林服役时期 46
3.侨居英国时期 47
4.恩格斯转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路 51
(三)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奠定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基础而斗争 52
(四)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建立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而斗争 62
三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与著述 72
(一)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最初研究 73
(二)恩格斯对政治经济学的早期研究 77
(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85
(四)《哲学的贫困》 89
(五)《雇佣劳动与资本》 92
(六)《关于自由贸易的演说》 95
四 建立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方法论的基础 97
(一)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101
(二)关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的原理 106
(三)关于社会经济形态的学说 111
(四)关于阶级斗争的学说 113
五 确立政治经济学的科学的研究对象 118
六 奠定劳动价值论的基础 143
(一)关于价值决定问题 145
1.恩格斯的早期价值理论 146
2.恩格斯早期价值理论对马克思的影响 165
3.向劳动价值论过渡 173
(二)关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问题 186
(三)关于价值性质问题 194
1.价值的社会性和历史性 194
2.商品拜物教 199
3.价值实体和价值量 201
(四)关于商品货币理论问题 210
1.商品理论 211
2.货币理论 219
七 奠定剩余价值论的基础 226
(一)关于剩余价值学说的序曲——“异化劳动”理论问题 232
(二)关于剩余价值的起源和本质问题 245
1.雇佣劳动 245
2.资本 272
(三)关于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问题 282
1.利润和利息 283
2.地租 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