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教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崔耀宗主编
  • 出 版 社: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312003389
  • 页数:269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蛋白质与多肽的化学 1

第一节 蛋白质与多肽的基本结构 1

一、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1

二、蛋白质的构件分子——α-氨基酸 1

三、肽键与多肽链 6

四、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7

第二节 蛋白质的空间构象 7

一、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7

二、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9

三、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10

第三节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11

一、蛋白质的胶体性质 11

二、蛋白质的两性解离与等电点 12

三、蛋白质的沉淀 12

四、蛋白质的变性 13

第四节 蛋白质的分类 13

二、按蛋白质的形状分类 14

一、按蛋白质的组成分类 14

三、按蛋白质的功能分类 15

第五节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及结构分析 15

一、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的一般原则与方法 15

二、多肽链的氨基酸顺序分析 16

第二章 酶 21

第一节 酶促反应的特点 21

一、酶的催化效率高 21

二、酶的催化作用的高度专一性(特异性) 21

三、酶的不稳定性 22

四、酶活力的调控 22

第二节 酶的组成及结构与功能 22

一、酶的分子组成 22

二、酶的分子结构形式 24

三、酶原的激活 25

五、酶催化作用的基本原理 26

四、同工酶 26

一、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28

第三节 酶促反应的动力学 28

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29

三、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29

四、pH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30

五、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30

六、激动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32

第四节 酶的分类、命名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33

一、酶的分类 33

二、酶的命名 33

三、酶在临床上的应用 34

第三章 糖的代谢 37

第一节 糖的消化与吸收 37

一、糖的分类 37

二、糖的消化 37

一、糖酵解的途径 38

三、单糖的吸收 38

第二节 糖的无氧分解 38

二、糖酵解过程的调节 41

三、糖酵解的生理意义 42

第三节 糖的有氧氧化及三羧酸循环 43

一、丙酮酸氧化脱羧反应 43

二、三羧酸循环 43

三、糖有氧氧化的生理意义 46

第四节 磷酸戊糖途径 47

一、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过程 47

二、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48

第五节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及糖异生作用 49

一、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49

二、糖异生作用 50

一、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52

二、血糖浓度的调节 52

第六节 血糖及其调节 52

三、高血糖与糖尿病 54

四、葡萄糖耐量与耐糖曲线 54

第四章 生物氧化 57

第一节 概述 57

一、生物氧化的概念 57

二、生物氧化的方式和特点 57

三、生物氧化的酶类 58

一、呼吸链的组成及其作用机制 59

第二节 生物氧化过程中水的生成 59

二、呼吸链 62

第三节 生物氧化中能量的生成与转变 64

一、低能键与高能键 64

二、ATP的生成及调节 64

三、高能磷酸键的转移、储存和利用 67

第四节 线粒体外氧化体系 67

二、过氧化物酶氧化体系 68

一、微粒体氧化体系 68

第五节 二氧化碳的生成 69

一、α-脱羧反应 69

二、β-脱羧反应 69

第五章 脂肪的代谢 71

第一节 脂肪的消化与吸收 71

一、脂肪的消化 71

二、脂肪的吸收 71

第二节 脂肪的分解代谢 71

一、脂肪动员 71

二、甘油代谢 72

三、脂肪酸β-氧化 72

四、酮体的生成及利用 75

第三节 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 77

一、软脂酸的生物合成 78

四、脂肪的合成 80

三、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 80

二、脂肪酸碳链的延长 80

第四节 不饱和脂肪酸的重要衍生物——前列腺素、血栓素、白三烯 81

一、结构 81

二、合成及生理功用 82

第六章 类脂与血浆脂蛋白的代谢 85

第一节 胆固醇的代谢 85

一、食物胆固醇的吸收 85

二、胆固醇的合成代谢 86

三、胆固醇的转化与排泄 88

第二节 磷脂的代谢 89

一、甘油磷脂的消化和吸收 89

二、甘油磷脂的合成代谢 89

三、甘油磷脂的分解代谢 91

四、磷脂与脂肪肝 92

第三节 血浆脂蛋白的代谢 92

一、血脂 92

二、血浆脂蛋白的分类与组成 93

三、血浆脂蛋白的降解 94

四、血浆脂蛋白的异常 97

第七章 蛋白质的代谢 99

第一节 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腐败 99

一、蛋白质的消化 99

二、氨基酸的吸收 100

三、肠中蛋白质的腐败作用 101

第二节 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102

一、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103

二、氨的代谢 106

三、α-酮酸的代谢 110

第三节 几种特殊的氨基酸代谢 111

一、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 111

二、一碳单位的代谢 114

三、含硫氨基酸的代谢 117

四、芳香族氨基酸的代谢 119

第一节 核酸的组成 123

一、核酸的基本组成成分 123

第八章 核酸的化学与核苷酸的代谢 123

二、核酸的构件分子——单核苷酸 125

三、重要的单核苷酸 126

第二节 核酸的分子结构 127

一、DNA的分子结构 128

二、RNA的分子结构 131

三、核酸的变性、复性及杂交 134

第三节 核苷酸的代谢 135

一、嘌呤核苷酸的代谢 136

二、嘧啶核苷酸的代谢 138

三、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合成 139

第四节 核苷酸的代谢与医学的关系 141

一、先天性缺陷所造成的代谢异常 141

二、一些代谢拮抗物的作用机理 142

第九章 遗传分子的复制与转录 146

第一节 DNA的生物合成 146

一、DNA的半保留复制 147

二、反向转录 150

三、DNA的损伤与修复 151

第二节 RNA的生物合成 152

一、DNA指导的RNA合成(转录) 153

二、RNA指导的RNA合成(RNA复制) 156

第三节 基因工程 157

一、基本概念 157

二、基因工程的主要步骤 158

三、基因工程在医学上的应用 159

第十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162

第一节 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物质 162

一、核酸类物质 162

二、有关的酶和其它因子 164

第二节 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过程 165

一、氨基酸的活化与转运 165

二、肽链合成的过程 165

一、血红素对血红蛋白合成的调节 169

第三节 影响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因素 169

二、干扰素对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170

三、抗菌素对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170

二、代谢调节的基本方式 172

第二节 细胞内酶的调节 172

一、生物膜的通透性与代谢的调节 172

一、物质代谢调节的意义 172

第一节 概述 172

第十一章 物质代谢的调节 172

二、酶的变构调节 173

三、酶的化学修饰调节 175

四、酶含量的调节 177

第三节 细胞间的激素调节 177

一、激素受体 177

二、激素受体的分类 178

三、膜受体——cAMP作用模式 178

四、其它膜受体激素的作用 179

五、细胞内受体的作用模式 181

第十二章 血液 184

第一节 血液的化学成分 184

一、正常人血液的化学成分 184

二、血液非蛋白含氮化合物 184

三、血浆蛋白质 185

四、免疫球蛋白 186

第二节 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 188

一、血液凝固 188

二、纤维蛋白溶解 191

第三节 红细胞的代谢 192

一、血红素的生物合成 192

二、铁的代谢 194

三、成熟红细胞的代谢特点 195

第四节 血红蛋白在气体运输中的作用 196

一、氧的运输 197

二、CO2的运输 199

第一节 肝脏在物质代谢中的特殊作用 202

第十三章 肝胆生化 202

第二节 肝脏的生物转化 203

一、生物转化的概念 203

二、生物转化的反应类型 203

三、影响生物转化作用的因素 206

第三节 胆汁与胆汁酸 208

一、胆汁的组成 208

二、胆汁酸的代谢与功能 208

第四节 胆色素代谢 212

一、胆红素的生成和转运 212

二、血清胆红素与黄疸 215

第十四章 水与无机盐代谢 219

第一节 人体内体液的含量、分布与组成 219

一、体液的含量与分布 219

二、体液的电解质组成 220

二、体内水分的来源 222

一、水的生理功用 222

第二节 水的平衡 222

三、体内水分的排出 223

第三节 钠、钾、氯的代谢 224

一、电解质的生理功用 224

二、钠与氯的代谢 225

三、钾的代谢 225

第四节 水与电解质平衡的调节 227

一、抗利尿激素 227

二、醛固酮 229

第五节 钙、磷代谢 230

一、体内钙磷的含量、分布及其生理功用 230

二、钙磷的吸收与排泄 231

三、血钙与血磷 232

四、骨和牙 233

五、钙磷代谢的调节 234

第一节 体内酸性及碱性物质的来源 239

一、酸性物质的来源 239

第十五章 酸碱平衡 239

二、碱性物质的来源 240

第二节 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 240

一、血液的缓冲系统及其在酸碱平衡中的缓冲作用 240

二、肺在酸碱平衡调节中的作用 242

三、肾脏在酸碱平衡调节中的作用 242

第三节 判断酸碱平衡状态的常用生化指标 245

一、血液pH值 245

二、血液二氧化碳分压(PCO2) 245

三、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 245

四、标准碳酸氢盐和实际碳酸氢盐 246

五、缓冲碱 246

六、碱剩余和碱缺失 246

第四节 酸碱平衡失调 246

二、食物营养素 249

一、营养学的发展 249

第十六章 营养生化 249

第一节 概论 249

第二节 能量与基础代谢 251

一、能量代谢的概念 251

二、基础代谢 252

三、供能物质 252

第三节 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253

一、机体的氮平衡 253

第四节 无机元素与微量元素 254

一、无机元素 254

二、蛋白质的生理需要量 254

四、食物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254

三、蛋白质营养价值与必需氨基酸 254

二、微量元素 255

第五节 维生素 258

一、概述 258

二、脂溶性维生素 259

三、水溶性维生素 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