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文学运动与论争 3
一、晚清文学运动 3
史料与研究资料 3
1.杂感(黄遵宪) 3
2.本馆附印说部缘起(节选,几道 别士) 4
3.论白话为维新之本(裘廷梁) 10
4.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梁启超) 14
5.晚清“文界革命”论纲(节选,牛仰山) 18
6.晚清戏曲改良运动述略(节选,关爱和) 28
7.试论中国近代文学语言的变革(节选,袁进) 33
8.“诗界革命”的起点、发展及其评价(节选,郭延礼) 41
思考与练习 52
相关资料索引 52
二、五四文学革命 54
史料与研究资料 54
1.文学改良刍议(胡适) 54
2.文学革命论(陈独秀) 63
3.我之文学改良观(节选,刘半农) 66
4.建设的文学革命论(节选,胡适) 74
5.人的文学(周作人) 81
6.平民文学(仲密) 88
7.怎样做白话文?(节选,傅斯年) 92
8.什么是新文学(守常) 100
9.两种灵感状态与两种审美境界(节选,刘纳) 101
思考与练习 111
相关资料索引 111
三、“学衡”“甲寅”派的论争 119
史料与研究资料 119
1.评提倡新文化者(梅光迪) 119
2.估《学衡》(风声) 124
3.评新文学运动(孤桐) 127
4.十四年的“读经”(鲁迅) 130
5.世界文化语境中的学衡派(节选,乐黛云) 133
思考与练习 141
相关资料索引 141
四、“整理国故” 144
史料与研究资料 144
1.论国故学(胡适) 144
2.国学运动的我见(成仿吾) 146
3.整理国故的评价(郭沫若) 148
4.古书与白话(鲁迅) 151
5.“整理国故”的历史意义及当代启示(节选,秦弓) 152
思考与练习 167
相关资料索引 168
五、左翼“革命文学”运动 169
史料与研究资料 169
1.革命与文学(节选,郭沫若) 169
2.革命时代的文学(节选,鲁迅) 174
3.革命文学(鲁迅) 177
4.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节选,成仿吾) 179
5.“醉眼”中的朦胧(鲁迅) 183
6.死去了的阿Q时代(节选,钱杏邨) 187
7.关于左翼文学的几个问题(王富仁) 200
思考与练习 205
相关资料索引 206
六、“文艺大众化”的讨论 209
史料与研究资料 209
1.文艺的大众化(鲁迅) 209
2.关于文学大众化的问题(郑伯奇) 210
3.文言——白话——大众语(陈子展) 213
4.关于大众语文(胡愈之) 215
5.杂谈读书作文和大众语文学(叶圣陶) 217
6.门外文谈(节选,华圉) 220
7.化大众与大众化:逆向的孪生主题(贾植芳 王同坤) 223
8.大众话语:对20世纪30、40年代文艺大众化的论述(节选,文贵良) 239
思考与练习 252
相关资料索引 253
七、“京派”与“海派”的论争 254
史料与研究资料 254
1.上海气(周作人) 254
2.文学者的态度(沈从文) 255
3.文人在上海(杜衡) 261
4.论“海派”(从文) 262
5.“京派”与“海派”(栾廷石) 266
6.北平与上海(曹聚仁) 267
7.日常生活意识和都市市民的哲学(节选,李今) 269
8.“京派”文学的文化底蕴(节选,刘勇) 283
思考与练习 296
相关资料索引 296
八、“民族主义文学”运动 299
史料与研究资料 299
1.民族主义文艺运动宣言 299
2.“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运命(晏敖) 305
3.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社团与报刊考辨(钱振纲) 313
4.重审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民族主义文学运动”(节选,高玉) 332
思考与练习 341
相关资料索引 341
九、“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论争 343
史料与研究资料 343
1.阿狗文艺论(节选,胡秋原) 343
2.文艺的自由和文学家的不自由(节选,易嘉) 346
3.论“第三种人”(鲁迅) 351
4.文学的真实性(节选,周起应) 354
5.又论“第三种人”(鲁迅) 358
6.“自由人”“第三种人”的政治文化意识(节选,朱晓进) 362
思考与练习 373
相关资料索引 373
十、抗战文艺运动及论争 374
史料与研究资料 374
1.抗战文艺的动向(节选,艾思奇) 374
2.文章下乡,文章入伍(老舍) 382
3.“与抗战无关”(罗荪) 386
4.“与抗战无关”(梁实秋) 387
5.关于抗战文学研究的几点思考(节选,朱德发) 389
思考与练习 397
相关资料索引 397
十一、“战国策派”的论争 399
史料与研究资料 399
1.民族文学运动(节选,陈铨) 399
2.什么是“战国”派的文艺(节选,欧阳凡海) 402
3.“战国策派”再认识(节选,田亮) 406
思考与练习 419
相关资料索引 420
十二、“民族形式”问题的论争 421
史料与研究资料 421
1.论文学上的民族形式(节选,何其芳) 421
2.论“民族形式”的中心源泉(向林冰) 426
3.民族形式的中心源泉是在所谓“民间形式”吗?(节选,葛一虹) 429
4.民族—现代性:“民族形式”论争中延安文学观念的现代性呈现(节选,袁盛勇) 432
5.论抗战时期大后方关于文艺民族形式问题的论争(唐正芒) 446
思考与练习 456
相关资料索引 456
十三、解放区文艺运动 457
史料与研究资料 457
1.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节选,毛泽东) 457
2.三八节有感(丁玲) 467
3.野百合花(实味) 470
4.表现新的群众的时代(节选,周扬) 477
5.从左翼文艺到工农兵文艺(节选,刘增杰) 489
思考与练习 501
相关资料索引 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