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光电成象的概述 1
1.0 引言 1
1.1 辐射特性 3
1.2 光电成象技术 10
1.3 微光成象的历史 15
第二章 夜天光 22
2.0 引言 22
2.1 月光 28
2.2 气辉 33
2.3 星光 36
2.4 对流层的热辐射 40
2.5 辐射在大气中的传播 40
2.6 夜间反射率 42
第三章 象增强器的特性 48
3.0 引言 48
3.1 静电聚焦象增强器 51
3.2 磁聚焦象增强器 54
3.3 近贴象增强器 55
3.4 多级增强器 56
3.5 高速变象管摄影技术 62
3.6 分立通道电子倍增式象增强器 72
3.7 固体象增强器 76
3.8 拉耳芒型照象管 79
第四章 微光透镜系统 84
4.0 引言 84
4.1 透镜参数对图象性质的影响 85
4.2 快速透镜的设计 92
4.3 物镜的考虑 107
4.4 回转稳定的透镜系统 108
第五章 象增强器电子照相 111
5.0 引言 111
5.1 实验系统 112
5.2 被动夜间摄影机的分析 118
5.3 摄影机设计的考虑 126
第六章 微光电视 129
6.0 引言 129
6.1 超正析摄象管的特性 131
6.2 象增强器-超正析摄象管 147
6.3 微光光导摄象管 148
6.4 电视中的噪音 153
6.5 超正析摄象管和光导摄象管中的图象惯性 155
6.6 红外电视 158
第七章 荧光体显视器的照相记录 160
7.0 引言 160
7.1 荧光体显示器的特性 162
7.2 荧光体面板亮度的实际测量和估算 168
7.3 胶卷特性 170
7.4 荧光体-胶卷系统的考虑 173
7.5 光学象的传递 175
7.6 阴极射线管的特性 182
7.7 微光电视记录 183
第八章 特殊的电视记录技术 187
8.0 引言 187
8.1 光束记录 188
8.2 电子束记录 203
8.3 记录特性的比较 215
第九章 图象记录材料 218
9.0 引言 218
9.1 记录材料的鉴定 223
9.2 电照相记录 225
9.3 电介质记录 236
9.4 金属氧化物还原记录 241
9.5 重铬酸盐胶体层记录 242
9.6 自由基记录 242
9.7 电解记录 243
9.8 重偶氮记录 245
9.9 光致色互变记录 247
9.10 光化学记录 249
9.11 光聚化记录 249
第十章 微光仪器及其应用 252
10.0 引言 252
10.1 微光天文学 253
10.2 高速微光摄影象管 261
10.3 X射线成象系统 264
10.4 显微镜学 269
10.5 结构分析 273
10.6 微光电视的海上应用 273
10.7 未来的潜力 274
第十一章 微光光电元件物理 284
11.0 引言 284
11.1 光电阴极 285
11.2 电子透镜特性 292
11.3 电视电子束扫描 301
11.4 象管的背景发射 302
11.5 二次发射 307
11.6 增强器理论 308
11.7 环境效应 311
第十二章 成象接收器的比较 315
12.0 引言 315
12.1 眼睛的性能 318
12.2 照相探测器 326
12.3 象增强器 334
12.4 微光电视 336
12.5 系统的比较 339
12.6 比较小结 349
第十三章 电子照相的数学分析 353
13.0 引言 353
13.1 调制传递函数 355
13.2 描述模型 356
13.3 边缘梯度技术 371
13.4 实验结果 374
13.5 调制传递函数的概率分布 376
13.6 参量分析 377
第十四章 微光图象的鉴定 380
14.0 引言 380
14.1 总的考虑 381
14.2 目标的描述 382
14.3 理论探测范围 383
14.4 所需要的视场 388
14.5 象的探测和识别 390
14.6 多焦距仪器 392
文献目录 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