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务工作辞典》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天,孙敬勋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市:中国展望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505007548
  • 页数:410 页
图书介绍:

政党 2

政党政治 2

执政党 2

总论 2

资产阶级政党 3

无产阶级政党 3

共产党 4

中国共产党 4

政党的性质 4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5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5

政党的特征 5

党的建设 6

党纲 6

党的学说 7

马克思建党学说 7

列宁建党学说 7

毛泽东建党学说 8

邓小平建党学说 8

党的思想建设 9

党的政治建设 9

党的组织建设 9

党的作风建设 10

党的制度建设 10

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任务 11

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 11

新时期党的建设的特点 12

党的领导 12

党的领导的内容 12

党的领导制度 13

党的领导的方式 13

党的领导的特点 14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14

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14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5

改革开放总方针 15

党的方针 16

党的总政策 16

党的组织路线 17

党的思想路线 17

党的政策 17

党的路线 17

党的政治路线 18

党的群众路线 18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19

过渡时期总路线 19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20

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的基本路线 20

党的决策民主化科学化 20

党的组织部门 23

党的组织形式 23

党的组织体制 23

党的组织 23

组织工作编 23

党的组织机构 23

共产主义小组 24

共产国际中国支部 24

中国共产党欧总支部 24

党的领导机关 25

党的中央组织 25

党的中央领导机构 25

苏区中央局 26

中共中央委员会 26

前敌委员会 26

中共中央局 26

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 26

中共中央政治局 27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27

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 28

中共中央书记处 28

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 28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28

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29

中共中央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 29

中共中央组织部 30

中共中央统战部 30

党的地方组织 31

中共中央党校 31

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 32

党的省委员会 32

党的地区委员会 32

党的市、县、委员会 32

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顾问委员会 32

党的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 33

党的基层组织 33

党总支 34

党的其他特定组织 35

党团 35

临时党支部 35

党支部 35

党组 36

党内职务 36

中共中央局书记 36

中共中央局委员长 36

中共中央主席 36

中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36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37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37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37

中共中央军委主席 37

顾委主任 37

支部书记 38

党委委员 38

党委常委 38

党委书记 38

纪委书记 38

党组书记 39

党的组织制度 39

党的组织制度 39

民主集中制 39

个人服从组织 40

少数服从多数 41

下级服从上级 41

全党服从中央 41

党内民主 41

集体领导制度 42

党内关系 42

党内集中 42

一言堂 43

群言堂 43

个人崇拜 43

家长制 43

个人专断 44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 44

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 44

党代表大会代表常任制 45

党的代表会议 45

党的全国代表会议 45

党委全委会议 45

工作报告制度 46

党员大会 46

中共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 46

党委党委会议 46

党内对话制度 47

党的选举制度 47

法定人数 47

选举人 47

候选人 48

候选人名单 48

直接选举 48

间接选举 48

等额选举 48

选票 49

无记名投票 49

党内选举程序 49

预选 49

差额选举 49

有效票 50

无效票 50

有效选举 50

无效选举 50

党内表决制度 50

一人一票表决制 50

弃权 50

党的政治生活 51

党的生活 51

党内政治生活准则 51

递补 51

基层党组织改选 51

当选人 51

党的组织生活 52

双重组织生活 52

“三不主义” 53

残酷斗争 无情打击 53

团结--批评--团结 53

批评与自我批评 53

党日 54

党内监督 54

保留意见 54

言者无罪 闻者足戒 54

党课 55

三会一课 55

谈心活动 55

党内互称同志 55

干部队伍建设 56

干部 56

党的干部 56

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方针 56

少数民族干部 57

知识分子干部 57

妇女干部 57

新时期干部工作的基本任务 57

工农干部 57

后备干部 58

国家公务员 58

领导干部的基本条件 58

领导干部的素质修养 59

领导才能 59

干部作风 60

五湖四海原则 60

干部人事制度 60

干部制度改革 60

委任制 61

选举制 61

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 61

考任制 62

聘任制 62

干部任免制度 62

干部任期制度 63

干部调配制度 63

干部交流制度 63

干部考核制度 64

干部奖惩制度 65

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 65

干部离休退休制度 66

干部回避制度 66

干部监督制度 66

干部标准 67

干部革命化 67

干部路线 67

干部分类管理 67

干部年轻化 68

干部知识化 68

干部专业化 68

培养提高干部 68

关心爱护干部 69

民主推荐干部 69

民主评议干部 69

民意测验干部 70

干部教育 70

干部培训 70

党校教育 71

干部培训班 72

干部进修班 72

干部轮训班 72

干部专修科 72

干部档案工作 72

干部档案 73

干部审查工作 73

干部统计工作 74

党的知识分子工作 74

党的老干部工作 75

干部队伍的梯队结构 75

领导班子智能结构 76

领导班子专业结构 76

领导班子知识结构 76

领导班子结构 76

领导班子年龄结构 76

领导班子组织建设 77

领导班子思想建设 77

领导班子作风建设 77

领导班子业务建设 77

党员队伍建设 77

中国共产党党员 77

党龄 78

思想入党 78

党员义务 78

党籍 78

党员条件 78

党员权利 79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79

表决权 80

辩护权 80

申诉权 80

控告权 81

请求权 81

检举揭发权 81

组织纪律性 81

思想境界 82

共产主义道德 82

共产主义世界观 82

思想意识修养 83

党性修养 83

理论修养 83

文化科学知识修养 84

发展党员 84

发展党员工作重点 84

发展党员工作的方针 85

入党申请书 85

非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 85

入党政审 85

入党志愿书 86

入党介绍人 86

入党誓词 86

预备党员 86

延长预备期 87

取消预备党员资格 87

预备期 87

预备党员的转正 87

突击入党 88

重新入党 88

直接接收党员 88

追认党员 88

党员管理 89

党费 89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 89

取消党员资格 90

限期改正错误 90

除名 90

中国共产党党员证明信 90

劝退 90

退党 91

自行脱党 91

消除出党 91

创造争优 91

党员联系户 91

党员登记 92

井岗山时期的党员登记 92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党员登记 92

新时期的党员登记 93

党员教育 93

四清运动中的党员登记 93

党员思想教育 94

党纲教育 94

党章教育 94

党的理想教育 94

党的宗旨教育 95

党性教育 95

忠诚党的路线教育 95

党的优良传统教育 95

党的民主意识教育 96

党的基本知识教育 96

经受执政与改革开放考验教育 96

宣传工作的基本特点 98

宣传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98

宣传工作编 98

总论 98

宣传工作的根本目的 99

宣传工作的基本内容 99

宣传工作的原则 100

宣传工作的纪律 100

宣传工作的基本方法 100

宣传工作的基本形式 101

党委宣传部门的职责范围 101

宣传干部的素质 102

宣传委员的主要职责 102

宣传工作改革 102

人权 103

人道主义 103

理论宣传 103

宣传观念更新 103

人个主义 104

本位主义 104

自由主义 104

官僚主义 104

形式主义 104

无政府主义 10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05

民主 105

民主政治 105

生产力 106

现阶段阶级斗争的特点 106

思想斗争 106

自由 106

阶段斗争 106

生产力标准 107

政治 107

政治理论 107

政治运动 108

政治标准 108

政治权力 108

政治优势 108

制度 108

原则 108

认识 108

精神 109

世界观 109

意识 109

经验 109

实践 109

人生观 110

片面性 110

倾向性 110

主流 110

本质 110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111

联产承包责任制 111

厂长经理负责制 111

计划经济 112

个体经济 112

结构工资制 112

商品经济 112

市场调节 113

经济运行机制 113

生态农业 113

乡镇企业 113

第三产业 114

星火计划 114

经济效益 114

通货膨胀 114

优化组合 115

股份制 115

企业兼并 115

规模经营 115

双层经营 115

物价指数 115

满负荷工作法 116

财产主体化 116

企业家意识 116

国民经济命脉 116

经济杠杆 117

消费基金 117

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 117

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 117

生态平衡 117

环境保护 117

社会集团购习力 118

居民购买力 118

粗放经营 118

集约经营 118

能源 118

生产要素 119

市场风险 119

指令性计划 119

指导性计划 119

机制 119

决策 120

横向经济联合 120

社会宣传 120

四十年成就 1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大经济方针和政策 122

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 122

党的基本路线 12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功绩 123

十年改革经济理论和重要突破 123

国情 123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24

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 124

经济体制改革 125

经济运行机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125

深化改革的重点 125

治理整顿与深化改革 126

“双手抓”方针 126

对外开放对内搞活 126

“双紧”方针 127

农村经济政策六个稳定不变 127

国家公务员制度 127

解决工资问题三原则 128

治理整顿的时间 128

治理整顿的目标 128

治理整顿的四个环节 128

整顿流通秩序 129

控制消费需求 129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发展多种经济成份 130

压缩投资规模调整投资结构 130

人口政策 131

价格体制改革 131

政治体制改革 131

党政分开 131

舆论监督 131

社会监督 132

社会风气 132

社会秩序 132

社会舆论 132

全民义务植树 133

小康图景 133

社会协商对话制度 133

社会问题 133

社会实践 133

“双增双节”运动 134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34

形势教育 134

政策教育 134

稳定 135

繁荣 135

发展 135

五四运动 135

宪法 135

资本主义思想 136

公共财产 136

公民的基本权力和义务 136

封建主义思想 137

文教科卫宣传 137

文化 137

文学 137

文学遗产 138

文学艺术 138

文艺批评 138

社会主义文艺方向 138

生活真实 139

文艺思潮 139

艺术真实 139

社会主义方式方针 139

社会主义文艺党性原则 139

文艺的社会作用 139

艺术性 140

形象化 140

典型 140

作家修养 140

文物 140

教育 140

教育体制改革 141

教育工作的方针 141

学分制 141

义务教育 141

美育 142

智育 142

德育 142

体育 142

初等教育 142

职业技术教育 142

高等教育 142

中等教育 142

知识 143

知识分子 143

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 143

新闻出版 143

新闻报道 143

社会科学 144

自然科学 144

科学 144

人才 145

人工智能 145

爱国卫生运动 145

计划生育 145

报告文学 145

小说 145

诗歌 146

散文 146

戏剧 146

电影 146

电视剧 146

音乐 146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47

人民日报 147

记者招待会 147

中央电视台 147

新华通讯社 147

精神文明建设 148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48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148

共产主义思想 148

共产主义劳动态度 149

共产主义道德 149

五讲四美三热爱 149

四有 149

集体主义 150

爱国主义 150

主人翁责任感 150

民族自豪感 150

职业道德 151

社会公德 151

大公无私 151

思想 151

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152

文明生产 152

工作质量 152

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 152

思想政治工作 152

艰苦奋斗 153

生活作风 153

事业心 153

理想 153

情操 153

风尚 154

荣誉 154

信念 154

诚实 154

人生的意义 154

对外宣传 155

“六害” 155

我国的外交政策 155

欲望 155

净化 155

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 156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56

中国共产党同外国政党相互关系原则 156

中国对外经济援助八项原则 157

对外贸易 157

沿海开放地区 157

经济特区 158

外资企业 158

外向型经济 158

签证 159

外交代表 159

外交途径 159

照会 159

备忘录 159

护照 159

发展中国家 159

国际经济大循环 159

联合国 160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60

欧洲经济共同体 160

华沙条约组织 160

非州统一组织 161

国际红十字会 161

国际奥匹克委员会 161

巴黎公社 161

国际惯例 162

国际法 162

国际歌 162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62

国家主义 163

军国主义 163

霸权主义 163

对抗 163

主权 163

领土 163

领海 163

声明 164

白皮书 164

公报 164

宣言 164

领空 164

纪律检查工作编 166

纪律检查机关的任务、职权、工作方针的基本原则 166

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任务 166

纪律检查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166

纪律检查工作的方针 167

纪律检查工作的基本原则 167

纪律检查委员会的职权 167

纪律检查机关的职能 167

纪律检查机关的业务范围 168

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及党内监督 168

党性 168

党性的基本要求 169

增强党性的途径 169

中国共产党党性的基本原则 169

党风 170

衡量党风的基本标准 170

党内不正之风的表现 170

党内不正之风产生的根源 171

端正党风的方针 171

端正党风的关键 171

党风与社会风气的关系 172

端正党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 172

端正党风与党的开放政策的关系 172

党风建设制度 173

党纪 173

组织纪律 174

政治纪律 174

党纪的特征 174

宣传纪律 175

人事纪律 175

保密纪律 175

财经纪律 175

外事纪律 176

组织纪律观念 176

在党的纪律面前人人平等 176

党性与党风的关系 177

党性与党纪的关系 177

党风与党纪的关系 177

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的方针 177

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的主要方法 177

专职机关监督 178

党内监督形式 178

安全剖析 178

党内监督 178

党内监督的依据和方针 179

案件检查 179

案件检查工作 179

案件检查工作的基本任务 179

案件检查工作的基本要求 179

案件检查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179

案件检查工作的基本原则 179

立案前情况了解 181

立案范围 181

立案 181

案件来源 181

案件检查工作的程序 181

立案手续 182

立案通知 182

立案审批权限 182

案件的分类 183

案件调查程序 183

案件调查组 183

案件调查方案 183

案件调查提纲 184

案件检查的方法 184

办案的几种类型 184

调查报告 185

证据 185

分析案情 185

技术鉴定 185

调查取证 186

有效证据 186

证据的鉴别 186

揭发检举材料 187

一案多人 187

一案带多案 187

写实 187

结论 187

调查组说明材料 187

停职检查、离职审查的批准权限 188

组织措施 188

与被检查人核对主要错误事实 188

被查补证 188

定性处理 189

从轻处分 189

从重处分 189

建议有关部门处分、处理 189

案件处理意见 189

撤案 190

销案 190

结案 190

积案 190

对案件检查工作人员的要求 190

案件审查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191

案件审理工作的任务 191

案件审理工作 191

案件审理 191

案件检查材料的归档 191

办案人员的回避 191

案件审理工作的指导原则 192

案件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192

案件审理工作的必备手续 193

案件审理工作的材料 193

审理部门的工作程序 193

案件审理的批准程序 194

申诉案件的审理程序 194

申诉案件必须报送的材料 194

审理工作部门职责范围 195

审理部门 195

审理工作的监督 195

对案件审理工作人员的要求 195

审理小组 196

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审理工作条例 196

备案案件 196

报批案件 197

归口审理 197

集体审议 197

集体审批 197

保障党员的合法权利 197

案件初审 198

案件复审 198

鉴别证据 198

案件审理报告 199

审理中止 199

补充证据 199

使用证据 199

延期审理 199

案件复查报告 200

呈清审批 200

处分决定 200

处分的审批手续 200

本人对结论或处分的意见 200

处理通知 201

结案抄送 201

平反 201

案件批复 201

同受审查人谈话 201

辩护 202

回避 202

纪律处分 202

党纪处分的判定 202

党纪处分种类 203

警告 203

严重警告 203

撤销党内职务和向党外组织建议撤销党外职务 203

留党察看 203

开除党籍 203

劝说退党 204

清除出党 204

党组织集体犯了错误的处理 204

改组党的组织 204

解散党的组织 204

建议给予行政处理 205

撤销党内职务与行政职务的关系 205

建议追究刑事责任 205

党纪处分的组织程序 205

复杂违纪案件的处理程序 206

对包庇违纪违法行为的党员的处理 206

受处分党员干部的工作安排 206

撤销党内职务的期限 206

受留党察看处分的党员申请退党的处理 206

受行政处分党员的党内处分 207

受刑罚处罚党员的党纪处分 207

不合格党员的组织处理 207

受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的党员的党内职务问题 207

对离、退休违纪党员的处分 207

在党内担任两个以上职务的撤职处分 207

免于起诉、免于刑事处罚的党员的纪律处分 208

对受党纪处分党员不服的处理 208

对党员处分不当的处理 208

预备党员违纪的处理 208

开除党籍与清除出党的区别 208

改变处分 209

取消处分 209

免予处分 209

党的纪律处分的必备材料 209

基层党委意见 209

撤销处分 210

处分权限 210

特殊情况下党纪处分的审批 211

出国工作党员的党纪处分的审批权限 212

离、退休党员干部的党纪处分的审批权限 212

延长党员留党察看期的审批权限 212

改组或解散党组织的批准权限 212

党组没有批准党员处分的权利 212

地方各级纪委与同级党委在处理案件的意见分歧的解决 212

上级纪委有权撤销或改变下级党组织所作的处分决定 212

提前恢复党员权利 213

处分决定和所依据的事实材料同本人见面 213

留党察看期限 213

延长留党察看期限 213

留党察看期满 213

党纪处分的原则 214

党纪处分的目的 214

纪检信访 215

纪检信访工作 215

纪检信访工作的地位 215

纪检信访工作的作用 216

纪检信访工作的性质 216

纪检信访工作的特点 216

处理信访的基本原则 217

纪检信访工作的任务 217

处理来信的一般工作程序 218

处理来访的一般工作程序 218

处理检举、控告的权限 219

处理检举、控告和申诉的要求 219

分级负责原则 219

保护申诉人和控告人的民主权利 220

纪检信访情况反映 220

纪检信访简报 220

检举 220

控告 220

诬告 221

申诉老案的处理 221

申诉 221

错告 221

匿名信的处理 222

处理检举、控告和申诉的方式 222

上级交办和领导批办 222

转办 223

催办 223

答复本人 223

复查 223

审理结果 224

信访问题终止 224

复议 224

结案上报 224

纪检信访分类方法 225

纪检信访统计 225

纪检信访档案 225

纪检机构和干部管理 226

纪律检查机构 226

纪律机构的沿革 226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227

党和国家机关纪律检查机构 227

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 228

企事业单位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 228

纪律检查办公室 229

总支、支部纪律检查委员 229

基层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 229

纪律检查工作委员会 229

派驻纪律检查组 229

中国共产党军队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 230

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任期 230

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领导体制 230

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领导干部的职级 231

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领导干部的管理原则 231

地方各级纪委检查委员会领导干部的任免 231

纪律检查干部管理工作的职责 231

纪律检查干部培训的途径和方法 232

纪检干部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 232

纪律检查干部守则 232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35

革命统一战线 235

统一战线编 235

统一战线 235

总论 235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236

有国统一战线 236

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 236

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对象 236

新时期统一战线中的两联盟 237

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根本方针 237

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任务 237

统一战线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237

统一战线的八大功能 23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238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38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38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地方委员会 239

新时期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 239

新时期人民政协的任务和作用 239

新时期党对知识分子的方针政策 240

三民主义 240

三大政策 241

开明绅士 241

国民参政会 241

三三制政权 241

旧政协 242

多党合作 242

合作共事 242

民主监督 242

政治协商 242

民主人士 243

无学派民主人士 243

资本主义工商业 243

原资产阶级工商业者 244

资本家代理人 244

四大家族 244

官僚资产阶级 244

国家资本主义 244

和平赎买政策 245

利用限制改造政策 245

中共关于组织工商业联合会的指示 245

关于保护工商业问题的指导 245

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问题的决议(草案) 246

公私合营 246

公私合同 246

公股 246

公方代表 247

私股 247

私方代表 247

四马分肥 247

定息 247

对外开放 247

新时期国家资本主义 248

经济特区 248

中外合资经商企业 249

外商独资经营企业 249

补偿贸易 249

合作经营企业 250

我国现阶段的个体经济 250

人民政协报 250

第一次国共合作 250

第二次国共合作 250

重庆谈判 251

北平谈判 251

新政协运动 251

南京谈判 251

西安谈判 251

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252

“三反”、“五反”运动 252

特赦战争罪犯 252

高雄事件 252

台湾自立晚报二记者来大陆采访事件 252

民主党派、群众团体 253

民主党派 253

民主党派的性质 253

民主党派的地位与作用 254

新时期民主党派的纲领和任务 254

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基本方针 254

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协商会 255

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工作的基本任务 255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党派中发展赏员的政策 255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256

中国民主同盟 256

中国民主建国会 257

中国民主促进会 257

中国农工民主党 258

中国致公党 259

九三学社 259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260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 260

中国民主革命同盟 261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261

统一建国同志会 262

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262

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 262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262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263

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 263

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 263

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 264

中华民族革命同盟 264

中国左翼文化界总同盟 264

中华全国总工会 265

三S研究会 265

黄埔军校同学会 265

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265

中国国民党同志行动会 265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266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266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 266

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 267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267

中华全国体育总会 267

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 268

中国福利会 268

中国红十字会 268

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 269

中华全国科学技术协会 269

宋庆龄基金会 270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270

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 270

团结报 271

民主报 271

《争鸣》杂志 271

《群言》杂志 271

人民报 271

《前进》杂志 271

光明日报 272

《红专》杂志 272

《中国工商》 272

《民讯》杂志 272

《民进》杂志 272

《中国建设》杂志 273

民族、宗教工作 273

民族 273

中华民族 273

民族特征 274

民族风俗 274

民族特权 274

民族压迫 275

民族矛盾 275

民族同化 275

民族问题 276

民族宗教 276

民族融合 276

民族消亡 276

大民族主义 277

地方民族主义 277

民族沙文主义 277

民族虚无主义 277

民族自决权 278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78

民族问事实上的不平等 279

党的民族政策 279

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任务 279

民族区域自治 279

党对少数民族的统战政策 280

党对少数民族的文化政策 281

党对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政策 281

党对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政策 281

党对少数民族的人口政策 28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282

民族自治权利 282

民族自治地方 282

中国民族研究学会 283

民族学院 283

中国民族史学会 283

中国民族研究团体联合会 283

中国民族学研究会 283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283

民族文化宫 284

宗教 284

中国宗教 284

佛教 285

方丈 285

法师 285

僧侣 285

和尚 285

佛诞节 285

班禅额尔德尼 286

活佛 286

达赖喇嘛 286

喇嘛教 286

喇嘛 286

道教 287

基督教 287

圣经 288

圣诞节 288

复活节 288

天主教 288

弥撒 288

伊斯兰教 289

回教 289

清真教 289

新教 289

正教 289

清真寺 290

穆斯林 290

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基本观点和态度 290

党的宗教政策 290

我国宗教在国际交往中的方针 291

党对达赖喇嘛回国的方针 291

中国佛教协会 291

中国道教协会 292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 292

中国基督教协会 292

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 292

上海佛学院 293

中国佛学院 293

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 293

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 293

中国天主教教务委员会 293

中国天主教爱国会 293

中国宗教学学会 293

台港澳工作与侨务工作 294

台湾问题 294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对台方针 294

告台湾同胞书 295

关于台湾问题的九条方针 295

对居住在祖国大陆的台湾同胞的政策 296

三通四流 297

一国两制 297

对去台人员在大陆亲属的政策 297

对台贸易的基本方针 298

八·一七中美联合公报 298

台湾同胞来祖国大陆探亲旅游接待办法 299

党对起义、投诚人员的政策 299

党对两航起义人员的政策 299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 299

海峡之声广播电台 300

台声杂志 300

“国立”台湾大学 300

“国立”清华大学 300

台湾同学会 300

香港问题 300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301

中国政府对香港问题的基本政策 301

中英联合联络小组 302

中英土地委员会 302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 302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咨询委员会 302

香港特别行政区 303

香港《文汇报》 303

香港《大公报》 303

澳门问题 303

中葡联合联络小组 304

中葡土地小组 304

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304

中国政府对澳门问题的基本政策 304

澳门特别行政区 305

港澳同胞回内地定居的政策 305

华侨 305

华裔 305

侨眷 306

侨乡 306

侨汇 306

侨务工作对象 306

新时期侨务工作的基本任务 306

国内侨务工作的基本政策 306

国外侨务工作的基本政策 307

落实华侨私房政策的规定 307

海外关系 308

海外统战工作方针 308

归侨、侨眷职工出境探亲的有关规定 308

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 309

欧美同学会 309

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 309

华侨大学 309

华侨通讯社 309

中国新闻社 309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310

中国国际旅行社 310

中国旅行社 310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 311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 311

重要会议、人物 311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311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 312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 312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 312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 313

全国统战工作四级干部会议 313

1962年全国统战工作会议 313

1979年全国统战工作会议 313

1981年全国统战工作会议 314

1986年全国统战工作会议 314

全国政协一届一次会议 314

全国政协三届一次会议 315

全国政协四届一次会议 315

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 315

全国政协五届一次会议 316

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 316

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 316

全国政协七届一次会议 317

国家民委第一次委员(扩大)会议 317

国家民委第二次委员(扩大)会议 317

国家民委第三次委员(扩大)会议 317

中央统战部落实宗教政策座谈会 317

1956年中央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 318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 318

全国文艺界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座谈会 318

李济深 319

宋庆龄 319

1981年全国国内任务工作座谈会 319

张澜 320

何香凝 320

谭平山 320

蔡廷锴 321

朱蕴山 321

朱学范 321

程潜 321

张治中 322

李宗仁 322

邵立子 322

黄炎培 323

屈武 323

钱昌照 323

柳亚子 323

王昆仑 323

梁敕溟 324

章伯钧 324

沈钧儒 324

史良 324

吴晗 325

楚图南 325

华罗庚 325

罗隆基 325

胡愈之 325

胡厥文 326

章乃器 326

鲁迅 326

许广平 326

周建人 327

叶圣陶 327

赵朴初 327

费孝通 327

雷洁琼 327

周培源 328

周谷城 328

许德衡 328

胡子昂 328

季方 328

荣毅仁 329

林丽韫 329

谢雪红 329

包尔汉 329

达赖喇嘛·丹增嘉措 329

白求恩 330

何棣华 330

斯诺 330

陈嘉庚 330

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 330

史沫特莱 331

杨振宁 331

李政道 331

丁肇中 331

王安 331

连瀛洲 331

林绍良 332

韩素音 332

吴家玮 332

陈香梅 332

机要秘书 334

行政秘书 334

秘书长 334

新闻秘书 334

文字秘书 334

党务秘书 334

文秘人员 334

党委办公室工作 334

总论 334

党委办公室工作编 334

秘书 334

外事秘书 335

生活秘书 335

文秘人员知识结构 335

文秘人员能力结构 335

文秘人员素养 335

文秘人员实用技术 335

文秘工作 335

文秘工作指导思想 335

文秘工作的作用 336

提预案 336

文秘工作“三化” 336

文秘工作的特点 336

文秘工作的“四个转变” 336

秘书学 337

文书学 337

值班室工作 337

内外宾接待工作 337

办公室自动化 337

文山会海 337

文书工作 337

文书 337

行文规则 338

行文方式 338

行文方向 338

行文制度 338

公务文书 338

方书工作 338

下行文 339

上行文 339

平行文 339

逐级行文 339

多级行文 339

越级行文 339

联合行文 339

通用公文 340

常用公文 340

专用公文 340

文种 340

公文分类 340

直达行文 340

行政文件 341

法规文件 341

党的文件 341

参阅文件 341

批转文件 341

转发文件 341

机密文件 341

公布文件 341

内部文件 341

标题 341

发文机关 342

法定作者 342

正文 342

发文日期 342

副题 342

收文机关 342

公文体式 342

主送机关 342

抄送机关 343

附件 343

发文号 343

文件标记 343

阅读范围 343

缓急时限 343

份号 343

拟议 344

签发 344

核稿 344

撰稿 344

文头 344

交拟 344

公文撰制程序 344

落款 344

公文格式 344

发文通知单 345

封发 345

骑缝章 345

印信鉴别 345

骑年压月 345

钢印 345

盖印 345

印章 345

公文校对 345

专用印章 345

文件搞本 346

正本 346

副本 346

存本 346

草案 346

试行本 346

暂行本 346

命令 346

决定 347

指令 347

决议 347

指示 348

布告 348

公告 348

通告 348

通知 348

通报 349

公报 349

报告 349

请示 349

批复 349

规划 350

计划 350

批示 350

函 350

总结 351

简报 351

大事记 351

章程 351

条例 351

规定 351

欢迎词 352

邀请书 352

贺电 352

答谢词 352

欢送词 352

传达提纲 352

题词 352

祝辞 352

按语 352

汇报提纲 352

规则 352

感谢信 353

公开信 353

慰问信 353

表扬信 353

鉴定 353

委任状 353

聘书 353

介绍信 353

证明信 354

倡议书 354

考核材料 354

公文处理程序 354

签发 354

启封 354

登记 354

分发 354

注办 355

立卷 355

销毁 355

清退 355

拟办 355

文件处理单 355

批办 355

传阅 355

立卷程序 356

立卷原则 356

立卷范围 356

立卷方法 356

不归档文书材料 356

督查与信访 357

督查渊源 357

督查与纪检 357

督查工作 357

卷内目录 357

督查 357

督查的特性 358

请示报告催办 358

督查的意义 358

催办单 358

督查的主要任务 358

催办 358

催办卡 358

督查工作制度 359

督查四看 359

督查网络 359

督查六忌 359

督查的主要职责 359

督查机构 359

督查五定 359

督查员 359

督查的基本事项 359

督查方式 360

会议决策三段式督查 360

督查业务指导 360

督查质量管理 360

督查工作程序 360

会议决策督查 360

会议决策分解立项式督查 361

文件决策分解立项工督查 361

领导批件督查 361

文件决策重点式督查 361

文件决策督查 361

文件决策面上式督查 361

跟踪督查 362

面对面督查 362

报刊批评督查 362

督查调查研究 362

督查组织协调 362

上级交办督查 362

电报督查 362

工作部署督查 362

督查综合分析 363

督查结果扩展 363

督查自身建设 363

督查通报 363

督查结果反馈 363

督查统计 363

会议分类 364

会议构成要素 364

代表大会 364

代表会议 364

会务工作 364

会务工作 364

会议 364

联席会议 365

会议秘书处 365

座谈会 365

电话会议 365

现场会 365

会议预案 365

例会 365

干部大会 365

常委会议 365

委员会议 365

工作会议 365

非常会议 365

会序 366

表决 366

提案 366

议案 366

动议 366

会议证件 366

会议座次 366

会议主席 366

会前检查 366

会标 366

会场布置 366

会议日程安排 366

会议记录 367

会议纪要 367

会议报告 367

会议简报 367

会议文书 367

开幕词 367

讲话搞 367

会议通知 367

闭幕词 367

悼词 368

会议预算 368

唁电 368

会议成本公式 368

讣告 368

追悼会 368

会议总结 368

会议须知 368

保密工作 369

保密 369

党的保密方针 369

保密的特点 369

秘密的界定 369

保密工作 369

保密范围 370

保密的基本范围 370

一般单位保密范围 370

新时期保密工作特点 370

秘密三等级 371

保密期限 371

保密守则 371

秘密等级 371

文书人员保密注意事项 372

《保密法》 372

机要工作 372

党的秘密与国家秘密 372

保密法规 372

保密工作与机要工作 372

机要交通 372

五个不接 373

文件自取证 373

收支对照 373

五双一专 373

机要人员 373

不办理急件 374

机要通信 374

机要电报 374

明传电报 374

严守党的国家秘密 374

密码电报 374

电报传递顺序 374

文件保密 374

明码电报 374

错收错退 374

秘密文件的保密 375

重要会议的保密 375

宣传报道的保密 376

科技保密 376

出版保密 376

涉外工作的保密 376

经贸工作的保密 376

通信保密 377

窃密 377

泄露国家秘密罪 377

电子计算机的保密 377

泄密 377

档案的功效 378

档案 378

档案工作 378

间谍罪 378

国家档案全宗 379

个人全宗 379

人事档案 379

党员档案 379

干部档案 379

工人档案 380

学生档案 380

科技档案 380

档案工作 380

机关档案工作任务 380

档案工作网络 380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381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381

中央档案馆 381

档案馆 381

档案工作原则 381

档案馆指南 381

档案室 382

机关档案室的任务 382

立档单位 382

全宗 382

档案收集 382

档案收集的基本要求 382

机关档案收集 382

案卷 383

案卷封面 383

案卷目录 383

归档 383

机关日常档案收集 383

机关移交档案的质量要求 383

案卷标题 384

卷内目录表 384

案卷备考表 384

归档要求 384

归档卷宗的检查 384

全宗号 384

历史档案收集 384

档号 385

全宗内档案分类 385

全宗的补充形式 385

全宗原则 385

档案整理 385

全宗群 385

全宗目录 386

主题标引 386

档案鉴定 386

档案鉴定原则 386

档案直接鉴定法 386

档案价值分析 386

档案保管期限表 386

档案永久保管 387

档案保管 387

档案室档案销毁 387

档案长期保管 387

档案短期保管 387

档案保管期限 387

档案保管技术 388

档案库房保管 388

档案代理卡 388

全宗卷 388

全宗单 388

档案利用 388

档案证明 388

全宗文件卡 389

档案著录项目 389

档案著录格式 389

编制检索工具的基本要求 389

主题词表 389

档案检索工具 389

档案著录 389

重要文件卡 390

全宗介绍 390

专题卡 390

档案编研工作 390

档案史料考订 390

档案史料编撰 390

档案史料标题 390

档案统计 390

调研工作 391

调查研究 391

档案室的统计工作 391

档案工作的现代化 391

档案登记 391

调查研究工作的特性 392

现代调查研究的特征 392

调查研究的准备 392

调查研究的题目准备 393

调查研究的对象准备 393

调查研究的知识准备 393

调查研究的情况准备 394

调查研究的组织准备 394

调查提纲的准备 394

实地调查 395

个别调查 395

调查法 395

调查会 395

直接调查 395

抽样调查 396

民意测验 396

问卷调查 397

典型调查 397

普遍调查 397

公开调查和私访 397

数据调查 397

试点 398

建立信息联络点 398

通讯调查 398

资料调查 398

研究的方法 399

比较研究法 399

综合研究法 399

联想研究法 399

专家论证法 399

多向研究法 400

假设研究法 400

连环研究法 400

反求工程研究法 400

研究和决策的关系 401

调查和研究的关系 401

研究的层次性 401

研究会要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 401

调查和决策的关系 402

调查报告 402

信访工作 403

信访工作的涵义 403

信访部的任务 403

信访工作的基本原则 403

信访工作的处理方法 403

信访工作注意事项 404

人民来信来访的分类 404

信访工作守则 405

信访形式 405

信访关系 405

信访权利 405

信访信息 405

信访分类法 405

催办函 406

回访 406

转办 406

领导接待日制度 406

交办信件 406

函转信件 406

复信 406

受信 406

信访者 406

接访 406

信访统计 406

办信 406

附有票证信件 407

办案 407

立案 407

外信 407

轻生信 407

委托信件 407

反动信件 407

不满信件 407

恐吓信 407

检举信 407

暂存信件 407

听取申述 408

信访调查 408

信访积案 408

办案统计 408

结案 408

联合办案 408

编制提纲 409

调查取证 409

事实见面 409

信访案件的处理决定 409

信访处理情况综合分析 409

信访卷宗 410

分级负责归口处理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