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音乐教育概况》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谢嘉幸等编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532061809
  • 页数:327 页
图书介绍:

概论 1

第一部分 德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基础 13

第一章 德国音乐文化传统 13

第一节 古希腊时代的音乐文化思想 14

一、毕达歌拉斯 14

二、柏拉图 15

三、亚里士多德 16

第二节 中世纪的德国音乐文化 17

一、宗教音乐生活 19

二、世俗音乐文化 19

三、音乐活动诸因素的分离 20

第三节 文艺复兴与德国古典音乐的起源 23

一、宗教改革 23

二、职业音乐家 26

第四节 启蒙运动中德国古典音乐文化与浪漫主义的合流 28

一、音乐在个性精神发展中的作用 28

二、个性创造力对音乐文化发展的推动 30

三、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合流 32

第五节 20世纪的德国现代主义音乐 34

第二章 德国学校教育 37

第一节 德国学校教育的三次重要改革 38

一、洪堡改革 38

二、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改革教育学运动 46

三、德国当代学校教育改革 69

第二节 德国学校教育中支持艺术教育的重要因素 86

一、普通教育的主导地位 87

二、强调“体验”与“陶冶”的全面发展教育观 92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艺术教育观 96

四、教育思想中的文化意识 98

附录 102

一、德国学制的历史演变 102

二、德国普通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的历史演变 105

第二部分 德国学校音乐教育 121

第三章 德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历史回顾 121

第一节 早期学校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122

第二节 启蒙时期的学校音乐教育改革 124

一、新的音乐教育观念 124

二、民歌运动 127

第三节 魏玛共和国时期 132

一、第一次学校音乐教育改革 132

二、青年音乐运动 133

三、第二次学校音乐教育改革 139

第四节 第三帝国时期 143

第五节 战后 144

一、第三次学校音乐教育改革 145

二、第四次学校音乐教育改革 148

第四章 现行的德国学校教育体制 152

一、联邦教育体制 152

二、教育行政管理 153

三、有关教育的协调机构 154

四、各级教育机构 156

第五章 德国学校音乐教育的目标、原则、观念与教学方法 159

第一节 教育目标 159

第二节 教育原则 160

一、关于美的教育 161

第三节 美育的基本观念与课堂教学方法 161

二、与音乐打交道的方式 164

三、从“与音乐打交道的方式”到音乐课教学 167

第六章 师资培训 178

第一节 音乐师资培养的目的和内容 178

第二节 德国音乐师范教育体制和课程设置 179

一、概述 179

二、入学考试 180

三、课程设置 181

四、毕业考试(一级国家考试) 184

五、二级国家考试 185

六、在职音乐师资进修 186

第一节 广泛开展的课外活动 187

第七章 校园音乐生活 187

第二节 “学校音乐周”与“学校艺术节” 188

附录 191

一、黑森州小学音乐教学大纲(黑森州文化部1987年颁布) 191

二、巴伐利亚州小学音乐教学计划(1981) 226

三、西柏林初级中学音乐教学大纲 246

四、石荷州二类中学(理科)音乐教学大纲 252

五、石荷州三类(文科)中学音乐教学大纲 255

六、音乐教育系学习规章 257

第三部分 当代德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动向 263

第八章 当代音乐教育思潮与音乐教育观念的争论 263

第一节 新思潮与音乐学习领域的拓宽 263

第二节 教育改革与相关的教学实验领域 272

一、记谱与识谱教学 272

二、音乐教学中的游戏教学法 276

第三节 现代主义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引进 282

第四节 美国音乐文化对德国音乐教育的影响 284

第九章 音乐教育理论研究 293

第一节 音乐教育学理论 293

一、概念 293

二、音乐教育学与音乐 295

第二节 音乐教育心理学在音乐教育实践中的运用 298

一、受到新的知识爱好影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 298

二、对掌握音乐重要性的培养 300

三、音乐教育心理学的结果 301

第三节 当代德国音乐教育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及研究方向 303

一、音乐教育研究的主要任务 303

二、研究方法 305

三、研究内容 307

四、研究成果及其现实意义 315

五、历史角度的研究 316

六、多种学科相关的研究 316

七、音乐教育实践的研究 317

八、比较研究、跨州研究及区域性研究 317

九、工作领域的研究 318

十、从教师、学生、家长及领导部门角度的研究 318

十一、研究成果的运用 319

十二、研究工作的前提及条件 319

十三、研究工作的要求 320

十四、阻碍研究工作的消极因素 320

十五、科学的危机和理论工作的疲乏 320

参考文献 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