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中国古代的社会发展和民族演变 1
二、历代王朝统治民族的思想观念 6
三、历代王朝治理民族的方针政策 12
四、历代民族政策的启示 20
第一章 夏王朝民族政策 26
第一节 夏王朝政治概况 26
第二节 夏王朝疆域及民族分布 28
第三节 联姻通婚 29
第四节 宗亲分封 30
第五节 德化怀柔 31
第六节 五服贡纳 31
第七节 族群融合 33
第八节 结语 33
第二章 商王朝民族政策 35
第一节 商王朝政治概况 35
第二节 商王朝疆域及民族分布 36
第三节 朝廷设“宾” 38
第四节 联姻结盟 39
第五节 封赐爵位 40
第六节 五服贡纳 40
第七节 惩罚与宽贷 42
第八节 掠夺奴隶 43
第九节 征服融合 44
第十节 结语 45
第三章 西周王朝民族政策 46
第一节 西周王朝政治概况 46
第二节 西周王朝疆域四至及民族分布 48
第三节 朝廷设官 49
第四节 通婚结盟 50
第五节 分封监控 51
第六节 五服贡纳的演变 52
第七节 归附贡献 53
第八节 因俗而治 54
第九节 征服融合 55
第十节 结语 56
第四章 东周列国(春秋战国)民族政策 57
第一节 东周列国(春秋战国)政治概况 57
第二节 东周列国(春秋战国)疆域及民族分布 60
第三节 朝廷管理民族的官职 61
第四节 春秋和战国前期的分封制 62
第五节 “先同姓、后异姓、再后异族” 63
第六节 “和亲”联姻的普遍化 63
第七节 尊崇周王,驱逐夷狄 64
第八节 从晋和西戎,到华夏和戎夷 65
第九节 华夏夷狄,互学其长 67
第十节 兼并统一与民族融合 70
第十一节 结语 71
第五章 秦王朝民族政策 73
第一节 秦王朝政治概况 73
第二节 秦朝时期民族情势 74
第三节 朝廷管理民族的官职和机构 78
第四节 在民族聚居地区设“道” 79
第五节 北击匈奴,南平百越 82
第六节 制定民族法“属邦律” 83
第七节 少量征收,贡献方物 85
第八节 修筑通往边疆的道路 86
第九节 移民边疆屯垦 87
第十节 结语 89
第六章 西汉王朝民族政策 90
第一节 西汉王朝政治概况 90
第二节 西汉时期民族情势 91
第三节 中央和地方管理民族的机构 95
第四节 “和亲”匈奴,和集百越 99
第五节 汉武帝开拓边疆 103
第六节 封赐“王”、“侯”、“君长” 108
第七节 输租赋,征兵役,进贡献 109
第八节 徙汉民实边,移夷民内地 112
第九节 汉宣帝转变政策 115
第十节 王莽改制 117
第十一节 结语 121
第七章 东汉王朝民族政策 124
第一节 东汉王朝政治概况 124
第二节 东汉时期民族情势 125
第三节 中央和地方管理民族的机构 127
第四节 封赐都护、都尉、王、侯、君长 130
第五节 靠内交租赋,边远作贡献 132
第六节 讨伐匈奴、西羌、南蛮 134
第七节 推行“以夷制夷” 137
第八节 与西域“三绝三通” 139
第九节 结语 143
第八章 魏、蜀、吴三国民族政策 145
第一节 魏、蜀、吴三国政治概况 145
第二节 魏、蜀、吴三国民族情势 147
第三节 魏、蜀、吴三国管理民族的机构 150
第四节 魏国民族政策 153
第五节 蜀国民族政策 157
第六节 吴国民族政策 162
第七节 结语 166
第九章 西晋王朝民族政策 168
第一节 西晋王朝政治概况 168
第二节 西晋时期民族情势 170
第三节 中央和地方管理民族的机构 173
第四节 封赐民族酋领官爵 176
第五节 对民族索取与奴役 177
第六节 军事管制民族地区 179
第七节 对内迁诸族的安置 184
第八节 镇压“不听命”、“反叛者” 186
第九节 结语 189
第十章 东晋和南朝民族政策 192
第一节 东晋和南朝政治概况 192
第二节 东晋和南朝时期民族情势 194
第三节 东晋和南朝管理民族的机构 196
第四节 设置左郡左县和僚郡俚郡 198
第五节 封赐民族酋领官爵 202
第六节 对民族的索取与奴役 208
第七节 强制蛮夷出居平地或徙至京邑 211
第八节 征集和使用“蛮兵” 214
第九节 讨伐越蛮僚人 218
第十节 结语 221
第十一章 隋王朝民族政策 223
第一节 隋王朝政治概况 223
第二节 隋朝时期民族情势 229
第三节 中央和地方管理民族的机构 232
第四节 隋朝治理民族的策略 236
第五节 对强族势力“离强合弱” 239
第六节 推行怀柔绥抚 242
第七节 实行和亲、通好、交市 247
第八节 派兵讨伐和远征 251
第九节 结语 254
第十二章 唐王朝民族政策 256
第一节 唐王朝政治概况 256
第二节 唐朝时期民族情势 261
第三节 唐朝中央管理民族的机构 267
第四节 边疆民族地区的设置 272
第五节 唐朝治理民族的方略 286
第六节 太宗、高宗、玄宗开拓边疆 290
第七节 对民族酋领授予官职册封衔爵及优待 298
第八节 “和亲”之策 302
第九节 进贡与赋税 314
第十节 与边疆民族开展互市 323
第十一节 文化交流 328
第十二节 结语 332
第十三章 宋王朝民族政策 336
第一节 宋王朝政治概况 336
第二节 宋朝时期民族情势 339
第三节 宋朝中央管理民族的机构 344
第四节 对北方辽、西夏、金政权之策 348
第五节 对西北和西南诸民族政权之治 353
第六节 对南方民族地区设置与管理 358
第七节 “树其酋长,使自镇抚” 363
第八节 对民族地区的征收 369
第九节 “因俗为治” 374
第十节 结语 378
第十四章 元王朝民族政策 381
第一节 元王朝政治概况 381
第二节 元朝时期民族情势 383
第三节 元朝管理民族的机构 386
第四节 元朝的民族等级政治 390
第五节 民族地区设置与参用土酋为官 397
第六节 建立土官土司管理制度 402
第七节 边疆民族朝贡与纳赋 406
第八节 联姻之策 410
第九节 尊重宗教 414
第十节 组织和使用土兵 419
第十一节 结语 423
第十五章 明王朝民族政策 425
第一节 明王朝政治概况 425
第二节 明朝时期民族情势 428
第三节 明朝管理民族的机构 432
第四节 明朝统治者的民族思想 436
第五节 征伐、防御和封锁、招降、安抚 439
第六节 实行土司制度 446
第七节 朝贡和纳赋 459
第八节 在边疆民族地区屯田 464
第九节 开展互市 468
第十节 建立土兵及其作用 472
第十一节 尊重宗教 475
第十二节 施行“文教” 479
第十三节 结语 483
第十六章 清王朝民族政策 485
第一节 清王朝政治概况 485
第二节 清朝时期民族情势 487
第三节 清朝中央管理民族的机构 492
第四节 边疆民族地区管理机构的设置及其变化 495
第五节 清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总方针 504
第六节 清代民族边防变化及所签界约 515
第七节 对待汉族和边疆民族上层 524
第八节 平定民族叛乱与分裂势力 530
第九节 清代的土司制度 537
第十节 发展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 563
第十一节 因俗而治 571
第十二节 民族立法 577
第十三节 尊崇宗教 584
第十四节 边疆民族地区的教育 593
第十五节 推行新政 603
第十六节 结语 608
后记 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