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化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江世益,张鲁雁编著
  • 出 版 社: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562702993
  • 页数:181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抗原的免疫原性和专一性 1

第一节 抗原与免疫原 1

第二节 抗原的分类 1

一、根据抗原的性能分类 1

二、根据抗原的来源分类 2

三、根据抗原的化学组成分类 3

第三节 构成免疫原的条件 4

一、异物性 4

二、大分子物质 4

三、一定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4

第四节 抗原特异性的分子基础 5

一、抗原决定簇 6

二、抗原决定簇对抗原特异性的影响 7

三、载体效应 10

四、抗原的结合价 10

第五节 重链病 11

五、交叉反应 11

二、免疫佐剂 12

第五节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12

一、遗传因素 12

三、荷电状态 13

第六节 抗原结构的免疫化学 13

一、蛋白质抗原 13

二、多糖抗原 16

三、病毒抗原 18

四、肿瘤抗原 21

第二章 抗体的结构和功能 25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基本结构 26

一、组成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基本结构单位--四链模型 26

二、结构域和功能区 26

三、超变区 29

四、铰链区 29

五、轻链和重链 29

六、免疫球蛋白分子中的糖 31

七、免疫球蛋白分子的酶解碎片 34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分子的抗原决定簇和变异体 35

一、同种型 35

二、同种异型 37

三、独特型 38

第三节 抗体的生物学特性 39

一、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40

二、激流补体 41

三、结合细胞组织 42

一、lgG 44

第四节 人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特性 44

五、Ca2区的分解代谢速率控制 44

四、通过胎盘 44

二、lgA 47

三、lgM 49

四、lgD 52

五、lgE 53

第五节 抗体的进化 53

二、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呈一定比例 56

第三章 抗体的亲和力及其热力学和动力学 56

一、抗原与相应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56

第一节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56

第二节 抗体的亲和力 57

第三节 影响抗体亲和力的因素 57

一、基因控制 57

第五节 抗体亲和力常数测定方法 58

三、环境因素 58

第四节 抗体亲和力常数 58

二、年龄 58

第六节 抗体亲和力的热力学 62

第七节 抗体亲和力的动力学 64

第八节 抗体亲和力的疾病的关系 65

一、抗体亲和力和免疫复合物疾病 65

二、抗体亲和力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65

三、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抗体亲和力 65

四、抗体亲和力和感染、接种的关系 66

一、氢键 66

二、范德华力 66

三、库仑引力 66

第九节 抗原与抗体结合的生物力 66

四、疏水作用 67

五、立体排斥力 67

第四章 抗体分子的空间结构 68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分子的电镜观察 68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分子的X线晶体衍射分析 69

第三节 Mcgλ轻链二聚体和lgG(New)Fab'碎片的空间结构 70

第四节 Fc区域的空间结构 73

第五节 Mcgλ轻链二聚体的构象变化 75

第六节 抗原结合部位的构造 77

一、X线晶体衍射法 77

二、电子自旋共振法 80

三、核磁共振法 83

第五章 单克隆抗体分子 85

第一节 由骨髓瘤分泌的均一抗体 85

一、由矿物油诱发成骨髓瘤 85

二、小鼠骨髓瘤细胞的命名 86

三、骨髓瘤和骨髓瘤蛋白的应用 87

一、特定抗原细胞选用 88

二、骨髓瘤细胞系 88

第二节 由杂交细胞瘤分泌的均一性抗体 88

三、细胞融合和克隆化 89

四、收取抗体 89

第三节 抗体分子的均一性鉴定 90

一、等电聚集分析法 90

二、抗体亲和力常数测定 91

三、氨基酸序列分析 91

第四节 单克隆抗体在生物学和临床上的应用 92

一、用于临床诊断 92

二、光免疫疗法--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新方法 92

三、催化性抗体及其应用 95

第六章 抗体的基因 99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的基因 99

一、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基因 100

二、免疫球蛋白的重链基因 101

三、C区基因 103

四、膜结合型免疫球蛋白和分泌型免疫球蛋白的基因 104

第二节 基因重排 104

一、V区基因重排 104

二、12~23bp规则 106

三、茎环结构 107

四、重链类别转换 107

二、连接的多样性 109

一、重链VDJ和轻链VJ片段的重组连接 109

第三节 抗体的多样性 109

三、体细胞突变 110

第四节 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控制和组织特异性表达 110

一、基因重排控制 110

二、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 110

第七章 补体分子结构及其激活途径 112

第一节 补体激活的第一途径--经典途径 113

一、各种补体蛋白质 114

二、经典途径的激活过程 120

第二节 补体激活的第二途径--替代途径 122

一、补代因子性质 122

二、替代途径激活过程 123

第三节 补体引起细胞膜损伤的机制 124

第四节 补体系统中的调控蛋白 124

一、C1-lnh 125

二、C4bp 125

三、H因子 125

四、l因子 125

五、过敏毒素灭活剂 125

六、备解素 125

七、S-蛋白 125

十三、CD59 126

十二、HRF 126

十一、DAF 126

十、MCP 126

九、CR1 126

八、Sp-40,40 126

第八章 淋巴细胞表面的分子识别 127

第一节 细胞膜结构 127

一、脂质成分 127

二、蛋白质成分 129

第二节 细胞骨架 130

第三节 细胞膜脂区流动法 131

第四节 细胞表面受体分子的共性 133

第五节 细胞-细胞分子识别 134

第六节 T淋巴细胞抗原受体 135

一、TCR结构 135

二、T淋巴细胞识别抗原 136

三、TCR的基因 139

第七节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140

一、抗原受体 141

二、免疫球蛋白受体 141

三、T淋巴细胞表面分子和粘附分子 141

四、脑和胸腺抗原 141

五、NCAM 141

六、生长因子和淋巴因子受体 141

七、病毒受体 141

八、肿瘤抗原 141

一、蛋白质-蛋白质沉淀法 142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的溶解度 142

第九章 抗体的分离和纯化 142

二、脱水沉淀法 143

一、饱和硫酸铵溶液的制备 145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电荷 146

一、离子交换层析 147

二、电泳分离 150

第三节 分子的大小和形状 157

一、凝胶层析 157

二、分子筛电泳 161

三、超滤法 161

四、沉降法 161

第四节 配体专一性 161

一、lgG的分离 162

第五节 免疫球蛋白的分离方法 162

二、lgM的分离 163

三、lgA的分离 163

四、从小鼠腹水中分离纯化抗CEA单克隆lgG抗体 163

第十章 临床免疫化学 164

第一节 沉淀检测 164

一、界面环状沉淀检测 164

二、单向免疫扩散检测 164

三、双向免疫扩散检测 166

四、免疫电泳 167

五、电免疫扩散法 167

第二节 凝集试验 169

六、浊度法 169

第三节 补体试验 170

一、50%补体溶血试验 170

二、补体结合试验 172

第四节 标记免疫测定 172

一、荧光免疫法 172

二、放射免疫法 173

三、免疫酶标法 174

四、生物素-抗生物素系统(BAS)用于免疫化学检测 177

五、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法 179

第五节 电化学免疫测定法 180

一、酶标电化学免疫测定法 180

二、非标记电化学免疫测量法 181

三、电位离子载体调节免疫测定法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