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实行全国性抗战 1
第一节 日本全面侵华时的形势与日中实力对比 1
第三编 举国奋战(1937.7.7~1938.10) 1
第二节 “七 七”事变爆发,中日全面战争开始 6
第三节 “八 一三”事变,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6
第四节 日军大举进攻华北,中国军队沿铁路线防御 21
第五节 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平型关大捷 34
第六节 国际社会对中国初期抗战的不同态度 41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战路线和战略方针 49
第十二章 中国抗战的指导路线和战略方针 49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提出的抗战路线和战略方针 67
第十三章 保卫忻口、太原作战及华北敌后战场的开辟 84
第一节 保卫忻口、太原作战 84
第二节 八路军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 98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华北地方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 115
第四节 华北抗日游击战争的蓬勃发展 125
第十四章 淞沪、徐州会战和华中敌后战场的开辟 141
第一节 淞沪会战及南京保卫战 141
第二节 徐州会战 161
第三节 新四军开辟华中敌后战场,创建抗日根据地 171
第十五章 武汉保卫战及广州作战 180
第一节 武汉保卫战 180
第二节 广州作战 203
第十六章 陕甘宁边区的建设和巩固 207
第一节 陕甘宁边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建设 207
第二节 陕甘宁边区的军事建设 228
第三节 陕甘宁边区军民坚持持久抗战,保卫和巩固边区的斗争 234
第四节 陕甘宁边区的地位和作用 240
第十七章 东北抗日联军坚持抗日游击战争 245
第一节 “七 七”事变后,日本把中国东北变成扩大侵略的兵站基地 245
第二节 东北抗日联军积极配合全国抗战 253
第三节 东北抗日联军坚持艰苦的游击战争 267
第十八章 全国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和世界人民对中国抗战的支援 289
第一节 国内各阶级阶层和社会团体的抗日救亡斗争 289
第二节 少数民族和台湾港澳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 300
第三节 海外华侨对祖国抗战的支援 310
第四节 世界人民和各国政府对中国抗战的支援 320
第一节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建设 331
第十九章 中国抗战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和改革 331
第二十一章 巩固华北和发展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开辟华南敌后抗日战场 341
第二节 国民政府对政治、经济、文化的改革 351
第三节 战区工厂、学校内迁 377
第三编 小结 391
第四编 转入相持(1938.11~1940.12) 395
第二十章 中国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 395
第一节 相持阶段到来前后的国际环境 395
第二节 日本侵华方针的变化 404
第三节 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制定抗战新阶段的战略任务 417
第四节 国民政府调整军事政治策略 423
第一节 巩固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 431
第二节 新四军东进北上,开辟新区 461
第三节 华南地区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 479
第二十二章 正面战场抗击日军的有限攻势 487
第一节 1939年武汉外围地区的三次会战 487
第二节 抗击日军封锁中国大陆的作战 499
第三节 1939年冬季攻势和枣宜会战 508
第一节 日本的“以华制华”和“以战养战”方针 520
第二十三章 日本实行“以华制华”和“以战养战”的殖民政策 520
第二节 汪精卫叛国投敌及伪中央政权的建立 530
第三节 日本的殖民经济掠夺与殖民文化 542
第二十四章 克服投降分裂危险,坚持团结抗战 557
第一节 日本对国民党的诱降新攻势 557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开展反磨擦、反投降和反分裂的斗争 563
第三节 打退国民党顽固派第一次反共高潮 571
第四节 打退国民党顽固派第二次反共高潮 579
第一节 战前国内外形势 596
第二十五章 百团大战 596
第二节 战役部署和经过 598
第三节 百团大战的影响 623
第四编 小结 627
附录 630
大记事 630
1937年 630
1938年 635
1939年 638
1940年 641
后记 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