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 名义诸说 1
二 流布概况 5
1.泉州诸县 5
2.厦门 6
3.台湾 7
4.香港 9
5.东南亚 9
三 南音研究概述 12
古代弦管学 12
近现代弦管学 13
当代弦管学 16
四 本书写作宗旨 18
上篇 艺术论 25
第一章 福建南音的音乐组成与乐语 25
第一节 音乐组成 25
一 指 25
二 谱 26
三 曲 27
第二节 乐语释要 28
第二章 福建南音的滚门、曲牌和曲名 34
第一节 滚门、曲牌的内涵 34
第二节 曲牌 37
第三节 曲名 38
第一节 释义 42
第三章 福建南音唱腔旋法的多重大三度并置 42
第二节 多重大三度并置的几种类型 43
第三节 多重大三度并置的旋法特点 45
一、各单一大三度内部的旋法特征 45
1.主导因素 45
2.辅助因素 48
二 多重大三度并置中的连接 53
1.以中介调性作过渡 53
2.以共同音为中介 53
三 多重大三度并置旋法中的偏音 54
第四节 多重大三度并置与历史上的音乐现象 55
一 多曾侯乙钟“?--曾”体系的关系 55
二 与隋代“应声”、宋代“勾”字、福建建瓯音盏的关系 56
第四章 福建南音与“同均三宫” 59
第一节 从记谱谱字看三种音阶的并用 59
第二节 三种音阶并用与“同均三宫” 61
第三节 从南音旋宫转调看“同均三宫”理论的实践意义 66
一 旋宫转调的多种类型 67
1.同调首异宫异调的交替 67
2.不同调首异宫同调的交替 67
3.多宫系旋宫 67
①五度关系旋宫 67
②二度关系旋宫 68
③三度关系旋宫 68
④多宫系综合 68
二 关于二度关系旋宫和多宫系综合 69
第五章 福建南音腔韵 76
第一节 南音“韵”的释义 76
第二节 南音腔韵的类别和形式 78
一 滚门性腔韵、曲牌性腔韵和曲目性插句 78
二 大韵、短韵与高韵、低韵 80
第三节 腔韵的运用 86
一 在基本句式中的结构位置 86
二 在乐曲结构中的运用 90
1.单韵循环 90
2.双音循环 93
①双韵并置循环 93
②双韵主次循环 95
③双韵重叠循环 97
④双韵串链循环 99
3.三韵循环 102
①三韵回旋 102
②三韵主次循环 104
③三韵起承转合 105
④多韵联缀 105
三 几种较为独特的结构部分 114
1.一字腔、三字腔与“务头” 114
2.落倍 116
3.结尾重句 117
第一节 谱字--音高符号 123
一 基本谱字及其高低八度 123
第六章 福建南音记谱法述略 123
二 升降音临时变化记号 124
三 琵琶弦序与音序 124
第二节 调门--管门 126
一 五空管 126
二 四空管 126
三 五空四仪管 127
四 倍思管 127
第三节 拍子记号--撩拍 127
三 叠拍 128
一 摙指 128
第四节 琵琶指法与节奏记号 128
二 三撩拍 128
一 七撩拍 128
二 点、挑、去倒 129
三 甲线 130
四 落指 130
五 装饰性指法 131
第五节 南音谱式 132
第七章 福建南音的度曲及流派 135
第一节 南音度曲 135
一 衔音、叫字 135
二 五音六平 139
三 起伏顿挫 140
四 骨谱润腔 141
第二节 南音度曲的流派 142
一 贯字与插字 143
三 归韵 144
四 歇气 144
二 收音 144
五 全曲或其中一句的不同 145
六 叫音的区别 145
第八章 福建南音所体现的美学观 147
第一节 情与理的交融 147
第二节 虚与实的结合 151
第三节 繁与简的统一 153
第九章 福建南音与姐妹艺术的横向关系 157
一 梨园戏 158
1.南音与梨园戏、南戏的关系 158
第一节 南音在地方戏曲中的运用 158
2.南音与梨园戏唱腔及其剧目的关系 159
二 高甲戏 161
1.加前奏、留特韵、减繁音、多重复 161
2.保留框架、完整吸收 164
3.捻节、加介、帮腔 166
三 木偶戏 168
1.提线木偶 168
2.南派布袋戏 169
四 竹马戏 169
第二节 南音与曲艺的关系 170
一 锦歌与南音 170
二 四锦班、盲人走唱与南音 179
龙虎斗及小唱 180
第三节 南音与闽南器乐演奏 180
肖霞十番 182
南音在笼吹、闹厅和十音中的运用 182
第四节 南音与闽南民间舞蹈 184
第十章 福建南音与汉民族音乐结构层次 186
第一节 音乐结构诸层次泛说 186
第二节 从南音看汉民族音乐结构层次的特点 189
一 音腔 189
二 腔格 192
三 腔韵 195
四 腔句 199
五 腔调 202
六 腔套 207
七 腔系 210
第三节 影响音乐结构层次的诸因素 215
一 语言--基本生成因素 216
1.声乐 216
2.器乐 219
二 变异性因素 220
1.历史 220
2.地域 222
3.感情 224
4.审美观 225
下篇 考辨 231
第一章 福建南音曲目本事考 231
一 与宋、元杂剧、南戏有关的曲目 232
第一节 曲目本事 232
二 与明杂剧、传奇、小说、故事有关的曲目 244
三 与传统戏曲、曲艺有关的曲目 250
四 与宗教、迷信有关的曲目 255
五 出处待考的曲目 256
第二节 闲词 257
附录 福建南音指套、散曲曲目考源表 260
第二章 福建南音乐器考 370
南音琵琶 370
三弦 372
南音洞箫 373
二弦 376
拍板 377
品箫 378
嗳仔 379
笙 379
云锣 379
小铜钹 379
响盏 379
狗叫、铎、碰铃、铜钟 380
四块、扁鼓 380
第三章 福建南音管门考 382
第一节 南音基本谱字与“倍六头管” 382
五空管 385
四空管 385
第二节 管门名义考 385
五空四仪管 386
倍思管 386
第三节 筚篥与南音琵琶 388
第四章 福建南音谱字变易及撩拍考 391
第一节 谱字变易及其年代 391
一 宋“大晟律”的音高与南音谱字变易 392
二 宋“五正”、“二变”音阶理论对南音谱字变易的影响 395
三 南音的唱奏实践与谱字--骨谱细腔 398
第二节 撩拍考 400
第五章 福建南音中的【兜勒声】 404
第一节 南音中的【兜勒声】 404
第二节 闽南佛曲中的《南海普陀山》、本地调、福州调 409
第三节 南音【兜勒声】与历史上的【摩诃兜勒】 411
一 关于【摩诃兜勒】的意义 411
二 【摩诃兜勒】与佛教 412
第四节 南音《南海观音赞》、佛曲《南海普陀山》的多种变体 415
第六章 福建南音与民俗的关系及其功能 418
第一节 南音与民俗 418
一 南音伴随闽南人的一生 418
二 节令活动 422
第二节 南音与宗教、迷信活动 427
第三节 南音的功能 428
跋 432
三 祭祀礼仪 436
参考书目 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