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说明 3
常用符号表 3
概论 3
第1章 线性连续反馈控制系统 3
1 基本知识 3
1.1 名词术语 3
1.2 反馈的概念 3
1.3 反馈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3
目录 3
1.4 反馈控制系统的组成部件 4
1.5 反馈控制系统的分类 4
1.6 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要点 4
2 拉氏(拉普拉斯)变换 5
3.2 传递函数 9
3 动态特性的数学描述 9
3.1 微分方程 9
3.3 频率特性 10
3.4 脉冲过渡函数(脉冲反应函数、脉冲响应函数) 15
3.5 阶跃过渡函数(阶跃反应函数、阶跃响应函数) 16
3.6 任意输入作用下的过渡函数 17
4 组成系统的典型环节及其组合 17
4.1 典型动态环节 17
4.2 方框图 21
4.3 串联的传递函数 21
4.4 并联的传递函数 22
4.5 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 22
4.6 方框图的计算 22
5.3 稳定性准则(稳定性判据) 23
5.2 造成闭环系统不稳定的物理原因 23
5.1 定义 23
5 稳定性 23
5.4 稳定裕量 26
6 静态误差(又称稳态误差) 27
7 动态品质分析 28
7.1 品质指标 28
7.2 分析方法 29
8 系统的校正 33
8.1 串联校正 33
8.2 并联校正(又称反馈校正) 35
第2章 非线性反馈控制系统 36
1 概述 36
2 用描述函数确定非线性控制系统的自振荡 40
2.1 描述函数的物理意义 40
2.2 用描述函数法分析非线性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40
3 消除自持振荡的方法 41
4 利用非线性特性改善系统动态品质的方法 42
第3章 统计学方法测定动态特性的理论基础1 随机过程及其统计学特性 42
2 测量动态特性的统计学方法 45
3 伪随机噪音 46
第4章 线性采样控制理论简介 48
1 概述 48
2 信号的采样及其复现 49
2.1 信号的采样过程 49
2.2 信号的复原和实用保持线路 50
3 线性采样系统的数学表达方法 50
3.1 Z变换法 50
3.2 Z的逆变换及差分方程 52
4 采样系统的稳定性 52
5 关于采样系统的动态特性校正装置的设计方法 53
1.1 状态变量的选取和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列写方法 54
第5章 状态变量法的基本概念 54
1 状态变量和状态空间表达式 54
1.2 定常系统状态方程的解 56
1.3 连续时间状态方程的离散化 57
2 可控性和可测性 58
3 状态变量的应用概述 59
3.1 最优控制问题 59
3.2 最优状态估计(最优滤波问题) 60
3.3 对象的辨识和参数估计问题 61
第6章 逻辑控制中数的表示 62
1 二进制数、八进制数 62
2 各种进制数间的转换 63
2.1 二进制数(或八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 63
2.2 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 63
3 用二进编码表示的十进制数和八进制数 64
3.1 二-十进制数 64
2.3 十进制数转换成八进制数 64
2.4 八进制数与二进制数间的转换 64
3.2 二-八进制数 65
4 数的定点与浮点表示 65
5 原码、反码、补码的表示法 66
第7章 逻辑代数(布尔代数) 66
1 逻辑代数中的变量及运算 66
1.1 逻辑代数中的变量 66
1.2 逻辑代数中的基本运算 67
1.3 其他逻辑运算 67
2 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 68
3.4 最小项和最大项形式的性质 70
3.3 最小项和最大项的表示法 70
3.2 最大项形式 70
3.1 最小项形式 70
3 逻辑式的几种表示形式 70
3.5 逻辑式的其他不同形式 71
4 真值表 71
5 真值图(卡诺图) 72
5.1 真值图的画法 72
5.2 用真值图表示逻辑式 73
5.3 用真值图简化逻辑式 73
6 多余组合——任选情况的处理 74
7 逻辑式的简化 75
7.1 公式简化法 75
7.2 表格简化法 75
2.1 “与非”组件的等效逻辑关系 77
2 按给定电路列写逻辑式 77
1 概述 77
第8章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77
2.2 “或非”组件的等效逻辑关系 78
2.3 按“与非”电路列写其逻辑式 78
3 用“与非”组件实现逻辑式 78
3.1 原变量和反变量的输入都可以提供的情况 78
3.2 输入没有反变量提供的情况 79
3.3 多输出的情况 80
4 用“与或非”门实现逻辑式 80
5 用有接点电器实现逻辑式 81
6 用二极管矩阵实现逻辑式 81
6.1 基本电路及原理 83
6.2 矩阵电路的组成步骤 83
7 组合电路中的竞争冒险 84
参考文献 85