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史 3
学习要点 3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 3
二、近代中国的农民运动 4
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戊戍维新运动 6
四、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 8
五、反对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10
六、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2
七、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3
八、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 16
九、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 18
十、北伐战争和大革命的失败 20
十一、国民党新军阀反动统治的建立 22
十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 24
十三、全国人民的抗日反蒋斗争 27
十四、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初步形成 30
十五、抗日战争的爆发 31
十六、中国共产党为坚持团结抗战而斗争 34
十七、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38
十八、中国人民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 40
十九、国民党反动派军事进攻的失败 41
二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44
二十一、人民民主专政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 47
二十二、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48
习题举要 50
一、判断题 50
二、选择题 52
三、简答题 53
四、论述题 90
政治经济学 109
学习要点 109
一、政治经济学的对象 109
(一) 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109
(二)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109
(二) 货币 110
二、商品和货币 110
(一) 商品 110
(三) 价值规律 111
三、资本和剩余价值 111
(一) 货币转化为资本 111
(二)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112
(三)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 112
(四) 工资 113
四、资本积累 113
(一)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积累 113
(二)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114
(一) 资本循环 115
五、资本的流通过程 115
(二) 资本周转 116
(三)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116
六、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118
(一) 利润和平均利润 118
(二)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118
(三) 借贷资本和信用 118
(四) 地租 119
(五) 经济危机 119
七、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 120
(一) 私人国内垄断 120
(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21
(二) 私人国际垄断 121
八、帝国主义是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 122
(一) 帝国主义的寄生性和腐朽性 122
(二) 资本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 123
(三)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123
九、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多种所有制形式 124
(一)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124
(二) 社会主义社会里的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 124
(三) 多种经营方式 125
十、社会主义生产的实质 126
(一) 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结合方式 126
(三)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与实现目的的手段 127
(二) 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 127
十一、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有计划按比例发展 128
(一) 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必然性 128
(二) 我国的计划体制 129
(三)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的主要比例关系 130
十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 131
(一) 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商品生产的原因 131
(二)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货币和价值规律 131
(三)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调节 132
十三、社会主义的经济管理和企业的资金运转 133
(一) 经济管理与经济责任制 133
(三) 成本和赢利 134
(二) 社会主义企业资金的循环和周转 134
十四、社会主义的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 135
(一) 社会主义的商品流通 135
(二) 社会主义的货币流通 136
(三) 社会主义信用 136
十五、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 137
十六、社会主义的分配 137
(一) 国民收入及其分配 137
(二) 个人消费品的按劳分配 138
十七、社会主义必然发展到共产主义 139
(一) 共产主义的两个阶段 139
(二) 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139
一、判断题 141
习题举要 141
二、选择题 143
三、简答题 151
四、论述题 193
五、计算题 205
哲学 211
学习要点 211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11
(一)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211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 212
(三)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方法 213
(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214
二、辩证唯物论 214
(二)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意识的基本观点 217
三、唯物辩证法 220
(一)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220
(二) 对立统一规律 221
(三) 质量互变规律 224
(四) 否定之否定规律 225
(五)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227
四、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232
(一) 认识的形成和发展 232
(二)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 235
(一) 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 238
五、历史唯物主义 238
(二)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241
(三) 社会基本矛盾 245
(四) 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 250
(五) 社会历史的主体和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254
习题举要 258
一、判断题 258
二、选择题 272
三、简答题 285
四、论述题 306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319
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无产阶级政党 319
学习要点 319
科学社会主义 319
三、无产阶级革命 321
四、无产阶级专政 323
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324
六、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力量和主要矛盾 326
七、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329
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30
九、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334
十、社会主义中国的对外关系 337
十一、工人阶级执政党的建设 337
十二、共产主义社会 338
习题举要 340
一、判断题 340
二、简答题 342
三、论述题 349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371
学习要点 371
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的研究对象 371
二、从19世纪40年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端到1871年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371
1. 西欧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371
2. 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373
3. 1848年欧洲革命中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及其基本经验 373
4. 国际工人协会的建立 374
5. 第一国际领导和支持各国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反对资本主义、民族压迫和争取民主制的斗争 375
6. 马克思主义同蒲鲁东主义、工联主义的斗争 376
7. 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巴黎公社 376
8. 马克思主义同巴枯宁主义的斗争 378
9. 第一国际的解散及其历史地位 378
三、从1871年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失败到1917年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379
1. 欧美各国社会主义政党的建立和发展 379
2. 《哥达纲领批判》和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反对非常法的斗争 380
3. 第二国际的建立及其反对资本主义、军国主义的斗争 381
4. 第二国际后期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出现。各国左派反对修正主义的斗争 382
5. 第二国际的破产及其原因 383
6. 马克思主义同俄国工人运动的逐步结合。反对经济派的斗争 384
7. 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在俄国的建立 385
8. 俄国1905年革命。布尔什维克在革命中的策略 385
9. 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时代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理论 387
10.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及其基本经验 387
四、从1917年十月革命后共产主义运动在全世界的扩展到30年代末社会主义制度在一国确立 389
1. 十月革命后欧亚革命运动的高涨 389
2. 第三国际 390
3.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392
4. 斯大林关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 394
5. 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394
1. 欧亚各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抵抗法西斯侵略和奴役的斗争 395
五、4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395
6. 苏联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 396
2. 欧亚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 397
3. 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397
4.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398
5. 苏共二十大 398
6. 二战后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 399
7. 南斯拉夫自治社会主义的道路和东欧其他国家独立自主现象的出现 399
8. 朝鲜和印度支那人民反帝斗争的胜利 400
习题举要 401
一、简答题 401
二、论述题 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